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中暑泡腾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2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中暑泡腾饮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抗中暑功能的泡腾饮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关泡腾饮料的技术很多,但是具有抗中暑这样的特殊功能的泡腾饮料还没有出现过。如中国专利CN1204479A中公开了一种多维饮料泡腾片及制造方法,有一定的补充营养的功效,但是却无法达到具有抗中暑这样的特殊功能。中暑是指由人体在热环境下热平衡失调、水盐代谢紊乱或因阳光直射头部导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过热性疾病的总称。部队在热环境下行军或进行训练时,战士会因出汗丢失大量水盐,若不及时合理补充,将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失水缺盐使体温迅速升高,心率加快,劳动效率降低,甚至发生热致疾病,其中包括中暑。中暑是造成热环境下军事行动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容忽视,“补充水盐”是预防热损伤的“有效战术武器”。我军对热环境下人体水盐的补充也极为重视,不仅进行了相关研究,而且确定了热环境下使用的泡腾饮料。此泡腾饮料的最大特点是快速补充人体在热环境下的水盐损失,预防中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所制备的饮片溶解后不仅具有普通饮料所具有的各项优点,同时不需搅拌即可快速自溶生成饮料,而且具有抗中暑的功能。
本发明申请人经过大量的测定和试验,严格地按照人体汗液的成分来配比,并按照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泡腾片的生产方法来制得一种具有抗中暑特殊功能的泡腾饮料。
泡腾饮料配比(每片加量)柠檬酸1400-1600mg、柠檬酸钠45-55mg、NaHCO3600-900mg、阿斯巴甜250-350mg、香精180-220mg、氯化钾115-125mg、氯化钙18-22mg、硫酸镁8-12mg、硫酸铁2-8mg、硫酸锌1.8-2.2mg、维生素B10.5-0.7mg、维生素B20.3-0.5mg、维生素B60.4-0.6mg、维生素A230-270μg、维生素E2.3-2.7mg、维生素C22-27mg、烟酸0.11-0.13mg。
泡腾饮料优选的配比(每片加量)柠檬酸1450-1550mg、柠檬酸钠48-52mg、NaHCO3750-850mg、阿斯巴甜280-320mg、香精190-210mg、氯化钾118-122mg、氯化钙19-21mg、硫酸镁9-11mg、硫酸铁4-6mg、硫酸锌1.9-2.1mg、维生素B10.55-0.65mg、维生素B20.35-0.45mg、维生素B60.45-0.55mg、维生素A240-260μg、维生素E2.4-2.6mg、维生素C23-26mg、烟酸0.115-0.125mg。
最优选的配比(每片加量)柠檬酸1500mg、柠檬酸钠50mg、NaHCO3750mg、阿斯巴甜300mg、香精200mg、氯化钾120mg、氯化钙20mg、硫酸镁10mg、硫酸铁5mg、硫酸锌2mg、维生素B10.6mg、维生素B20.4mg、维生素B60.5mg、维生素A250μg、维生素E2.5mg、维生素C25mg、烟酸0.125mg。
本发明的饮料的基料是可作为食用的常规饮料辅剂,其中包括填充剂、稀释剂、润湿剂、成粒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等。优选的填充剂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乳糖、甘露醇、磷酸钙、碳酸钙、纤维素。优选的润滑剂包括滑石粉、羧甲基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硅胶、硬脂酸镁等。润湿剂包括水、乙醇、糖浆等,稀释剂包括淀粉、葡萄糖、乳糖等,粘合剂包括糊精、淀粉浆、糖浆等,崩解剂包括淀粉、微晶纤维素等。所选用的任意成份及用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饮料剂型、功能性成份的浓度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适当的配方,包括选择任意的成份和用量。
泡腾饮料的制造方法如下一、原辅材料要求1、柠檬酸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颗粒,无臭,有强酸味,相对密度1.655,柠檬酸含量≥99.5%,其他指标符合GB1987-86中规定要求。
2、维生素C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无臭、味咸,有清凉感,相对密度1.980,干燥后含量≥99.0%,干燥失重3.0~6.0%。
3、白砂糖蔗糖≥99.0%,还原糖≤0.15%,灰分≤0.1%,色泽洁白,其他指标符合GB317中规定要求。
4、阿斯巴甜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有强烈甜味,甜味阈值0.001~0.007%,PH4.5~5.5,干燥失重≤4.0%,灼烧残渣≤0.2%。
5、碳酸氢钠白色粉末,无臭,其他指标符合GB-1887-90规定要求。
6、维生素A符合GB14750-93中规定要求。
7、维生素B1符合GB14751-93中规定要求。
8、维生素B2符合GB14752-93中规定要求。
9、维生素B6符合GB14753-93中规定要求。
10、维生素C符合GB14754-93中规定要求。
11、维生素D符合GB14755-93中规定要求。
12、维生素E符合GB14756-93中规定要求。
13、天然香精符合GB-2760-1996中规定要求。
14、色素符合GB-2760-1996中规定要求。
二、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简单描述如下原料检验→粉碎→配料→混合→制软材→造粒成型→烘干→冷却→整粒→压片→包装。
2、详细工艺步骤(1)原料检验对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按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检验。
(2)原料粉碎在配料前将颗粒度大的原料如柠檬酸、白砂糖等在粉碎机上先行粉碎,并过100目筛。原料粉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片剂外型美观、色泽均一,另外也可使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混合均匀,从而保证片剂的质量稳定性。
(3)配料、混合将主要原料按比例倒入混合机,开动搅拌器将原料混合均匀。为保证片剂中的各原料充分混匀,配料中的微量或少量成分与主要原料的混合采用等量逐级递增混合法。
(4)制软材在混合物料上喷淋色素溶液。
(5)造粒成型将制好的软材在颗粒机上造成14目的颗粒,造好的颗粒置于方形托盘待用。
(6)干燥将方形托盘中的湿颗粒置于70℃下烘干1小时后取出,于干燥环境下冷却。
(7)整粒在干燥过程中一部分颗粒可能彼此粘连结块,不适于压片要求,因此需经过筛整粒使干燥后的物料颗粒度均匀。
(8)压片干燥好的物料混合均匀后投料到压片机,将物料冲压成圆形片,压片压力为4.5×103kgf。
(9)包装将经过检验的片型完整的片剂在包装机上单片密封包装。
为了使本发明的固体饮料使用方便,无需搅拌可快速自溶、携带方便,本发明所述的提神饮料的基料可以是各种适于自溶生成饮料的基料。本发明的饮料可以是固体制剂,如粉剂、颗粒剂或片剂、泡腾剂等;也可以是饮料液体剂,如水溶液、口服液等。优选的是泡腾剂,最优选的是泡腾片。
三、压片成品质量规格1、色泽白色或水果色,色泽均匀一致。
2、形态圆形片状、直径25mm、重3.0±0.2g、片型完整。
3、香味和滋味酸甜适口,不同品种具有其特有的水果香味和滋味,无异味。
4、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5、重金属指标铅(以Cu计)≤1.0mg/kg,砷(以As计)≤0.5mg/kg,铜(以Cu计)≤10.0mg/kg。
6、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1000个/g,大肠菌群≤30个/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7、包装材料及规格包装材料为PET/AL/PE复合袋,规格为50×55mm2。
8、封口强度封口强度不低于3.4kgf/20mm。
9、保质期在常温下保存二年不变质。
经过实验对于效果的验证本发明中产品具有优良的效果,下面就活性小鼠和大鼠的热暴露试验来验证本发明产品的作用。
1、小鼠热暴露试验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饮水组和饮料I组、饮料II组,每组12头,每天于37±2℃干球温度、60±10%相对湿度的人工高温室暴露8小时,暴露期间断水,以灌胃方式给予纯水(饮水组)、饮料I(饮料I组)或饮料II(饮料II组),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每头0.4ml,饮料I按照国家军用标准“热环境军事劳动人员的水盐补给量”(GJB1637-93)所提供的配方配制,饮料II为本发明的抗中暑泡腾饮料;动物饲料(正常饲料)每天每盒10克,每周称体重一次。实验第14天,进行不灌胃、禁食热暴露,观察记录动物死亡情况。
2、大鼠热暴露试验将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饮水组和饮料组,每组7-8头,每天于37±2℃干球温度、60±10%相对湿度的人工高温室暴露8小时,暴露期间断水,以灌胃方式给予纯水(饮水组)、饮料(饮料组),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每头2ml,饮料即为本发明的抗中暑泡腾饮料;动物饲料(正常饲料)每天每头8克,每周称体重一次。实验于第21天结束,进行不灌胃、禁食热暴露,记录动物死亡情况。
测定结果表1 小鼠热暴露期间的死亡情况组别 动物(头) 第三天死亡数 第十四天死亡数 死亡率(%)饮水组 12 3 6 75.0饮料I组 12 3 2 41.7**饮料II组 12 3 1 33.3**卡方检验,**P<0.01,与饮水组比较。
表2 大鼠三周热暴露后死亡情况组别 存活 死亡 死亡率(%)饮水组 25 71.4饮料II组71 12.5由于本饮料含有维生素A、C、E等重要抗氧化剂,试验结果表明饮用本饮料后,大鼠外周血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减少,体内主要的抗氧化酶GSHPx活性升高,所以,本饮料降低热暴露后死亡率的作用也与本饮料所具有的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有关。
热暴露后体内内毒素水平升高被认为是中暑后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正常肠道的屏蔽作用可以防止肠道内的内毒素进入体内,即使微量的内毒素进入体内,肝脏也会将其代谢排泄。热暴露后,正常肠道的屏蔽作用减弱,肝功能也下降,肠道内大量的内毒素进入体内,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等,引起发热等全身性反应,严重者将直接导致死亡。本试验结果显示饮用本饮料的大鼠,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饮用纯水的大鼠,说明本饮料具有抑制热暴露后体内内毒素升高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按照原料检验→粉碎→配料→混合→制软材→造粒成型→烘干→冷却→整粒→压片→包装的工艺制备抗中暑泡腾饮料。
其中各组份按照比例柠檬酸1500mg、柠檬酸钠50mg、NaHCO3750mg、阿斯巴甜300mg、香精200mg、氯化钾120mg、氯化钙20mg、硫酸镁10mg、硫酸铁5mg、硫酸锌2mg、维生素B10.6mg、维生素B20.4mg、维生素B60.5mg、维生素A250μg、维生素E2.5mg、维生素C25mg、烟酸0.125mg来混合。
实施例2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各组份按照比例柠檬酸1400mg、柠檬酸钠45mg、NaHCO3600mg、阿斯巴甜250mg、香精180mg、氯化钾115mg、氯化钙18mg、硫酸镁8mg、硫酸铁2mg、硫酸锌1.8mg、维生素B10.5mg、维生素B20.3mg、维生素B60.4mg、维生素A230μg、维生素E2.3mg、维生素C22mg、烟酸0.11mg来混合。
实施例3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各组份按照比例柠檬酸1600mg、柠檬酸钠55mg、NaHCO3900mg、阿斯巴甜350mg、香精220mg、氯化钾125mg、氯化钙22mg、硫酸镁12mg、硫酸铁5mg、硫酸锌2.2mg、维生素B10.7mg、维生素B20.5mg、维生素B60.6mg、维生素A270μg、维生素E2.7mg、维生素C27mg、烟酸0.13mg来混合。
实施例4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各组份按照比例柠檬酸1450mg、柠檬酸钠48mg、NaHCO3750mg、阿斯巴甜280mg、香精190mg、氯化钾118mg、氯化钙19mg、硫酸镁9mg、硫酸铁4mg、硫酸锌1.9mg、维生素B10.55mg、维生素B20.35mg、维生素B60.45mg、维生素A240μg、维生素E2.4mg、维生素C23mg、烟酸0.115mg来混合。
实施例5
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各组份按照比例柠檬酸1550mg、柠檬酸钠52mg、NaHCO3850mg、阿斯巴甜320mg、香精210mg、氯化钾122mg、氯化钙21mg、硫酸镁11mg、硫酸铁6mg、硫酸锌2.1mg、维生素B10.65mg、维生素B20.45mg、维生素B60.55mg、维生素A260μg、维生素E2.6mg、维生素C26mg、烟酸0.125mg来混合。
通过活性小鼠和大鼠的热暴露试验验证了本发明产品具有明显的抗中暑作用。由于本饮料含有维生素A、C、E等重要抗氧化剂,试验结果也表明饮用本饮料后,大鼠外周血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减少,体内主要的抗氧化酶GSHPx活性升高,所以,本饮料降低热暴露后死亡率的作用也与其所具有的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有关。本饮料不需搅拌即可快速自溶生成液体饮料,具有有效的抗中暑功能,非常适于热环境下执行任务的军队使用,同时也可兼作民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抗中暑功能的泡腾饮料,其组成成分及配比为柠檬酸1400-1600mg、柠檬酸钠45-55mg、NaHCO3600-900mg、阿斯巴甜250-350mg、香精180-220mg、氯化钾115-125mg、氯化钙18-22mg、硫酸镁8-12mg、硫酸铁2-8mg、硫酸锌1.8-2.2mg、维生素B10.5-0.7mg、维生素B20.3-0.5mg、维生素B60.4-0.6mg、维生素A230-270μg、维生素E2.3-2.7mg、维生素C22-27mg、烟酸0.11-0.13m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中暑功能的泡腾饮料,其组成成分及配比优选为柠檬酸1450-1550mg、柠檬酸钠48-52mg、NaHCO3750-850mg、阿斯巴甜280-320mg、香精190-210mg、氯化钾118-122mg、氯化钙19-21mg、硫酸镁9-11mg、硫酸铁4-6mg、硫酸锌1.9-2.1mg、维生素B10.55-0.65mg、维生素B20.35-0.45mg、维生素B60.45-0.55mg、维生素A240-260μg、维生素E2.4-2.6mg、维生素C23-26mg、烟酸0.115-0.125m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中暑功能的泡腾饮料,其组成成分及配比最优选为柠檬酸1500mg、柠檬酸钠50mg、NaHCO3750mg、阿斯巴甜300mg、香精200mg、氯化钾120mg、氯化钙20mg、硫酸镁10mg、硫酸铁5mg、硫酸锌2mg、维生素B10.6mg、维生素B20.4mg、维生素B60.5mg、维生素A250μg、维生素E2.5mg、维生素C25mg、烟酸0.125m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中暑功能的泡腾饮料。该饮料不仅具有普通饮料所具有的各项优点,而且不需搅拌即可快速自溶生成饮料,特别是其具有抗中暑功能,不仅适于军用,也适于民用。柠檬酸、柠檬酸钠、NaHCO
文档编号A23L2/40GK1449691SQ0210388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5日
发明者郝利民, 何锦风, 郭长江, 穆军, 杨继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