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461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
【背景技术】
[0002]农用地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农用地膜具有保湿、保温、抗虫、防病、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业效益。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由于对地膜的依赖使用,同时也导致众多环境副作用,难以分解的塑料,使得土壤结构遭受破坏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农作物减产。因此,依据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研发环境友好的地膜意义尤为重大。目前地膜按形态可分为固态地膜和液态地膜。固体地膜多为石油基塑料制成,不仅难以降解,并且作为农用铺施需要对膜厚度进行控制,进而导致其价格高且需要一定的人工成本,应用因而难以大范围推广。液体地膜由于降解性能好,可现场喷施成膜等优点,成为替代传统地膜最优选择,但现有的液态地膜,其保温保湿性能还是不太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保湿性能较好的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由第一液体地膜层,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以及第二液体地膜层复合而成。
[0006]所述第一液体地膜层和所述第二液体地膜层均采用淀粉/聚乙烯醇液体地膜层。
[000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打破传统地膜的单层膜形态,采用液体地膜层-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液体地膜层的三层复合结构,通过双层液体地膜层将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夹在其中,可防起尘。而且,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的使用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大提高地膜保温保湿性能;二是利于秸杆还田,减少秸杆焚烧和堆积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植物生长。
[0008]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原料易得,成本较低,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复式地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09]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
[0011]1-箱体
[0012]2-淀粉/聚乙烯醇液体地膜
[0013]3-秸杆缓冲层
[0014]4-缓释肥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如图1所示,使用于种植箱I内,由第一液体地膜层2、缓冲层3和第二液体地膜层4复合而成。
[0016]其中,第一液体地膜层2和第二液体地膜层4均采用淀粉/聚乙烯醇液体地膜层,厚度均为0.05-1_。
[0017]淀粉/聚乙烯醇液体地膜层是公知的生物降解地膜,如《塑料工业》1990年第03期就公开了李云飞的《聚乙烯醇-淀粉生物降解地膜材料的研宄》。
[0018]缓冲层2采用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厚度为25-250mm。秸杆缓冲层中的秸杆采用植物秸杆粉碎成的粉状纤维。
[0019]使用时,缓冲层2的内部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配入适量缓释肥颗粒5。
[0020]施工时,将淀粉/聚乙烯醇液体地膜层的原料装入喷雾器,喷施液体地膜过程需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直接喷施于种植箱I内的地表,形成第二液体地膜层4,第二次则是在缓冲层3上喷施,形成第一液体地膜层2。
[0021]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打破传统地膜的单层膜形态,采用液体地膜层-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液体地膜层的三层复合结构,通过两层液体地膜层将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夹在其中,可防起尘。而且,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的使用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大提高地膜保温保湿性能;二是利于秸杆还田,减少秸杆焚烧和堆积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植物生长。
[0022]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原料易得,成本较低,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复式地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主权项】
1.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液体地膜层,秸杆缓冲层或木肩缓冲层,以及第二液体地膜层复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液体地膜层和上述第二液体地膜层均采用淀粉/聚乙烯醇液体地膜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其由第一液体地膜层,秸秆缓冲层或木屑缓冲层,以及第二液体地膜层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可抗旱防起尘的新型可降解复式地膜,打破传统地膜的单层膜形态,采用液体地膜层-秸秆缓冲层(或木屑缓冲层)-液体地膜层的三层复合结构,通过双层液体地膜层将秸秆缓冲层(或木屑缓冲层)夹在其中,可防起尘。而且,秸秆缓冲层(或木屑缓冲层)的使用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大提高地膜保温保湿性能;二是利于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和堆积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植物生长。
【IPC分类】A01G13-02
【公开号】CN204443412
【申请号】CN201520048821
【发明人】陈楷翰, 陈双辉
【申请人】泉州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