背负式播种机及其播种方法_2

文档序号:9292213阅读:来源:国知局
3也连接在连接管340上,如此,通过连接管340,振动绳320与输种软管330的出种端333相连接。控制杆310拉动振动绳320时,振动绳320带动连接管340于支架350的长孔351内上下运动。连接管340运动至支架350的长孔351的顶部时到达最高位置,相应地,带动输种软管330的出种端333到达最高位置。连接管340运动至支架350的长孔351的底部时到达最低位置,相应地,带动输种软管330的出种端333到达最低位置。如此,振动绳320带动输种软管330的出种端333于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之间往复振动,以使种子借由振动力从输种软管330的出种端333洒落至地面。
[0061]其中,连接管340和输种软管330之间具有铰接件360,连接管340和输种软管330的出种端333分别铰接在铰接件360上。
[0062]本发明中,控制杆310和振动绳320也分别为两个,并对称连接在种箱100的两侧。
[0063]控制杆310包括呈L型的第一杆体和呈一字型的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杆体的一端,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整体呈阶梯型。
[0064]控制杆310包括连接端311、固定部312和控制端313,连接端311和控制端313分别位于固定部312的两侧,固定部312铰接在种箱100上,连接端311与振动绳320相连接。人力背负时,人手直接握持控制端313并控制控制杆310的摆动。如图1所示,人手向上拉动控制端313或向下推动控制端313时,带动控制杆310以固定部312的铰接中心为中心摆动,连接端311相应地向下方或向上方摆动。连接端311向上方摆动时,振动绳320带动连接管340于长孔351内向上运动,连接管340带动铰接件360向上运动,铰接件360带动出种端333向上运动。相似地,连接端311向下方摆动时,振动绳320带动连接管340于长孔351内向下运动,连接管340带动铰接件360向下运动,铰接件360带动出种端333向下运动。出种端333于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将种子洒落。
[0065]如图3和图4所示,出种端333包括出种孔3331和多个尼龙丝3332,出种端3331位于端面的靠上的位置,多个尼龙丝3332位于出种孔3331的下方。出种孔3331是大小较佳地设置为3?5X25_的长圆形孔或矩形孔,出种孔3331的尺寸大小会直接影响播种量的大小。
[0066]尼龙丝3332是由N根直径在Imm左右的尼龙丝按照一定间隔排列组成。种子从出种孔3331洒落,尼龙丝3332起到缓冲种子下落的作用,避免种子集中堆积于某一处。
[0067]种箱100包括主种箱110和分种箱120,分种箱120连接在主种箱100的底部,输种软管300连接在分种箱120的底部。
[0068]本发明的背负式播种机在人力背负使用时,无需额外的动力驱动,行走自如、无污染、无噪声、重量轻、易维修保养,振动式排种播种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播种时,根据人的行走速度进行控制控制杆上下振动频率,种子通过多个输种软管实现均匀播种。为了使种子的播种密度基本一致,可根据经验进行振动频率的调整,一般情况下行走速度越快,振动频率越快,振动强度就越大,这时播种量也就越大,另外行间距可调。
[0069]本发明的播种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70]S100,将种子盛装于种箱100内,根据使用者的承载能力确定装种量的多少,并使种子充满分种箱120和输种软管300。
[0071]S200,摆动控制杆310,控制杆310带动振动绳320振动,振动绳320振动带动输种软管300的出种端333和管身332振动,管身332中的种子从出种端333洒落。
[0072]步骤S200还包括如下步骤:
[0073]管身332中的种子从出种端333洒落的同时,种箱100中的种子通过振动力通过分种箱120进入管身332并继续充满管身332。
[0074]本方法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0075]1、播种前检查一下播种是否正常流畅。
[0076]2、在正常播种前调试一下行走速度与播种控制杆上下振动频率的大小,使播在地上的种子疏密程度均匀满足当地要求。
[0077]3、调试正常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一般正常播种量在5?6公斤/公顷,一般人力背负10公斤种子能连续播种2公顷左右。
[0078]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背负式播种机,包括种箱、背带和手动播种装置,所述背带和所述手动播种装置分别连接在所述种箱上,所述种箱中具有种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播种装置包括: 控制杆,铰接在所述种箱上; 振动绳,与所述控制杆相连接;以及 输种软管,包括管身以及连接在管身两端的入种端和出种端,所述入种端连接在所述种箱上,所述出种端连接所述振动绳,所述种子从所述种箱进入并充满所述管身,所述控制杆摆动带动所述振动绳振动,进而带动所述出种端及所述管身振动,以将所述种子从所述出种端洒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播种装置还包括连接管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种箱,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具有长孔,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支架的长孔内,所述出种端和所述振动绳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于所述长孔内具有第一位置和低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播种装置还包括铰接件,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出种端分别铰接在所述铰接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所述振动绳和所述支架分别为两个并对称连接在所述种箱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包括呈L型的第一杆体和呈一字型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整体呈阶梯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包括连接端、固定部和控制端,所述连接端和所述控制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所述固定部铰接在所述种箱上,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振动绳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种端包括出种孔和多个尼龙丝,所述多个尼龙丝位于所述出种孔的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种孔的形状为长圆形或矩形。9.所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种软管为多个,多个所述输种软管的入种端等间距连接在所述种箱的底部。10.一种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负式播种机进行播种,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种子盛装于种箱内,且使种子充满管身; S200,摆动控制杆使振动绳振动带动出种端和管身振动,以使管身中的种子在振动力作用下从出种端洒落。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如下步骤: 管身中的种子从出种端洒落的同时,种箱中的种子在振动力作用下进入管身并充满管身。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如下步骤: 使振动绳带动出种端和管身于一最高位置和一最低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背负式播种机及其播种方法,背负式播种机包括种箱、背带和手动播种装置,背带和手动播种装置分别连接在种箱上,种箱中具有种子,手动播种装置包括控制杆、振动绳和输种软管,控制杆铰接在种箱上;振动绳与控制杆相连接;输种软管包括管身以及连接在管身两端的入种端和出种端,入种端连接在种箱上,出种端连接振动绳,种子从种箱进入并充满管身,控制杆摆动带动振动绳振动,进而带动出种端及管身振动,以将种子从出种端洒落。本发明的背负式播种机适合于丘陵坡地播种作业,劳动强度并不大,适应性好,效率高,成本低,非常适合埃塞俄比亚苔麸种植生产。
【IPC分类】A01C7/02
【公开号】CN105009744
【申请号】CN201510459844
【发明人】李晓华, 张永建, 李焰宏, 冯娜, 张翠萍
【申请人】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