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移栽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6543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效率地进行。
[0065] 上述旋转支撑轴24a,24b内部中内置有传递从发动机中产生的动力的动力传递 轴。即,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带和其他动力传递构件,传递到旋转支撑轴24a内部的动力 传递轴上。上述伸缩套22a,22b的内部设有链,从而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轴和驱动轮20a,20b 的驱动轴27请参考图1和图2之间传递动力。即,上述动力传递轴和驱动轴27上分别装有 的链轮齿将由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动力传递轴传递到上述驱动轮20a, 20b。上述驱动轴 27在伸缩套22的内部被支撑为可旋转形式,实际上与伸缩套22的上升和下降动作联动,向 驱动轮20传递动力。
[0066] 如上所述,上述驱动轮20基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来进行旋转,并让主机体10行 驶。上述导向轮30安装在上述驱动轮20的前方,与移栽秧苗的田垄两侧相接触来行驶的 部分。因此,在上述导向轮30的内侧已形成了与有坡度的田垄两侧相对应的倾斜面30k。
[0067] 下面描述通过上述的行驶装置,移栽机一边行驶一边移栽秧苗的结构。在此所述 的驱动轮20的行驶动力当然是来自发动机,后文所述的用于移栽的动力也是来自发动机 的传递。向上述驱动轮20的动力传递和向在后文所述的向移栽部的动力传递最好是分别 通过具有不同变速比的变速器进行传递。
[0068]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移栽机的框架F设有与其连接的多个连杆机构 L。这种连杆机构L的端部设有料斗H。上述料斗H是指从移栽杯C中接收秧苗移栽到地 里的部分。向上述移栽杯C供苗通过操作者将秧苗支撑板12上的秧苗移动到上述移栽杯 C来执行。
[0069] 首先,描述关于上述连杆机构L。上述连杆机构L可以视为是上升和下降料斗的 机构。即,根据上升或者下降料斗,料斗位于上限位点时,从上述移栽杯C中掉落的秧苗移 到料斗H内部中后,向下方移动,然后在料斗的下限位点将秧苗移栽到地里。
[0070] 图5a所示,上述连杆机构L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通过连接旋转轴S而旋转的 旋转连杆52 ;在上述旋转连杆52的下端部以内侧端部可旋转形式接合的第一连杆54 ;在 上述第一连杆54的外侧端部以内侧端部可旋转形式接合的第二连杆56。上述第二连杆56 的外侧端部与料斗H以可旋转形式连接。此处的内侧端部或者外侧端部是以上述旋转连杆 52为中心,较近的部分叫作内侧,较远的部分叫作外侧。
[0071] 上述第一连杆54的中间部分连接有第三连杆66的下端部,第三连杆66的上端部 则在支撑点Pa上以可旋转形式固定在框架F上。第四连杆64也以可旋转形式被固定在框 架F上,例如,在上述第三连杆66所被支撑点的附近或者在同一支撑点Pa上以可旋转形式 被固定在框架F上。上述第四连杆64的上端部向上延伸,这种上端部64a执行着旋转上述 移栽杯C的功能,对此也将在后面阐述。
[0072] 在第二连杆56的中间部分以可旋转形式连接至上述第四连杆64的下端部,例如: 在支撑点Pb上以可旋转形式接合。在上述支撑点Pb上也连接与第五连杆58的内侧端部相 连的连接连杆69请参考图5c和图b的中间部分。作为参考,图5c是图5a的另一侧。上 述连接连杆69是L形,其中间部分与上述的第五连杆58的下端部连接,上述连接连杆69 的内侧端部下端部以可旋转形式与第五连杆58的内侧端部连接,连接连杆69的外侧端部 上端部以可旋转形式与料斗开闭连杆62的内侧端部连接。
[0073] 上述第五连杆58的外侧端部以可旋转形式与料斗H接合。即,上述料斗H与第二 连杆56和第五连杆58的各自的外侧端部接合并被支撑。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杆56 的外侧端部被第五连杆58的外侧端部在上部上支撑料斗H。作为参考,上述第二连杆56和 第五连杆58的外侧端部在被固定在料斗H的侧面的固定支架71上分别在上方和下方处上 下连接连接在不同点上,从而来支撑料斗H的上升和下降动作。
[0074] 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机构L包括了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来旋转的连接旋转轴S 来旋转的旋转连杆52、支撑料斗H的第二连杆56和第五连杆58、还有上述旋转连杆52和 第二连杆56和第五连杆58之间被安装的多个连杆54, 64, 66, 69。这种连杆54, 64, 66, 69 实际上是使得旋转连杆52进行旋转运动,让第二连杆56和第五连杆58的外侧端部在上下 方向上进行往返运动的连接连杆组。在这种连接连杆组54, 64, 66, 69的组成上存在着各种 各样的多种变化形式,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0075] 如上被支撑的料斗H在上限位点与下限位点之间进行移动。在图5b所示,上述第 三连杆66通过弹簧55与框架F进行连接,所以实际上被支撑的某一侧具有弹性。这种弹 簧55通过旋转连杆52使得连杆机构L整体工作,例如,根据拉动第三连杆66的一侧而产 生的弹力来支撑连杆机构L的整体动作。除了上述弹簧55之外,如图5a所示,另一个弹簧 55a被安装在第六连杆66和料斗开闭连杆62之间,因此可利用弹力来支撑它们。
[0076] 图5a所示的状态是料斗H处于上限位点位置的状态,图5b所示的状态是料斗H 处于下限位点位置的状态。这种移动是连接旋转轴S通过传递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以逆时针 方向旋转来完成,连接旋转轴S旋转一圈将形成料斗H的一个循环周期。即,如图5所示的 状态下,连接旋转轴S旋转一圈就会恢复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
[0077] 如图5b所示的状态是料斗H处于下限位点位置的状态,这是上述连接旋转轴S旋 转180度后的状态。即,如图所示,如果通过上述连接旋转轴S,旋转连杆52旋转180度的 话,第一连杆54移动到上方,第三连杆66会以支撑点P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此同 时,第四连杆64也会相对于框架F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078] 通过上述第三连杆66和第四连杆6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连杆56和第五连杆 58的外侧端部相对于内侧端部下降。因此,被支撑在上述第二连杆56和第五连杆58的外 侧端部的料斗H将会下降,处于如图5b所示的下限位点。在这个过程中,上述连接连杆69 的中间部分与在支撑点Pa处与第四连杆64的下端部连接,内侧端部和外侧端部分别与料 斗开闭连杆62和第五连杆58连接,因此支撑着各个连杆的运动。
[0079] 在重复如上所述的过程中,上述料斗H将在上限位点和下限位点之间进行往返 运动。如此,上述料斗H在上限位点和下限位点往返运动时,料斗H的上下运动不是直线运 动,在主机体10的停止状态下,可视为类似椭圆形的曲线,在主机体10的行驶状态下,呈现 与螺旋线曲线类似的形态。
[0080]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上限位点的料斗H处于闭合状态,在下限位点上的料斗H 处于打开状态。即,在上限位点附近,上述料斗H接收从移栽杯C掉落的秧苗并存放在里面, 当移动到下限位点附近时,打开料斗H使秧苗移栽到地里。当上述料斗H移动到下限位点 附近时,料斗H尖端部被插入到地里并被打开,为了实现此功能,上述料斗H的下端部具有 尖尖的形状。
[0081] 下面参考图5a和图5b,还有图6a和图6b,描述关于上述料斗H的开闭动作。首 先,参考图5a和图5b,料斗开闭连杆62的上端部以支撑点Pc为中心以可旋转形式被支撑 在框架F上。上述料斗开闭连杆62的下端部与双重连杆70的内侧端部相连。上述双重连 杆70的外侧端部连接在料斗H上。上述双重连杆70由两个圆筒状的连杆组成,某一侧的 圆筒状的连杆被插入到另一侧的圆筒状的连杆的内部,所以整体长度可以进行伸缩。
[0082] 接下来,参考图6a和图6b,描述下料斗H的结构和实现料斗H的开闭动作的上述 料斗开闭连杆62和双重连杆70。如上所述,上述料斗H在第二连杆56和第五连杆58的外 侧端部处一起被支撑,例如,被固定在料斗H上的=字形固定支架71上以可旋转形式被支 撑。料斗H由在上部可接收秧苗的圆筒形的导向管72、上述导向管72的下部上装有的开闭 管74, 76组成。上述固定支架71被固定在导向管72上,为了更加顺利导向秧苗,上述导向 管72的上端部具有往上部逐渐变宽的宽大的导向管入口 72a。
[0083] 如上所述,上述导向管72的下部上被连接的开闭管74, 76具有尖尖的下端部并以 可相互开闭形式构成,因此插入到地里时被打开,落下内部的秧苗,向上提升时将被闭合。 这种开闭管由相互对称的第一开闭管74和第二开闭管76构成。上述开闭管74, 76的上端 部与半环形状成型的法兰部74a,76a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0084] 上述开闭管74, 76通过与上述法兰部74a,76a的连接结构,形成为可开闭结构。上 述开闭管74, 76通过铰链连接轴82a,82b以分别向外侧打开的形式被支撑。例如,导向管 72上固定的安装支架83a,83b上分别将铰链连接轴82a,82b以可旋转形式被支撑。上述 铰链连接轴82a,82b分别连接到开闭管74, 76上,例如:通过固定在各自的法兰部74a,76a 的固定支架85a,85b连接开闭管74, 76。
[0085] 在法兰部74a,76a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突起的一对可枢转支架74b,76b。如图6a 所示的是可看到一侧的可枢转支架74b,76b的状态。上述可枢转支架74b,76b相互重叠, 并由轴构件Pe可枢转支撑。图示的实施例中,上述轴构件Pe是由螺栓组成,通过上述轴构 件Pe的内侧端部与操作支架78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来将可枢转支架74b,76b固定在其中 间。上述轴构件Pe可穿过可枢转支架74b,76b的通孔虽然没有在图6a示出,在可枢转支 架74b,76a上形成有以合页连接轴82a,82b为中心的预定长度的圆弧形槽,在上下方向的 作用力下,轴构件Pe可在上下方向上,在左右方向上或者要在后面所述的第一开闭管74和 第二开闭管76被打开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
[0086] 上述操作支架78与上述导向管72的外侧上端部上被支撑的弹簧79的下端部相 连,由于弹簧79回复力,其总是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因此,上述弹簧79的向上拉动操作支 架78的作用力以向上拉的拉力作用于一对可枢转支架74b,76b上,因此,第一开闭管74和 第二开闭管76以铰链连接轴82a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