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龙井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29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龙井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茶机械,尤其是一种可炒制龙井茶的制茶机。
背景技术
龙井茶是我国特有的著名茶种。古往今来,其特有的色、香、味、形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自古以来,其特殊的扁平形状只能手工炒制出。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02215481.7)公开了一种龙井茶机。该机包括与电机连接的减速机、炒锅、连接在传动轴上的炒具,减速机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带动传动轴使炒具在锅内摆动,实现茶叶的炒制。该机虽可炒制扁平形状的龙井茶,但其结构设计尚欠合理,故炒制的茶叶色泽尚不够翠绿,而且产量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龙井茶机的改进,该机具有炒制质量好、产量高、使用方便及可炒制多品种茶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龙井茶机,与电机相接的减速机将动力传于炒茶装置,该装置包括卧式布置的半内圆柱面的炒锅、曲柄摇杆机构、离合器以及与离合器相连的摆轴,炒锅底外部装有电热管并用保温材料包敷,所说的摆轴水平安装在炒锅上部,摆轴上固定二对摆臂,摆臂末端分别装有推杆和压板,所说的减速机将动力传递至二个炒茶装置,所说的炒锅前部的内圆柱面边上水平安装有一风管,风管壁上制有若干开口朝向锅内的孔,另有风机通过管道与风管相通。
该茶机还装有出茶刷,该刷定位在固定于摆轴的摆臂上。
所说的离合器上设有角度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增设的风管加快了炒锅内空气的流动,使炒制时锅内青叶受热蒸腾逸出的湿热空气加快了挥发,不但缩短了炒制时间,提高了产量,而且获得的成品茶色泽翠绿,品相上佳。又由于同时带动二个炒茶装置,因而可成倍提高产量。该机配置的用于把炒好的茶叶刷出锅的出茶刷,使用方便结构又简单。此外,该机还可炒制多个品种茶叶,扩大了使用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曲柄摇杆机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向视图。
图5是图3中的B向视图。
图6是该机的丝杆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中间是减速机及控制台16,控制台上装有各种按钮及指示灯;二个相同结构的炒茶装置分置二边对称布置;由电机带动的减速机1分别带动左右二边的曲柄摇杆机构17和曲柄摇杆机构2。图示右侧的炒茶装置中,半内圆柱面形状的炒锅3卧式布置,摆轴5水平安装于炒锅上部居中位置,曲柄摇杆机构2带动摆轴5运动。摆轴上固定着二根推杆摆臂11和二根压板摆臂10,摆臂末端分别装有推杆13和压板15。所说的炒锅前部的内圆柱面边上横向水平装有一风管4,风管壁上制有若干个开口朝向锅内的孔,另有风机19通过管道与风管相通(图2可知)。该茶机还装有出茶刷8,该刷也定位在固定于摆轴的二根摆臂9上。所说的压板的结构,是把海绵(或其它弹性材料)包在刚性架上,再用布外包而成,用于替代手工炒制时的人手掌的作用。
图2中,炒锅3的底部外面装有若干个电热管21,并用保温材料22(一般是石棉)保温。风机19通过管道与风管4接通。摆轴5上固定着推杆摆臂11和压板摆臂10,摆臂的前部分别安装着推杆13及压板15。图中的各摆臂均采用粗管中插接细杆的方式,使得摆臂的长度可调。其中,摆臂11的管臂上开有长槽,推杆柄13-1的插入摆臂内的一端装有销钉,该销钉卡在长槽中使推杆柄在摆臂内的滑动受到一定限制;另外,该管状摆臂内还置有一压簧,推杆柄受到该压簧所施加的使其离开摆臂的推力,因而推杆13可始终保持与锅底表面接触。而压板15的二个压板柄15-1分别插入二个管状摆臂10中,又用二个拉簧12连接摆轴及压板,还装有丝杆机构来确定压板的工作位置。图6中可知,丝杆14的顶部定位在压板上,与其配合的螺母则安装在摆轴5上,转动转盘6使丝杆14转动,则可提升或降低压板15(摆臂10作为压板柄15-1的导轨),以调节压板在炒茶时对青叶的施压力度。图2中还可知,出茶刷8也采用类似安装方式。二个管状的摆臂9固定在摆轴5上,出茶刷由刷柄空插在管状摆臂中并由二个分别连接摆轴及出茶刷的拉簧7收拉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速机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及离合器将动力传递到摆轴5。图3中,离合器包括左片28和右片29。减速机轴26转动,该轴上的曲柄25则推动连杆27使左片28绕摆轴5轴心摆动(左片28空套于摆轴5上,也是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摇杆);右片上有孔,孔中有销轴29-1,左片上的相应部位也制有孔。按动手柄29-2将销轴29-1顶入左片的孔中,右片及摆轴5则可随同左片一起摆动;扳动手柄使销轴29-1脱离左片的孔,左片就空摆,无法带动摆轴5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还设有角度调节器。由图4可知,左片上制有三个孔,各孔与摆轴5轴心线的距离不等。而图5中,右片上三个手柄带动的三个销轴,各销轴也与摆轴5轴心线的距离不等,每个销轴均只与左片的一个孔配合,即图5右片的左、中及右侧的销轴可分别与图4左片的左、中及右侧的孔配合。由于左片上的孔之间的距离较小,而右片上的销轴之间的距离较大,当这三个销轴与孔分别配合时,显然,摆轴5的摆动角度有了改变(摆动的起始角度及终止角度有变化,摆动幅度基本不变,)。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需接通电源(加热器电源按功率大小分为三挡,可根据不同需要选定),在炒锅中加入青叶,就可进行炒制。转动转盘6可调节压板15与锅底的间距,对所炒制的青叶的施压(模拟手工炒制时人的手掌的揿压)的力度进行改变;推杆13在炒制时始终在锅面上滑移,以推动青叶在锅内运动;选用离合器的右片上的不同销轴配合方式,改变摆轴5的摆动位置,可用于不同茶叶品种的炒制。茶叶炒制完成,则可扳开手柄使销轴脱离,而后用手将出茶刷8轻压至锅底,并连带轻轻转动摆轴将茶叶从后方刮刷出锅(从图2的左边出锅)。
权利要求1.多功能龙井茶机,与电机相接的减速机(1)将动力传于炒茶装置,该装置包括卧式布置的半内圆柱面的炒锅(3)、曲柄摇杆机构(2)、离合器以及与离合器相连的摆轴(5),炒锅底外部装有电热管(21)并用保温材料包敷,所说的摆轴水平安装在炒锅上部,摆轴上固定二对摆臂,摆臂末端分别装有推杆(13)和压板(15),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减速机将动力传递至二个炒茶装置,所说的炒锅前部的内圆柱面边上水平安装有一风管(4),风管壁上制有若干开口朝向锅内的孔,另有风机(19)通过管道与风管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龙井茶机,其特征在于该茶机还装有出茶刷(8),该刷定位在固定于摆轴的摆臂(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龙井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离合器上设有角度调节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炒制龙井茶的制茶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龙井茶机的改进,该机具有炒制质量好、产量高、使用方便及可炒制多品种茶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龙井茶机,与电机相接的减速机将动力传于二个炒茶装置,每个装置包括卧式布置的半内圆柱面的炒锅、曲柄摇杆机构、离合器以及与离合器相连的摆轴,炒锅底外部装有电热管并用保温材料包敷,所说的摆轴水平安装在炒锅上部,摆轴上固定二对摆臂,摆臂末端分别装有推杆和压板,所说的炒锅前部的内圆柱面边上水平安装有一风管,另有风机通过管道与风管相通。该茶机还装有出茶刷,离合器上设有角度调节器。
文档编号A23F3/00GK2684582SQ2004200201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4日
发明者洪天明 申请人:洪天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