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6293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生产技术,茶叶的质量取决于鲜叶品质及不同的加工技术,茶叶除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茶树品种各自的内含物质成份及香气特点以外,茶叶的形状、色泽、滋味的形成都要靠加工技术来解决,因此,制茶工艺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关键。如国内制绿茶工艺如“制茶学”中条形绿茶通常是在150-180℃下杀青,经过1-2分钟揉捻,60-80℃烘炒三个工序,然后拣片茶、扁条茶、筛末等工序成品,上述工艺生产的绿茶条索松泡,外形不美,汤色不够明亮,有红梗红叶,滋味不纯,不耐泡,经济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制绿茶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毫多形美,汤色黄绿明亮,香高而长,味醇耐泡的绿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未下雨的天气下,折采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经萎调摊放、高温杀青、二次揉捻、一次复炒、细慢整形、快速提毫、慢速提香的方法制备而成,其工艺流程如下一、萎调摊放在10-20℃的温度下,萎调摊放时间为4-8小时。
二、高温杀青锅温控制在240-260℃,投叶量控制在每小时60-80千克,杀青时间为6-8分钟。
三、第一次揉捻茶叶从杀青机出机冷却散热后,置入自动式揉捻机,先松揉,然后再稍重揉捻,最后慢慢减轻揉捻,合计14-16分钟。
四、第一次复炒锅温控制在85-95℃,将茶坯抖散,炒匀炒透,茶坯水份含量减少到40-45%。
五、第二次揉捻先轻后稍重,使茶条达到圆紧成条,轻揉过程中破坏茶条90%以上的叶组织。
六、细慢整形火温控制在55-65℃,先理条后轻搓,使茶含水量为15-20%。
七、快速提毫提毫箱内置40-45℃的细火,双手理条成团,用力稍轻,来回在手心中搓动约8-12分钟,使茶含水量为6-8%。
八、慢速提香把茶放于提毫箱中,内置30-35℃的细火,慢工静烘25-35分钟,使茶含水量为4.5-5.5%即可精选包装。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制茶工艺使茶叶具有毫多形美、汤色黄绿明亮、香高而长、味醇耐泡的特点,茶叶价格比传统绿茶的价格要高出20多倍,提高了茶叶的经济价值,同时,本制茶工艺充分合理地利用手工、机械制茶的各自优点,工艺紧凑,流程时间短,便于实现茶叶的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未下雨的天气下,于上午11点之前和下午3点以后折采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经萎调摊放、高温杀青、二次揉捻、一次复炒、细慢整形、快速提毫、慢速提香的方法制备而成,其工艺流程如下一、萎调摊放将1公斤的鲜叶,在15℃的温度下,萎调摊放6个小时。
二、高温杀青用滚筒杀青机杀青,锅温控制在250℃,每小时投叶量为70千克,杀青时间8分钟。
三、第一次揉捻茶叶从杀青机出机冷却散热5分钟后,置入自动式揉捻机,先松揉5分钟,然后再稍重揉捻5分钟,最后慢慢减轻揉捻5分钟,总共15分钟。
四、第一次复炒锅温控制在90℃,将茶坯抖散,炒匀炒透,使茶坯水份含量减少到40%。
五、第二次揉捻先轻后稍重,使茶条达到圆紧成条,轻揉过程中破坏茶条92%的叶组织。
六、细慢整形火温控制在60℃,先把茶条理直约10分钟后,左手放茶右手抱茶,用力轻搓,先理条后轻搓来回各5分钟,3个来回后,使茶含水量为18%。
七、快速提毫提毫箱内置45℃的细火,双手理条成团,用力稍轻,来回在手心中搓动约10分钟,使茶含水量为7%。
八、慢速提香把茶放于提毫箱中,内置30℃的细火,慢工静烘30分钟,使茶含水量为5%时精选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未下雨的天气下,折采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经萎调摊放、高温杀青、二次揉捻、一次复炒、细慢整形、快速提毫、慢速提香的方法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萎调摊放在10-20℃的温度下,萎调摊放时间为4-8小时。(2)、高温杀青锅温控制在240-260℃,投叶量控制在每小时60-80千克,杀青时间为6-8分钟。(3)、第一次揉捻茶叶从杀青机出机冷却散热后,置入自动式揉捻机,先松揉,然后再稍重揉捻,最后慢慢减轻揉捻,合计14-16分钟。(4)、第一次复炒锅温控制在85-95℃,将茶坯抖散,炒匀炒透,使茶坯水份含量减少到40-45%。(5)、第二次揉捻先轻后稍重,使茶条达到圆紧成条,轻揉过程中破坏其90%以上的叶组织。(6)、细慢整形火温控制在55-65℃,先理条后轻搓,使茶含水量为15-20%。(7)、快速提毫提毫箱内置40-45℃的细火,双手理条成团,用力稍轻,来回在手心中搓动约8-12分钟,使茶含水量为6-8%。(8)、慢速提香把茶放于提毫箱中,内置30-35℃的细火,慢工静烘25-35分钟,待茶含水量为4.5-5.5%时即可精选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杀青的锅温最佳控制在250℃,投叶量最佳控制在每小时70千克,杀青时间为7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揉捻最佳为先松揉5分钟,然后再稍重揉捻5分钟,最后慢慢减轻揉捻5分钟,总共1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复炒的锅温最佳控制在90℃,使茶坯水份含量最佳为4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慢整形的火温最佳控制在60℃,先把茶条理直约10分钟后,左手放茶右手抱茶,用力轻搓,先理条后轻搓来回各5分钟,3个来回后,使茶含水量为1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提毫时提毫箱内置40℃的细火为最佳,来回在手心中搓动10分钟为最佳,使茶含水量最佳为7%。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慢速提香时提毫箱内置30℃的细火为最佳,慢工静烘最佳为30分钟,待茶含水量最佳为5%时精选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开公了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在未下雨的天气下,折采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经萎调摊放、高温杀青、二次揉捻、一次复炒、细慢整形、快速提毫、慢速提香的方法制备而成,产出的茶具有毫多形美、汤色黄绿明亮、香高而长、味醇耐泡的特点,茶叶价格比传统绿茶的价格要高出20多倍。
文档编号A23F3/00GK1748541SQ200410046780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5日
发明者夏伟平 申请人:夏伟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