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式毛(豌)豆去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式毛(豌)豆去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毛(豌)豆去壳用的普通食品加工机械。
新鲜的毛(豌)豆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一直来,人们主要采用手工的方法进行去壳以供食用,随着家务的社会化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往往应对大批量毛(豌)豆进行去壳,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进行毛(豌)豆去壳的加工机械。它不但能有效地使豆肉与豆壳得到分离,而且速度快,效率高,能满足大批量毛(豌)豆去壳的需要,既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由电机、皮带轮、分离箱、滑道、转轴组成,其特征是分离箱(22)中装有由摇臂(4)、(5),摇杆(2)、(3)组成的摇杆机构,分离箱(22)与转轴(26)、(28)之间装有倾斜的滑道(8),设计了一对转向相反的转轴(26)、(28),下边装有滑道(12)、(17)。转轴(26)、(28)的外部紧箍着一个厚度为1.0~8.0毫米的橡胶管(24)。转轴(26)与转轴(28)之间留有0.3~3.2毫米的缝隙,转轴(26)、(28)的直径为18~100毫米。滑道(8)上开有多条纵向的平行凹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毛(豌)豆从料斗(1)中加入,通过摇杆(2)、(3)的往复摆动使其缓慢地分道经过分离箱(22),落至滑道(8)上,毛(豌)豆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地通过倾斜的滑道(8)进入一对转向相反的转轴(26)、(28)缝隙,经挤压而达到去壳的目的,其豆肉下落到滑道(17)上,豆壳下落到滑道(12)上。
图1为自动式毛(豌)豆去壳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离箱(22)的截面图。
图3为滑道(8)的剖面图。
图4为转轴(26)、(28)部位的截面图。
图中1料斗;2、3摇杆;4、5摇臂;6连杆;7转盘;8滑道;9皮带轮;10支架;11传动带;12豆壳滑道;13电机;14、15、16皮带轮;17豆肉滑道;18连杆;19曲柄转盘;20皮带轮;21螺钉;22分离箱;23隔板;24橡胶管;25轴承座;26转轴;27轴承座;28转轴;29调节机构;30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1.分离箱(22)沿横向分有8个通道,相互间用夹板(23)隔开,每个通道的两侧装有一对向相摆动的摇杆(2)、(3)。
2.整台机械的动力均由电机(13)供给,电机(13)通过皮带轮(14)带动皮带轮(15),再由皮带轮(16)同时带动皮带轮(9)和皮带轮(20),前者带动转轴(26)并借助于一对齿轮的啮合而带动转轴(28);后者由曲柄转盘(19)经连杆(18)带动转盘(7),再经过由摇臂(4)、(5)和连杆(6)组成的连杆机构而使摇杆(2)、(3)作往复摆动。
3.调节机构(29)和螺钉(21)用来调节滑道(8)与转轴(26)、(28)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品种的毛(豌)豆。
4.转轴(26)、(28)的外部分别装有轴承座(25)、(27),其间置有垫片(30),它们均被装在支架(10)上。
5.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转轴(26)、(28)的直径R与豆肉的特征尺寸a、b(假定豆肉呈椭球状,长、宽、高分别为2a、2b、2c)、豆壳的厚度δ及橡胶与豆壳间的摩擦系数f有关,其间应满足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式毛(豌)豆去壳机,由电机、皮带轮、分离箱、滑道、转轴组成,其特征是分离箱(22)中装有由摇臂(4)、(5)、摇杆(2)、(3)组成的摇杆机构,分离箱(22)与转轴(26)、(28)之间装有倾斜的滑道(8),设计了一对转向相反的转轴(26)、(28),下边装有滑道(12)、(17)。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转轴(26)、(28)的外部紧箍着一个厚度为1.0~8.0毫米的橡胶管(24)。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1)转轴(26)与转轴(28)之间留有0.3~3.2毫米的缝隙。(2)转轴(26)、(28)的直径为18~1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滑道(8)上开有多条纵向的平行凹槽。
专利摘要
一种自动式毛(豌)豆去壳机属于普通食品加工机械。它采用一对转向相反的转轴使毛(豌)豆自动地进入其间的缝隙经挤压而得到去壳,输送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摇杆机构和带有凹槽的倾斜滑道。该机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加工能力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文档编号A23N5/00GK87206149SQ87206149
公开日1988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31日
发明者肖杰明 申请人:肖杰明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