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田间滴灌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44976阅读:来源:国知局
C2并联,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5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5与电容C3并联,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l的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l的N极与电容Cl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二极管D3后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l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二极管D4后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N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6的N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lO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4的同名端相连接,电容C5的正极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4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电感LI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电感L5的一端与变压器Tl的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稳压电路中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4还与变压器Tl的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三极管VTl的基极还与稳压电路中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
[0020]所述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4、三极管VT5和三极管VT6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VT3和三极管VT7为PNP型三极管。
[0021]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滴灌控制器与滴灌头通过各自设置的信号收发器相互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滴灌控制器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对滴灌头进行开启与关闭,滴灌控制器将滴灌头传输回的运行情况显示在控制屏上,并通过控制屏对滴灌头的运行情况进行观察与调整。而设置在控制电源和滴灌电源输出端上的节能稳压电路能够很好的起到节能与稳压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产品运行时的电能消耗,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价值。
[0022]实施例2
[002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在滴灌控制器上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滴灌头。如此设置可以在通过一个滴灌控制器控制多个滴灌头,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率,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
[0024]通过上述方法,便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主权项】
1.低功耗田间滴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灌控制器和滴灌头,滴灌控制器与滴灌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信号收发器,且灌控制器与滴灌头上的信号收发器通过无线信号相互连接,在滴灌控制器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与操作的控制屏,滴灌控制器上连接有控制电源,滴灌头上连接有滴灌电源,在滴灌控制器与控制电源之间以及滴灌头与滴灌电源之间均设置有节能稳压电路;所述节能稳压电路则由节能电路,以及与节能电路相连接的稳压电路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耗田间滴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由三极管VT6,三极管VT7,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3后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负极经电阻Rll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感L6后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正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以及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5组成;其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15的两端形成电路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功耗田间滴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电路由三极管VTl,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变压器Tl,正极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与电容C2并联的电阻R1,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3,P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与电容C3并联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8,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l,N极与电容Cl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二极管D3后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与电容Cl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二极管D4后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N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N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一端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4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4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感LI,正极与变压器Tl的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4,以及一端与变压器Tl的副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稳压电路中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感L5组成;其中,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4还与变压器Tl的副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三极管VTl的基极还与稳压电路中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l的P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组成电路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功耗田间滴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4、三极管VT5和三极管VT6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VT3和三极管VT7为PNP型三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低功耗田间滴灌控制系统,包括滴灌控制器和滴灌头,滴灌控制器与滴灌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信号收发器,且灌控制器与滴灌头上的信号收发器通过无线信号相互连接,在滴灌控制器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与操作的控制屏,滴灌控制器上连接有控制电源,滴灌头上连接有滴灌电源,在滴灌控制器与控制电源之间以及滴灌头与滴灌电源之间均设置有节能稳压电路;所述节能稳压电路则由节能电路,以及与节能电路相连接的稳压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低功耗田间滴灌控制系统,能够很好的通过滴灌控制器来对滴灌头进行控制,简化了实际的操作过程,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够很好的降低系统的运行能耗。
【IPC分类】A01G25/16
【公开号】CN204697656
【申请号】CN201520417385
【发明人】李博, 贺新, 涂程均, 徐辉, 尹松
【申请人】成都万江港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