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5256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食品香精的增稠剂,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的品质,特别是肉的香味越来越重视,各种肉类香味的仿真已成为食用香精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们对肉味香精的选择要求香精肉香味醇厚、逼真,追求肉制品味觉、嗅觉的综合感受。日本是调味品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采用酵母提取物和牛肉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利用酶分解等加工技术开发的天然调味料具有领先的高品位,而国内肉制品加工用调味香精主要受肉制品产品发展方向的制约,肉味香精的香气强调头香,对香味的悠长感和回味感重视不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用于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理化指标低、性能不稳定、口味不够持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好的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以及该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黄原胶0.5~1.0%、瓜尔胶0.5~1.0%;羧甲基纤维素钠盐3.0~4.0%;余量为水。
上述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在60~70℃水浴加热、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水中加入0.5~1.0%(重量百分比)的黄原胶、0.5~1.0%(重量百分比)的瓜尔胶和3.0~4.0%(重量百分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待胶体溶解后停止水浴加热,补充水并继续搅拌30分钟得到透明均匀的胶体,然后放置24小时充分溶胀制得所述增稠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稳定性好,在香精体系的均质搅拌转速控制为30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30分钟,最后得到的香精产品,香气圆和、丰富、饱满。香精体系更加稳定,不易产生过多的气泡,各种反应原料充分混合,达到了最佳的稳定效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含有本发明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的肉味香精具有香气逼真、天然感强、外观特征明显、留香时间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黄原胶0.5~1.0%、瓜尔胶0.5~1.0%;羧甲基纤维素钠盐3.0~4.0%;余量为水。
所述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的制备方法是在60~70℃水浴加热、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水中加入0.5~1.0%(重量百分比)的黄原胶、0.5~1.0%(重量百分比)的瓜尔胶和3.0~4.0%(重量百分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待胶体溶解后停止水浴加热,补充水并继续搅拌30分钟得到透明均匀的胶体,然后放置24小时充分溶胀制得所述增稠剂。
加肉味香精制备原料如猪骨素的美拉德反应料、10%呋喃酮、所述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乳化剂等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制成一定特征的肉味香精产品。评价肉味香精的香气,并在3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搅拌均质30分钟,测定香精的稳定性,含有3~8%所述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的肉味香精产品具有香气逼真、天然感强、外观特征明显、留香时间长等特点,见表1。
表1.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比例的选择


综合考虑,选用5%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作为肉味香精的合适比例,其增稠性能好,易溶解于水,无色无味稳定性较好,可以制得理想比例的肉味香精。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黄原胶0.5~1.0%;瓜尔胶0.5~1.0%;羧甲基纤维素钠盐3.0~4.0%;余量为水。
2.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60~70℃水浴加热、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水中加入0.5~1.0%(重量百分比)的黄原胶、0.5~1.0%(重量百分比)的瓜尔胶和3.0~4.0%(重量百分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待胶体溶解后停止水浴加热,补充水并继续搅拌30分钟得到透明均匀的胶体,然后放置24小时充分溶胀制得所述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增稠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黄原胶0.5~1.0%、瓜尔胶0.5~1.0%、羧甲基纤维素钠盐3.0~4.0%和余量的水。所述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通过在60~70℃水浴加热、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水中适量的胶体原料、搅拌并放置24小时充分溶胀后制得。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天然肉味香精的增稠剂稳定性好,含有3~8%(重量百分比)所述增稠剂的肉味香精产品香气逼真、天然感强、外观特征明显、留香时间长。
文档编号A23L1/22GK1701714SQ20051002748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4日
发明者李琼, 奚旦立, 肖作兵, 蔡宝国, 艾萍 申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