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鸡蛋培育虫草食用菌方法

文档序号:557108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鲜鸡蛋培育虫草食用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用菌栽培领域技术背景自然界中有许多种名称不一形态各异的食用菌,如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猴头菇、鸡腿菇、杏鲍菇、白苓菇、香菇等。社会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也多是以上品种,但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领域中却没有虫草菌生成的蘑菇,这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史上一直是一项空白。社会上出现的人工虫草产品,都是些粉剂、胶囊、口服液类,包括天然虫草在内的所有产品,都缺乏食用特点,不适合煎、炒、烹、炸,不便于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为了填补这项空白,本发明依据虫草菌的生活习性,采用仿生技术,用培养瓶替代昆虫体,用鸡蛋液替代昆虫体液,植种等于昆虫体染菌,再给予适宜的温湿度,40天便可长成虫草食用菌。
虫草食用菌片状圆形无柄,肉质厚嫩,味甘微苦,气味清香,体白如玉,形态喜人。经检测,它含有的成分和功效与天然虫草基本相同,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所用的是冬虫夏草菌,它在自然界中属真菌子囊类亚门,球壳纲,肉座目,麦角科,虫草属,中名冬虫夏草,拉丁名称(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虫草食用菌的出现,不但为人类开辟了新的虫草资源,也为我国食用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生产者多在农村,多是农民,生产分散,工艺落后,而且都是些传统产品,我国有的别的国家都有,收益低,大大降低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只有采用新工艺,研发新品种才有出路。虫草食用菌的诞生,将为我国食用菌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发明的先进性在于用鲜鸡蛋培育虫草食用菌,属世界首例。本发明科学简易,原料普遍,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入少,产值高,对环境无污染生产方式可人工也可自动化生产,控好温湿度,一年四季皆可生产。
本发明的先进性不但适用于无性型冬虫夏草菌,还适用于蛹虫草、古尼虫草、亚香棒虫草等多种虫草菌,而且产品的大小都可由人掌握。
本发明的目的,为人类创造一株食用型虫草新品种,为社会提供一项培育人工虫草的新方法,为药用虫草的食品化创造发明了一项新技术。
将珍贵的天然虫草转化成食品型虫草,便于虫草的普及。

发明内容
制备好液体菌种,备好培养瓶,接种工具,消毒用品,蛋壳筐。
检选好鲜鸡蛋,对培养瓶、鲜鸡蛋做好表体消毒工作。无菌室内进行空间消毒。
工艺步骤备菌种—洗备培养瓶—培养瓶消毒—选检鸡蛋—鸡蛋表面消毒—破蛋灌瓶—植种—封口—培养。
具体实施方案备好菌种、培养瓶、鲜鸡蛋、接种工具、消毒用品、蛋壳筐。
培养瓶规格高80mm,外径60mm,容积250ml。接种前用75%乙醇对培养瓶进行消毒。选检鸡蛋,选用36小时内生下的鸡蛋,每个单重70-75克,破蛋前将鸡蛋放入装有75%乙醇的容器中,浸泡3小时接种时取出,破蛋装瓶,每瓶一个,PH值自然,用液体菌种以喷洒方式植种,每瓶用量0.3-0.5克。接种前,接种室内要用40W紫外线灯进行空间灭菌40分钟,接种前关闭。并做好个人卫生,方可植种。一人取蛋装瓶,一人植种,一人封口排放。
培养将植种后的培养瓶放置在培养室,用黑布遮盖好,室内不要光线,在黑暗中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40%-65%,培养室内48小时更换空气一次,通风要缓不要急风,40天便可长成虫草食用菌。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艺步骤a.备好液体菌种,培育瓶,鲜鸡蛋,接种工具,消毒用品及蛋壳筐;培养瓶规格高80mm,外径60mm,容积250ml,使用前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备用;b.检选36小时内生下的鲜鸡蛋,并将鸡蛋放入装有75%乙醇的容器中,浸泡3小时,接种时再破蛋装瓶,鲜鸡蛋规格每个重量70-75克,无破裂、无乱黄;c.接种前,无菌室内要用40W紫外线灯消毒灭菌40分钟,接种时关闭紫外线灯,做好个人卫生,接种工具要严格消毒,用液体菌种以喷洒方式植种,每瓶用量0.3-0.5ml,接种时一人破蛋装瓶,一人植种,一人封口、排放;d.培养将植种后的培养瓶放置培养室,用黑布遮盖好,不要见光,在黑暗中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40%-65%,48小时通风一次,要柔缓不要急风;e.本发明所用的菌种为无性型冬虫夏草菌,其他菌种如蛹虫草菌、古尼虫草菌、亚香棒虫草等多种虫草菌,都可培养虫草食用菌。
2.在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破蛋装瓶,是指将蛋清蛋黄一并灌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食用菌栽培领域。本发明采用鲜鸡蛋培育虫草食用菌,科学简易,原料普遍,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产值高,控好温湿度一年四季可产,对环境无污染,可采用人工及自动化生产,用本发明培育的虫草食用菌,性质和功效与天然虫草相同,不但为人类创造了一株食用型虫草新品种,并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人工培育虫草的新方法,为多种药用虫草的食品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发明不但适用无性型冬虫夏草菌,也适用于多种虫草菌,如蛹虫草、古尼虫草、亚香棒虫草等,都可长成虫草食用菌。本发明将为我国食用菌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文档编号C12N1/14GK1935978SQ20061013587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6日
发明者曾树生 申请人:曾树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