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13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
背景技术
不少茶叶,包括单丛茶、乌龙茶等加工过程中均涉及到做青工艺,做青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关键过程,茶青叶子通过碰撞、摇动或振动,叶缘细胞互相摩擦,碰撞,使部分叶细胞损伤,内部结构受到一定破坏,液泡内含物进入原生质,液泡的氧化基质与位处原生质层中的氧化酶产生接触;这种碰撞作用还会促进其它叶细胞中的叶泡内含物通过液泡膜的渗透作用,基质与酶的接触机率增大。随着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空气氧渗入叶细胞数量增加。这样,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空气中的氧,使多酚类物质产生一定的酶促氧化,形成必要的氧化产物,并且通过多酚类的氧化还原作用,促使其它物质发生变化。多酚氧化酶氧化的程度不同,对茶叶最终的氧化和发酵程度就不同。目前做青的方法有多种,有通过工人翻动茶叶使茶叶产生碰撞的手下方法,这种方法细腻,可控性大,但由于不同的人操作不同,翻动所用的力度不同,还有茶叶翻动碰撞时叶细胞受损伤程度也不同,致使产生的茶叶成品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坏,茶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有采用电动摇笼的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做青程度也容易达到一致,但电动摇笼方法是通过茶叶在摇笼里转动使茶叶产生碰撞,这种碰撞会使茶叶受伤的程度过多,致使做青过度,影响茶叶成品的色、香、味品质,因此要生产品质好的单丛茶在进入摇笼前一般要先采用摇筛的方法来做青,但目前仍未见有用于摇筛的装置,因而单丛茶加工时有些采用人工翻动,有些直接采用摇笼方法来做青,结果加工的单丛茶出现质量不稳定,品质不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单丛茶做青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用于进入摇笼前的摇筛,该装置能够定时、连续、自动地对单丛茶进行摇筛;经过摇筛的单丛茶再进入摇笼工序后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单丛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包括摇筛支架和摇筛箱体,摇筛箱体通过摇摆轴由摇筛支架支承。
上述摇摆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安装有定时器,用于摇筛时间的控制。单丛茶加工摇筛时,摇筛箱体在电机的带动下,上下振荡摇动,电机上的定时器用于控制摇筛的时间,达到单丛茶加工的摇筛作用。
上述摇筛箱体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网筛面,可打开或关闭。两个底面的网孔比较小,茶叶不会漏出来;底面制成网筛面的一个目的是增加茶叶与底面的碰撞程度,另一个目的是利于透气。侧面也可以制成网筛面,有利于观察茶叶摇筛的情况。
上述摇筛箱体为圆筒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用于进入摇笼前的摇筛,该装置能够定时、连续、自动地对单丛茶进行摇筛;经过摇筛的单丛茶再进入摇笼工序后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单丛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用效果好。


图1为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包括摇筛支架1和摇筛箱体2,摇筛箱体2的侧面有摇摆轴3,摇摆轴3由摇筛支架1支承,摇筛箱体2为圆筒柱形,摇筛箱体2的两个底面均是网筛面,两个底面均可打开和关闭。滚动轴3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电机4上安装有定时器5。
打开摇筛箱体2上底面,加入待摇筛的单丛茶,关闭网筛上底面,启动电机带动摇摆轴3摇动,摇摆轴3带动摇筛箱体2上下振荡摇动。定时器5控制摇筛的时间,摇筛完成后,打开摇筛箱体2下底面,放出茶叶,转入摇笼工序。
权利要求1.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摇筛支架(1)和摇筛箱体(2),摇筛箱体(2)通过摇摆轴(3)由摇筛支架(1)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筛箱体(2)的上底面是网筛面,可打开或关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筛箱体(2)的下底面是网筛面,可打开或关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轴(3)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安装有定时器(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筛箱体(2)的侧面是网筛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筛箱体(2)为圆筒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包括摇筛支架和摇筛箱体,摇筛箱体通过摇摆轴由摇筛支架支承。摇摆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安装有定时器,用于摇筛时间的控制。摇筛箱体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网筛面,可打开或关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丛茶加工的摇筛装置,用于进入摇笼前的摇筛,该装置能够定时、连续、自动地对单丛茶进行摇筛;经过摇筛的单丛茶再进入摇笼工序后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单丛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A23F3/06GK2867896SQ20052012128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许旋, 庞式, 罗一帆, 陈海强 申请人:华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