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27147阅读:来源:国知局
将链耙式捡拾机构捡拾的地膜进行筛分并送入收集箱(31)。
[0041]或者
[0042]设置横向输送机构(46),将链把式捡拾机构捡拾的地膜通过横向输送机构(46)进行横向输送,在横向输送过程中通过负压气吸嘴(55)将横向输送机构(46)上的地膜吸入并送入收集箱(31)。
[0043]进一步地,通过镇压器¢1)对地膜清理回收后的土地进行镇压。
[0044]进一步地,上述的收集箱(31)中的地膜最好采用如下方式之一处理:
[0045]行进到地头时,通过在收集箱(31)中设置卸料机构将所收集的地膜进行卸载,所述的卸料机构为输送带或翻斗中的一种;
[0046]或者
[0047]在收集箱(31)中设置打包或打捆机构,当地膜积满时,将地膜打成包或捆后进行卸载,所述的打包或打捆机构结构如下:在收集箱(31)箱体内的空间中设有至少一个环绕的通道,该通道为侧边开放的槽状并设有打包带穿入口和穿出口,并且打包带穿入口和穿出口在箱体的边沿处汇合,汇合口处设有打包带封头机构。
[00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将平整土地和残膜回收一次完成,有机地进行结合,在平整土地的同时将地表浅层中的残膜梳翻出来,在回收地膜的同时又进一步地对土地进行搂耙,不仅提高土地平整效果,而且清理回收了地表浅层的残膜,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使土作物生长层的环境大大改善,特别是保证了作物幼苗能够在较为健康的环境中生长。
【附图说明】
[004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2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4为图3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栅栏式筛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6为图5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5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负压分离集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8为图7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导引板A的结构示意图。
[005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收集箱中打包或打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收集箱中打包或打捆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60]图中所示:1为牵引架,21为平整机构,22为液压升降机构,23为限深轮,24为刮土板,31为收集箱,32为收集箱侧板,33为输送带,34为凸条,35为出料门,36为支撑柱,37为打包带,38为封口器,39为卷筒,41为捡拾齿杆,42为驱动链条A,43为刷棍,44为导引板A,45为导引板B,46为横向输送机构,51为栅条,52为驱动链条B,53为粉碎辊,54为支架,55为连接杆,56为负压风机,57为负压吸嘴,61为镇压器,62为钉齿耙组,63为支撑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61]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联合作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牵引架1、平整机构21、钉齿耙组62、镇压器61和收集箱31。
[0062]所述平整机构21包含刮土板23、限深轮23和液压升降机构22。
[0063]所述的收集箱31的前部的收集箱侧板32为活动门,收集箱31中设置卸料机构,以将所收集的地膜进行卸载,所述的卸料机构为输送带33,为卸料彻底,输送带33表面设有横向的凸条34,输送带33两端部的收集箱侧板上设有出料门35。
[0064]在钉齿耙组62之后设有地膜捡拾机构,该地膜捡拾机构为链耙式捡拾机构,包含机架和由驱动链条A42与密布于驱动链条A42上的捡拾齿杆41构成的链耙机构,链耙机构的上端部铰接于机架上并以所述铰接点为轴摆动形成悬浮的仿形机构,链耙机构下部所形成的捡拾齿杆面上设有导引板A44,该导引板A44为栅栏状体,导引板A44的下端为捡拾端,上端为出料端,在出料端的链把机构处设有刷棍43,以将捡拾齿杆41上的残膜刷落。
[0065]所述分离集膜机构为栅栏式筛分机构,该栅栏式筛分机构由驱动链条B52和驱动链条B52上的栅条51构成输送带状的输送筛体,驱动链条B52上通过支架54设置有连接杆55,所述的栅条51三根一组设置于连接杆55上,该输送筛体将链耙式捡拾机构捡拾的地膜进行筛分并送入收集箱31。
[0066]所述的地膜捡拾机构设有4组,刷辊43下方设有两组由两侧向中间输送的横向输送机构46,本实施例为两组输送带,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输送机构,如刮板式输送机构,横向输送机构46将回收的地膜输送到中部,分离集膜机构则则设置一组,在上述两组输送带之间的下方设有导引板B45和粉碎辊53,该粉碎辊53安装于机架上的槽形孔中,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在槽形孔中实现仿形功能,粉碎辊53下部设有支撑辊63,该支撑辊63 —方面可以支撑机架,另一方面可以与粉碎辊53配合将混杂在地膜中的土块进行粉碎。
[0067]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整地残膜回收联合作业装置可能实现整地残膜回收一次完成,具体过程为:首先使用平整机构21将土地进行刮磨,使地面的大面平整,再通过钉齿耙组62对土地表层进行搂耙疏松,同时将土地表层中的残碎地膜翻耙到地表或地表的浅层,使用链耙式捡拾机构将地表浅层的残碎地膜进行捡拾,捡拾的地膜送入分离集膜机构进行进一步分离后收集送入收集箱31,机构运行到地头或指定地点后,通过收集箱31中设置的卸料机构将所收集的地膜进行卸载。
[0068]实施例2:参照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分离集膜机构为气吸式筛分机构,该气吸式筛分机构包含横向输送机构46和负压风机56,负压风机56设有负压吸嘴57和正压出口,横向输送机构46为一组输送带,负压吸嘴57位于横向输送机构46的输送带的输送面上正压出口入收集箱31。
[0069]使用中,链把式捡拾机构将残碎地膜进行捡拾送入横向输送机构46表面,在随横向输送机构46运行时经过负压吸嘴57即将地膜吸走回收,土块等较重杂物则被留下。
[0070]实施例3: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导引板A44呈设有沟槽的瓦椤板状。
[0071]实施例4: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在收集箱31中设置打包或打捆机构,当地膜积满时,将地膜打成包或捆后进行卸载,所述的打包或打捆机构结构如下:在收集箱31箱体内的空间中通过箱壁板内侧一周设置的支撑柱36,构成一个环绕的通道,该通道为侧边开放的槽状并设有打包带37穿入口和穿出口,并且打包带穿入口和穿出口在箱体的边沿处汇合,汇合口处设有打包带封口器38。
[0072]工作时,将打包带37穿入,当箱中地膜集满后,将支撑柱整体通出后,则可收紧卷筒39使打包带37拉紧,封口器38将打包带37在汇合口扣或粘住即可。
[007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包括平整机构(21)和钉齿耙组(62),其特征在于:钉齿耙组(62)之后设有地膜捡拾机构,该地膜捡拾机构为链耙式捡拾机构,包含机架和由驱动链条A(42)与密布于驱动链条A(42)上的捡拾齿杆(41)构成的链耙机构,链耙机构的上端部铰接于机架上并以所述铰接点为轴摆动形成悬浮的仿形机构,链耙机构下部所形成的捡拾齿杆面上设有导引板A(44),该导引板A(44)为板状体或栅栏状体,导引板A (44)的下端为捡拾端,上端为出料端,所述的出料端之后依次设有分离集膜机构和收集箱(31); 所述分离集膜机构为气吸式筛分机构,该气吸式筛分机构包含横向输送机构(46)和负压风机(56),负压风机(56)设有负压吸嘴(57)和正压出口,负压吸嘴(57)位于横向输送机构(46)的输送面上正压出口入收集箱(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收集箱(31)中设置卸料机构将所收集的地膜进行卸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机构为输送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33)表面设有横向的凸条(34),输送带(33)两端部的收集箱侧板上设有出料门(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收集箱(31)中设置打包或打捆机构。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包或打捆机构结构如下:在收集箱(31)箱体内的空间中设有至少一个环绕的通道,该通道为侧边开放的槽状并设有打包带穿入口和穿出口,并且打包带穿入口和穿出口在箱体的边沿处汇合,汇合口处设有打包带封头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后部设有镇压器(6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地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包括平整机构(21)和钉齿耙组(62),其特征在于:钉齿耙组(62)之后设有链耙式捡拾机构,之后依次设有分离集膜机构和收集箱(31),所述分离集膜机构为栅栏式筛分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平整土地和残膜回收有机地进行结合并一次完成,在平整土地的同时将地表浅层中的残膜梳翻出来,在回收地膜的同时又进一步地对土地进行搂耙,不仅提高土地平整效果,而且清理回收了地表浅层的残膜,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使土作物生长层的环境大大改善,特别是保证了作物幼苗能够在较为健康的环境中生长。
【IPC分类】A01B49/02
【公开号】CN204796079
【申请号】CN201520571364
【发明人】陈学庚, 温浩军, 王士国, 缑海啸, 颜利民, 赵岩
【申请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