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单元和插秧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33192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5]21、第四连接齿轮22、第二从动齿轮
[0046]23、第二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48]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4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插秧单元,该插秧单元包括:插秧杆,所述插秧杆连接于秧苗,该插秧单元还包括:外壳4、凸轮9和弹性伸缩元件8 ;所述插秧杆贯穿于所述外壳4 ;所述弹性伸缩元件8套接于所述插秧杆,且分别固接于所述外壳4和所述插秧杆;所述插秧杆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轮9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当所述外壳4以所述凸轮9的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的情况下,带动所述插秧杆旋转,所述凸轮9抵挡所述插秧杆沿所述插秧杆长度方向运动。该插秧单元的插秧杆跟随插秧单元的外壳4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插秧杆在凸轮9和弹性伸缩元件8的作用下能够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具体为:插秧杆上设置有开口,凸轮9设置在开口处,且所述开口的长度应大于等于所述凸轮9的最大半径,以使得插秧杆能够在凸轮9和弹性伸缩元件8的作用下实现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来回运动。另外,插秧杆来回移动的距离大小和凸轮9的最大半径以及插秧杆的开口长度有关,具体可以根据当地的田地松软度来确定,这里不做限制。
[0050]优选情况下,所述插秧杆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壳4的止挡杆5、贯穿所述外壳4的活动杆7和一端固接于所述活动杆7的插秧头6 ;所述插秧头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秧苗,且所述插秧头6上设置有锯齿,所述止挡杆5和所述锯齿相配合以夹持所述秧苗。为了使秧苗能够更好的被插秧杆控制,该插秧杆还包括止挡杆5,插秧杆包括活动杆7和插秧头6,并且插秧头6上设置的锯齿能够和止挡杆5配合夹持秧苗,这样秧苗不易从插秧头6上掉落,以保证插秧效率。
[0051]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插秧装置,如图1所示,该插秧装置包括凸轮机构和多个上述所述的插秧单元;所述凸轮机构被配置成固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凸轮9的偏心点,且所述外壳4以所述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以使得所述插秧杆能够沿所述插秧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该种插秧装置的凸轮机构能够实现至少一个上述所述的插秧单元的旋转,凸轮机构被配置成固接于至少一个凸轮9的偏心点,以使得插秧单元的外壳4能够以凸轮9的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
[0052]进一步地,所述凸轮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三转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4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14的周向方向旋转以做偏心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另一端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转动机构的一端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转轴16--对应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三转动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二转轴16的周向方向旋转做偏心转动;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转动机构的另一端--对应地固接于至少一个第三转轴11的一端,所述第三转轴11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凸轮9的偏心点。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4连接,第二转动机构固定,第二转动机构沿第一转轴14的周向方向做偏心运动;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三转动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6连接,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机构沿第二转轴16的周向方向转动;第三转动机构和插秧单元的凸轮9的偏心点之间通过第三转轴11连接,插秧单元的外壳4带动插秧杆沿凸轮9的偏心点做偏心运动。
[0053]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I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I内部的以下部件:主动齿轮15和与所述主动齿轮15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2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2套接于第二套圈23上,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2和第二套圈23之间设置有第一平键,以使得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2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套圈23转动;所述第二套圈23和所述第一转轴14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套圈23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14上;所述第二套圈23固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轴14穿出所述第一壳体I并固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这样,当主动齿轮15转动时,与其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2也会转动,第一从动齿轮12和第二套圈23之间第一平键,这样,当第一从动齿轮12转动时,第二套圈23会跟随第一从动齿轮12转动;第二套圈23套接且固定在第一轴承的外圈上,第一轴承的内圈套接且固定在第一转轴14上,第一轴承能够实现当外圈转动时,内圈静止,即:当第一从动齿轮12转动时,第一转轴14不转。
[0054]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二套圈23的第二壳体2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内部的以下部件:第二从动齿轮22和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2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转轴14穿出所述第一壳体I固接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2的中心处;所述第二转轴16 —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壳体2并固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将第二套圈23固接于第二壳体2上,这样,第二套圈23在跟随第一从动齿轮12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壳体2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转动机构转动,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从动齿轮22和分别啮合于第二从动齿轮22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转轴1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2并固接于第三转动机构上,进一步的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啮合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2的第一连接齿轮18和啮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18的第二连接齿轮17 ;所述第二连接齿轮17套接于第三套圈19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齿轮17和所述第三套圈19之间设置有第二平键,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齿轮17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三套圈19转动;所述第三套圈19和所述第二转轴16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第三套圈19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16上;所述第三套圈19固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上,所述第二转轴16穿出第二壳体2并固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上述原理相同,当第二连接齿轮17转动时,第二转轴16不转。这里不再赘述。
[005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包括:第三壳体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3内部的以下部件:第三从动齿轮20和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20相啮合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转轴16穿出第二壳体2并固接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20的中心处;所述第三套圈19固接于所述第三壳体3上;所述第三转轴11 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三壳体3并固接于所述插秧单元的凸轮9的偏心点。进一步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啮合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20的第三连接齿轮13和啮合于所述第三连接齿轮13的第四连接齿轮21 ;所述第四连接齿轮21套接于第四套圈10上,且所述第四连接齿轮21和所述第四套圈10之间设置有第三平键,以使得所述第四连接齿轮2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四套圈10转动;所述第四套圈10和所述第三转轴11之间通过第三轴承连接,所述第四套圈10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三转轴11上,所述第四套圈10固接于所述插秧单元的外壳4上以使得所述第三套圈19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插秧单元的外壳4转动;第三转轴11穿出所述第三壳体3并固接于所述插秧单元的凸轮9的偏心点。将第三套圈19固接于第三壳体3,这样,当第三套圈19在第二平键的作用下跟随第二连接齿轮17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壳体3转动,进而使得第三转动机构能够转动;将第四套圈10固接于插秧单元的外壳4上,这样,当第四套圈10在第三平键的作用下跟随第四连接齿轮21转动时能够带动外壳4转动,进而使得插秧单元转动。
[0056]由上可知,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二壳体2转动带动第二连接齿轮17转动,第三转动机构的第三壳体3转动带动第四连接齿轮21转动;这种由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分别带动第二连接齿轮17和第四连接齿轮21转动的方式能够较好的控制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三转动机构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在第二从动齿轮22上啮合三个第一连接单元,与其相对应地,存在三个第二连接单元;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齿轮18和第二连接齿轮17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齿轮18的齿根圆直径或所述第二连接齿轮17的齿根圆直径等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2的齿根圆直径的1/2 ;所述第三连接齿轮13和第四连接齿轮21相同,且所述第三连接齿轮13的齿根圆直径或所述第四连接齿轮21的齿根圆直径等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20的齿根圆直径的1/2 ;由上可知,第一转动机构固定不动,第二转动机构沿第一转轴14的周向方向做偏心运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