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粪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53609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25]图1示出了用于约60头奶牛的畜棚。在该情况下,畜棚包括粗饲料喂养区域1,其包括休息区域(resting area) 2和用于奶牛的长喂养台3。该畜棚还包括设置有主动挤奶站5的挤奶区域4。挤奶机器人6将奶杯附接至在挤奶站5中的奶牛。此外,该畜棚包括集中喂养区域7,其设置有集中喂养站8,以及分离和处理区域9。
[0026]该粗饲料喂养区I构成了畜棚的主要部分。该粗饲料喂养区域I包括用于奶牛的四个长的小巷10。包括休息区域2的一排隔间被沿着小巷10的侧边布置。该粗饲料喂养区域I包括将多个小巷10相连的通道11。该通道11使得奶牛可在整个粗饲料喂养区域I中基本自由地行走。各小巷10包括刮粪装置,其为第一刮具12和第二刮具13的形式。该第一刮具12在小巷10的后端1a和前端1b之间往复移动。该第一刮具12将小巷10中粪肥推动至位于小巷10的前端1b处的共用横向沟槽14。粪肥运输装置15将共用横向沟槽14中的粪肥运输至存储空间16。该第二刮具13被布置在小巷10的后端1a处。各第二刮具13被可移动地布置在小巷10的后端1a处的较小区域中。
[0027]图2示出了当在图1中的一个小巷10中朝向第二刮具13移动时的一个第一刮具12。该小巷10由凹陷地面1c形成,该凹陷地面1c具有在小巷的后端1a和前端1b之间的伸展范围。该小巷10的后端1a由竖直端表面形成,该竖直端表面具有在凹陷地面1c与周围地面之间的竖直延伸范围。该小巷10包括竖直侧表面10d,其也具有在凹陷地面1c和周围地面之间的竖直延伸范围。在该实施例下,第一刮具12包括两个内刮擦部分12a和两个外刮擦部分12b。各外刮擦部分12b被枢转地连接至最接近地设置的内刮擦部分12a。第一刮具12包括被布置在内刮擦部分12a之间的中心部分12c。
[0028]这里,第一刮具12在小巷10中沿向后方向被驱动。该内刮擦部分12a处于不工作状态(inactive state),其中刮擦部分12a被升高至在小巷10中的地面1c上方的位置处,从而在刮擦部分12a与小巷10中的地面1c之间形成竖直间隙。该外刮擦部分12b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在外刮擦部分12b的自由端与小巷10的竖直侧表面1d之间形成间隙。当第一刮具12在小巷中在向后方向被驱动时,在地面1c上的任何粪肥将通过该间隙。
[0029]第一刮具12通过布置在凹陷地面1c的中心位置的驱动轨道17而沿着小巷10被驱动。示意地公开的动力部件18被配置成提供驱动轨道17的往复运动。该动力部件18可以是液压活塞缸。该驱动轨道17包括开口 17a,其以恒定的间隔被布置在驱动轨道17的上表面上。第一刮具的中心部分12c被布置成竖直地位于驱动轨道17的上方。该中心部分12c包括示意地示出的爪12d,其被枢转地在前驱动位置和后驱动位置之间被布置。该爪12d被配置成当驱动轨道17提供往复运动时与驱动轨道17的开口 17a接合,从而第一刮具12将沿着小巷10被驱动。用于刮具的驱动机构为往复驱动轨道17的形式,且爪12d是常规的。因此,不对驱动机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30]图3示出了第二刮具13在在小巷10的纵向上的竖直平面A-A中的横剖视图。该第二刮具13包括直的前表面13a,其与在小巷10中的地面1c形成基本直角。当第二刮具13在地面10上以向前方向移动时,该前表面13a向前推动粪肥。第二刮具13包括直的后表面13b,其与地面1c形成锐角。当第二刮具13撞击(hit)在地面上的粪肥时,该倾斜的后表面13b将从地面10向上升起粪肥,使得该第二刮具13能够通过该粪肥下方。因此,第二刮具13将不会在向后方向朝向小巷的后端1a推动粪肥。
[0031]图4示出了当第一刮具12的中心部分12c与第二刮具13的中心部分13c接触时的第一刮具12。在第一刮具12朝向移动区域10的后端1a进一步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刮具12在第二刮具13上进行推动运动,使得第一刮具12和第二刮具13朝向小巷10的后端1a被共同向后驱动。在第二刮具13的该运动过程中,第二刮具13的后表面13b允许在地面1c上的任何粪肥都越过第二刮具13。因此,第一刮具12和第二刮具13都能够通过在地面1c上的粪肥。
[0032]图5示出了当第一刮具12和第二刮具13到达小巷10的后端1a时的第一刮具12和第二刮具13。在该位置,爪12d自动地转换至向前驱动位置。该刮具12和13包括连接元件,其被配置成至少在第一刮具12和第二刮具13到达小巷10的后端1a时将第二刮具13和第一刮具12彼此连接。因此,当第一刮具12从小巷10的后端1a开始被向前驱动时,第二刮具13跟随其后。第一刮具12的内刮擦部分12a自动地向下移动从而其基本立即与地面1c接触。第一刮具12的侧部分12b自动向外转动至展开状态,在该状态其自由端与小巷10的竖直侧表面1d接触。
[0033]然而,为了让外刮擦部分12b向外转动至展开状态需要一些时间。外刮擦部分12b的自由端在第一位置Pl&与小巷10的竖直侧表面1d接触。该第一位置P i可处于例如与小巷10的后端1a相距I至3米的距离处。因此,在小巷10的后端1a与第一位置?1之间的区域的侧部分将不会由第一刮具12清洁。然而,在第一刮具12之后移动的第二刮具13处理在地面1c的该区域中的粪肥并将其向前移动。驱动轨道17包括升高部分19。该升高部分19被配置成当第二刮具13到达第二位置?2时将刮具12、13之间的连接装置松脱。
[0034]图6示出了当第二刮具13到达第二位置?2时的刮具12、13。由于第一位置口^皮设置在比第二位置P2距小巷10的远端1a更近的距离处,所以该外刮擦部分12b已经被移动至展开状态。该升高部分19将第二刮具13从第一刮具12松脱,使得第二刮具13停止在第二位置p2。因此,第二刮具13将粪肥移动至地面1c的第二位置p2。由于第二位置P2被设置在比第一位置P1距小巷10的后端1a更远的距离处,所以在下一次第一刮具12移动通过第二位置P2时通过第二刮具13移动至第二位置p2的粪肥将被向前移动至小巷10的前端10b,且移动至横向沟槽14。
[0035]图7示出了当第一刮具12离开在第二位置p2处的第二刮具13时的刮具12、13。第一刮具12在小巷10中向前移动并将位于地面1c上的所有粪肥推动至前端1b并进入横向沟槽14中。该第一刮具12自动地停在小巷10的前端1b处。爪被转换至向后驱动位置,且第一刮具12开始在小巷10中以向后方向移动。该内刮擦部分12a被升高至不工作的上位置,其中在内刮擦部分12a和地面1c之间形成竖直间隙。外刮擦部分12b向内转动至折叠状态,使得在外刮擦部分12b的自由端与地面1c的侧边缘1d之间形成间隙。
[0036]图8a_d示出了上述连接装置的实施方式。在图中示出了第一刮具12的中心部分12c的后部分。第一刮具12的中心部分12c包括通往内部空间的开口,其中布置有横向销20的形式的连接元件。第一刮具12的中心部分12c还包括接触表面20a,其被配置成与第二刮具13的中心部分13c的接触表面相接触。第二刮具13的中心部分13c包括在前端的通往内部空间的开口,其设置有枢转本体21的形式的连接元件。该枢转本体21具有第一臂21a,其在外端处具有钩部分21b。枢转本体21具有第二臂21c,其与第一臂21a形成约90°角度。该枢转本体21围绕横向轴21d被枢转地布置。枢转本体21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1e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弹簧20e允许枢转本体21从初始位置围绕横向轴21d顶着弹簧元件21e的力以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进行枢转运动。
[0037]图8a示出了当第一刮具12的中心部分12c接近在小巷10中的第二位置P2处的第二刮具13的中心部分13c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