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耳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843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耳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耳种植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种植技术领域。该发明包括培养基配制;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在所述装有培养基的菌袋内接种培养;对所述菌袋进行扩口增氧;将所述菌袋放入栽培容腔内培养,并调节定位,置于培养室内;日常管理;出耳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本发明使整个长耳阶段在菌袋和栽培容腔内洁净的空气和水分中生长,完全无污染,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产量高、无病虫害,产出的银耳与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一样,市场价值高,管理技术要求低,投资量小,而且耳片不会受到昆虫咬食,保证了银耳的品质。
【专利说明】
一种银耳种植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银耳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0002]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
[0003]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0004]银耳发源于四川通江,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飘渺,御膳房》论通江银耳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耳种植技术,使其整个长耳阶段在菌袋和栽培容腔内洁净的空气和水分中生长,完全无污染,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产量高、无病虫害,产出的银耳与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一样,市场价值高,管理技术要求低,投资量小,而且耳片不会受到昆虫咬食,保证了银耳的品质。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耳种植技术,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0、培养基配制;
[0008]S20、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
[0009]S30、在所述装有培养基的菌袋内接种培养;
[0010]S40、对所述菌袋进行扩口增氧;
[0011]S50、将所述菌袋放入栽培容腔内培养,并调节定位,置于培养室内;
[0012]S60、日常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酸碱度;
[0013]S70、出耳管理:人工方法创造温差来催耳,白天把耳木用薄膜紧密覆盖,提高耳床温度,夜间温度最低时掀开薄膜降低菇床温度,反复操作3-4天,形成耳蕾,保持耳床温度为15-25 °C,湿度80-90%,整个出耳时间为60-70天;
[0014]S80、采收: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至九成熟时即可采收;
[0015]S90、病虫害防治:感染段木的主要有棉腐菌、裂褶菌、云芝、木霉等;为害子实体的,主要有青霉、木霉、织壳霉、红酵母。
[0016]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木肩70-85份,麦麸15-30份,蔗糖1-5份,过磷酸钙1-5份,石膏1-5份,并混合拌匀,再向混合物中加水;
[0017]优选的,所述培养基中还包括黄豆粉,所述黄豆粉为1-5份,所述黄豆粉可使耳片色白肥厚,增加产量。
[0018]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的加水量,要根据培养料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材质疏的原料,加入量稍多,但含水量应控制在50% -55%,不要超过60%。
[0019]优选的,所述培养基在配料前,应置烈日下曝晒一天,利用日光中紫外线杀死杂菌孢子、虫卵和蟥类,然后过筛,去掉杂质及粗大颗粒,以防刺破耳袋。
[0020]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60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1]S601、温度:是银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银耳属中温性真菌,菌丝在16°C -30°C内均能生长,其中20°C -28°C生长正常,23°C _25°C生长最好,低于20°C或高于28°C菌丝纤弱;
[0022]S602、湿度:银耳在适湿的条件下菌丝才能定植,生长旺盛。菌丝粗短成束,子实体分化正常;
[0023]S603、光照:强烈的直照光,会不利银耳菌丝的萌发及子实体的分化。散射光能促进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分化;
[0024]S604、酸碱度:银耳是弱酸性真菌,培养时的pH值应在5.2-5.8之间。
[0025]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90中,织壳霉为害最严重,发病的耳片形成一层粉状物,并使子实银耳体僵化,对发病严重的子实体应及时摘除,然后再喷石硫合剂进行控制。
[0026]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90中,线虫是引起烂耳的主要虫害,侵害耳基使耳片得不到营养而腐烂,在预防上,用水要干净,防止水中带有线虫,段木勿沾泥土,防止线虫入侵,对已发生的烂耳,应及时刮除,并用清水刷洗,防止蔓延。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28]本发明使整个长耳阶段在菌袋和栽培容腔内洁净的空气和水分中生长,完全无污染,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产量高、无病虫害,产出的银耳与段木栽培出来的银耳一样,市场价值高,管理技术要求低,投资量小,而且耳片不会受到昆虫咬食,保证了银耳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1 ]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0032]S10、培养基配制;
[0033]S20、将培养基装袋灭菌;采用低压聚乙稀薄膜袋,低压聚乙稀薄膜袋的宽度为10_15cm,长度为 20_60cm ;
[0034]S30、在装有培养基的菌袋内接种培养;具体为:在无菌室内揭开穴口胶布,按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接入菌种,穴口胶布复原,在23°C _25°C条件下培养12-13天;
[0035]S40、对菌袋进行扩口增氧;具体为:当袋内菌丝长至穴口之间时,撕去穴口胶布,并扩口增氧或袋旁划线增氧;
[0036]S50、将菌袋放入栽培容腔内培养,并调节定位,置于培养室内;
[0037]S60、日常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酸碱度;
[0038]S70、出耳管理:人工方法创造温差来催耳,白天把耳木用薄膜紧密覆盖,提高耳床温度,夜间温度最低时掀开薄膜降低菇床温度,反复操作3-4天,形成耳蕾,保持耳床温度为15-25 °C,湿度80-90%,整个出耳时间为60-70天;
[0039]S80、采收: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至九成熟时即可采收;
[0040]S90、病虫害防治:感染段木的主要有棉腐菌、裂褶菌、云芝、木霉等;为害子实体的,主要有青霉、木霉、织壳霉、红酵母。
[0041]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木肩70-85份,麦麸15-30份,蔗糖1-5份,过磷酸钙1-5份,石膏1-5份,并混合拌匀,再向混合物中加水;
[0042]优选的,所述培养基中还包括黄豆粉,所述黄豆粉为1-5份,所述黄豆粉可使耳片色白肥厚,增加产量。
[0043]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的加水量,要根据培养料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材质疏的原料,加入量稍多,但含水量应控制在50% -55%,不要超过60%。
[0044]优选的,所述培养基在配料前,应置烈日下曝晒一天,利用日光中紫外线杀死杂菌孢子、虫卵和蟥类,然后过筛,去掉杂质及粗大颗粒,以防刺破耳袋。
[0045]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60中,包括以下步骤:
[0046]S601、温度:是银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银耳属中温性真菌,菌丝在16°C -30°C内均能生长,其中20°C -28°C生长正常,23°C _25°C生长最好,低于20°C或高于28°C菌丝纤弱;子实体分化的温度在16°C?28°C之间,低于16°C生长迟缓,高于28°C分化不良,最理想的温度应是22°C?25 °C。
[0047]S602、湿度:银耳在适湿的条件下菌丝才能定植,生长旺盛。菌丝粗短成束,子实体分化正常;在过湿的环境中,菌丝生长柔弱纤细稀疏,子实体分化不良或胶化成团。所以要根据银耳在其生长各个阶段对湿度的不同要求,给予适当的水分,在过湿条件下,银耳不易萌发成菌丝,而是以芽殖形式出现。
[0048]S603、光照:强烈的直照光,会不利银耳菌丝的萌发及子实体的分化。散射光能促进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分化;散射光能促进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分化。不同的光照对银耳子实体的色泽有明显关系,暗光耳黄子实体分化迟缓,适当的散射光,银耳即白品质也优。
[0049]S604、酸碱度:银耳是弱酸性真菌,培养时的pH值应在5.2-5.8之间,过酸或者过碱对银耳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0050]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90中,织壳霉为害最严重,发病的耳片形成一层粉状物,并使子实银耳体僵化,对发病严重的子实体应及时摘除,然后再喷石硫合剂进行控制。
[0051]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90中,线虫是引起烂耳的主要虫害,侵害耳基使耳片得不到营养而腐烂,在预防上,用水要干净,防止水中带有线虫,段木勿沾泥土,防止线虫入侵,对已发生的烂耳,应及时刮除,并用清水刷洗,防止蔓延。
[0052]培养基中的麦麸是银耳栽培的常用原料,通常占培养料干料重量份为20-30份。随着食用菌生产发展,麦麸资源亦日渐短缺、且价格涨。在缺乏麦麸时,可用细米糠代替,但细米糠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低于麦麸,故在使用米糠时,每50千克应加黄豆粉2-3千克,以补充养分。
[0053]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添加黄豆粉可使耳片色白肥厚,增加产量,在配料时可将黄豆磨成细粉或黄豆浆加入,以磨浆效果好,其方法是将黄豆浸水中6-8小时,使其吸水软化然后磨浆。配料时若气温过高,则不宜采用磨浆法。
[0054]在银耳培养料配方中,切忌使用多菌灵农药。
[0055]在生产上常见的杂菌,感染段木的主要有棉腐菌、裂褶菌、云芝、木霉等;为害子实体的,主要有青霉、木霉、织壳霉(俗称白粉病)、红酵母等。其中以织壳霉最常见,为害最严重,发病的耳片形成一层粉状物,并使子实银耳体僵化。防治上以抓好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为主,防止或减少病害发生。对发病严重的子实体应及时摘除,然后再喷石硫合剂进行控制。耳木污染其他杂菌对应及时刮除刷洗,然后用石灰水消毒,置阳光下晒I?2天再恢复管理。
[0056]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菌蝇、蛞蝓等,其中线虫是引起烂耳的主要虫害,侵害耳基使耳片得不到营养而腐烂。在预防上,用水要干净,防止水中带有线虫,段木勿沾泥土,防止线虫入侵。对已发生的烂耳,应及时刮除,并用清水刷洗,防止蔓延。
[0057]药物防治可用I %醋酸或稀释4倍的醋,或0.1 %?0.2%敌百虫喷射耳木,可以抑制线虫的繁殖。螨类也是银耳的主要虫害。繁殖极快,常蛀食菌丝和耳根,发生后,应用0.5%的敌敌畏喷洒耳场并用1: 800倍的20%可湿性杀螨砜浸湿耳木(浸后立即取出)或喷湿耳木进行防治。也可用800倍的乐果或敌百虫喷杀。
[005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培养基配制; S20、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 S30、在所述装有培养基的菌袋内接种培养; S40、对所述菌袋进行扩口增氧; S50、将所述菌袋放入栽培容腔内培养,并调节定位,置于培养室内; S60、日常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酸碱度; S70、出耳管理:人工方法创造温差来催耳,白天把耳木用薄膜紧密覆盖,提高耳床温度,夜间温度最低时掀开薄膜降低菇床温度,反复操作3-4天,形成耳蕾,保持耳床温度为15-25 0C,湿度80-90%,整个出耳时间为60-70天; S80、采收: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至九成熟时即可采收; S90、病虫害防治:感染段木的主要有棉腐菌、裂褶菌、云芝、木霉等;为害子实体的,主要有青霉、木霉、织壳霉、红酵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由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木肩70-85份,麦麸15-30份,蔗糖1-5份,过磷酸钙1_5份,石膏1_5份,并混合拌匀,再向混合物中加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中还包括黄豆粉,所述黄豆粉为1-5份,所述黄豆粉可使耳片色白肥厚,增加产量。4.如权利要求2-3中任一所述的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加水量,要根据培养料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材质疏的原料,加入量稍多,但含水量应控制在50% -55%,不要超过60%。5.如权利要求2-3中任一所述的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在配料前,应置烈日下曝晒一天,利用日光中紫外线杀死杂菌孢子、虫卵和蟥类,然后过筛,去掉杂质及粗大颗粒,以防刺破耳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0中,包括以下步骤: 5601、温度:是银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银耳属中温性真菌,菌丝在16°C-30°C内均能生长,其中20°C -28°C生长正常,23°C _25°C生长最好,低于20°C或高于28°C菌丝纤弱; 5602、湿度:银耳在适湿的条件下菌丝才能定植,生长旺盛。菌丝粗短成束,子实体分化正常; 5603、光照:强烈的直照光,会不利银耳菌丝的萌发及子实体的分化。散射光能促进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分化; 5604、酸碱度:银耳是弱酸性真菌,培养时的pH值应在5.2-5.8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90中,织壳霉为害最严重,发病的耳片形成一层粉状物,并使子实银耳体僵化,对发病严重的子实体应及时摘除,然后再喷石硫合剂进行控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90中,线虫是引起烂耳的主要虫害,侵害耳基使耳片得不到营养而腐烂,在预防上,用水要干净,防止水中带有线虫,段木勿沾泥土,防止线虫入侵,对已发生的烂耳,应及时刮除,并用清水刷洗,防止蔓 bo
【文档编号】C05G3/00GK105875191SQ201510015473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3日
【发明人】雷礼华
【申请人】重庆市黔江区百华捷银耳种植股份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