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益生菌信号分子的保健口香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167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有益生菌信号分子的保健口香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香糖的制造领域,同时涉及其中来源于微生物材料,特别是来源于细菌提 取物配制而成的口香糖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口香糖自1989年美国箭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市场需求每年均以10%的速度增长,年市 场规模可达40 50亿元。以目前我国人均IO片的口香糖对比美国人均160片的市场销量, 其发展空间将是十分巨大的。目前市场供应的口香糖主要有无糖类、低糖类和有糖类三种类 型,有口味型向功能型方向转化的趋势[l]。主要是以木糖醇口香糖类型为主,其保健功能无 非是1、通过活动面部神经达到美容的作用;2、达到清新口腔异味的作用;3、通过木糖醇 达到防治龋齿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面部的活动对于美容和脑部神经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 用,口腔上皮细胞对于药物的吸收再进入血压当中已经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给药途径,通过 口腔对整个机体健康发挥作用。益生菌制品(Probiolics)的生产技术已经经过了第一代产品和第二代产品两个时代发 展。第一代产品是活菌制品,第二代产品是死菌制品。这两个时代己经过了半个世纪的过程。 第一代产品主要是利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的 活菌。其作用机理是调整肠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保持微生态 平衡(Eubiosis)就利于人体健康。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的活菌制品在全世界范 围内已广泛用于人类的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2-4]。但这种制品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 要有足够的活菌数,其次要有一定时间的存活期。这对生产和销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而 也限制这类保健品的发展。在实际上,生产界为了克服上述两个限制,又提出了用死菌体作 为本类制品有效成分,从而避免了生产和销售的瓶颈效应。死菌体就是第二代产品。第二代 产品虽然避免了活菌数和活存期两个瓶颈限制,但也有致命的缺点,这就是死菌体很难量化, 不利于质量控制,实际上很难成为合格的产品。第二代产品出现较晚,国内只有少数企业报 批第二代产品,由于质量不易控制,国家审批机关尚在考虑之中。第一、二代产品,其疗效是肯定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在欧洲、北美、日本和中 国都在普遍应用此类微生态调节剂,作为酸奶发酵菌饮料、保健食品和药品(主要在中国) 的功能因子,己是普遍公认的现实。但是,由于第一代产品活菌数及活存期的限制和第二代 产品质量控制(死菌体自溶)很难实施。这就导致第三代产品的应运而生[5-7]。第三代产品是将益生菌的菌体裂解或破碎而获得的菌体提取物,其中含有的特异性WPG、 DNA、 RNA,是一组综合的信号系统的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ar) [8-11]。这种信号分子 是当代细胞通讯(cell to cell cammunication)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主体是向宿 主细胞提供健康信号,使宿主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作用和健康表现。信号分子引起宿主细胞 基因表达,在核糖体(Ribosome)合成相应的功能酶,通过功能酶发挥其生理作用[12-15]。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这是新一代健康作用巨大的微生态制剂,其医疗、保健功能还将进一步扩大。实验也证明这种微生态制剂无毒、安全。另外,使用菌体重要成分作为检测指标,有 利于定性、定量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的应用与推广。作为口腔保健的微生态制剂的产品,无论 是研究还是市场均未见报道。益生元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或制剂,它能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结肠内常 驻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U6, 17]。益生元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1) 在胃肠道的上部,它既不能水解,也不能被吸收。2) 只能选择性地对某种有益菌进行刺激生长繁殖或激活代谢功能作用。3) 能够提高肠内有益于健康的优势菌群的构成和数量。4) 能起到增强宿主机体健康的作用。根据益生元的定义的标准,目盼只有不被宿主消化的低聚糖可以作为益生元。根据糖类 物质的水解情况可以将其分类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而单糖通过还原性末端的羟基与其它单糖的羟基形成糖苷键,就进而构成了有直链或支链结 构的低聚糖或多糖。1996年国家公布的《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功能性低聚糖的定义为1) 功能性低聚糖是由2 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聚合而成;2) 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蔗糖,作为甜食配料,伹不被人体胃酸、胃酶 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3) 具有促进人体双歧杆菌的增殖等生理特性。益生元和般低聚糖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被人体消化,但能被人体内少数几种细菌利用 (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可以起到与益生菌同样的效果,因而产生特殊的生理作用,并且克服了益生菌活菌制品难以长期存活的缺点[18, 19]。新型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归因于它被肠 道有益菌的消化及发酵作用。新型低聚糖的消化引起肠道原有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 抑制了其他病原菌的生长,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形成,有益于健康,新型低聚糖对乳杆菌也 有类似的增殖效果。由于双歧杆菌对氧、热、酸等的敏感性,以及外源性双歧杆菌和内源性 双歧杆菌的性质和功能存在本质差别,加之经胃酸和胆汁的破坏,服用的双歧杆菌到达肠道 存活者也会大大减少。服用低聚糖类,会使肠道内原有双歧杆菌、乳杆菌增殖,这对恢复其 在肠道的优势地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益生菌信号分子和益生源的制品报道较少,而作为从U腔粘膜给药的含有益生菌信号分 子和益生元的产品却从未有过报道。参考文献[l]申请人箭牌糖类有限公司.含有涂覆玉米醇溶蛋白之高效^^味剂的口香糖及其生产方法[P].申请号89105525.8[2]康白主编.微生态学原理[M].大连出版社,2002, 8[3]康白.迎接微生态学细胞通讯新时代的到来[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 18(1): l-5 [4]熊德鑫编著.现代微生态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5]康白等.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制备工艺[P].申请号200610092928[S]康白等.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制备工艺[P].申请号200610115856[7]康白等.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制备工艺[P].申请号200610153570[8]王立生,朱惠明,潘令嘉,黄勋,张亚历,姜泊,周殿元.青春型双歧杆菌脂磷壁酸 对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 22 (3): 255-256[9]王跃,邓一平,胡宏.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华微 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 ,20 :316[IO]王玉林,王立生,朱惠明,朱忠生,马晓冬.双歧杆菌DNA对巨噬细胞MAPK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 17 (4): 256-257[ll]宋文刚,曲迅,张彬彬,李效良,徐英萍,李松.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 分子表达及分泌功能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 23 (1): 20-22[12]王立生(综述),潘令嘉,周殿元(审校).双歧杆菌的免疫激活作用及其生物学意 义[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8, 18 (4): 320-322[13]王立生,朱惠明,杨林,黄勋,彭贺新.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巨噬细胞产生IL-18 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 , 16 (4) : 195-196[14]王立生,潘令嘉,施理,孙勇,张亚历,周殿元.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LPS激 活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 ,20 (1) : 4-6[15]蓝景刚,胡宏.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 11 (3): 129-131[16]苏小冰,翁明辉.超强益生元一低聚木糖[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 19: 75-78 [17]王东辉.功能性低聚糖生理特性及开发应用[J].2004, 1: 1卜14 [18]胡东兴,潘康成.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理[J].中国饲料,2001, 3: i4-16 [19]胡学智.益生元一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J].工业微生物,2005, 35 (2): 50-60 [20]王玉燕,牛钟相,朱瑞良,张春杨.益生元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J]. 2001, 12: L5-17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益生菌信号分子和益生元的保健功能口香糖产品,以口香 糖作为基料,配以益生菌信号分子和益生元有效成分,使其既保持了原有口香糖的功能,又 将益生菌信号分子的保健功能用口香糖产品表现出来。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在口香糖的配方中加入0. 1 5.0% (质量百分数)的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和0.0-20.0% (质量百分数)益生元而制成。其中所含的组分和质量百分配比(下同)为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广5.0;fii生兀0. 0 20. 0口香糖基料10. (T65. 0甜味剂0. 0~75. 0增塑剂3. 0 50. 0填充剂0. 0 60. 0香料0. 1 3.0辅料0. 0 15.0其中所述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为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类杆 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中的广3种,其含量在0.广5. 0%,优选在l.(T3.0%。所述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低聚 龙胆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水苏糖、棉籽糖、甘露低聚糖、海藻糖等中的一种单独使 用或一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食物成分,某些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如耐性淀粉、植物细胞壁 多糖、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等;非消化性寡糖、 一些多肽或蛋白质和某些脂类也可以作为 益生元的候选者。其含量为0. 0-20. 0%,优选为10. 0-15. 0%。适合的基料一般包括来自植物的天然乳胶,如糖胶树胶、节路顿胶、杜仲胶、银菊胶、 冠芽胶等,也包括合成的弹性体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 烯、聚异丁烯、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本发明的口香糖可选择天然乳胶或合成弹 性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基料,同时目前可生物降解或可化学降解的胶基也可 以作为本发明的口香糖基料。其含量为10. 0-65. 0%,优选为15. 0-50. 01甜味剂包括糖类甜味剂和非糖类甜味剂,本发明的口香糖中所含有的糖类甜味剂包括目 甜口香糖领域所公知的所有糖类,例如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糊精、干粉转化糖、果糖、 左旋果糖、半乳糖、玉米糖浆粉或用其制成的糖蜜、糖浆等等,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一 种以上混合使用。非糖类甜味剂(带有甜味但没有已知糖的特性)包括糖醇如山梨糖醇、甘 露醇、木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麦芽糖醇、甜叶菊糖、甜蜜素等,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 以一种以上混合使用。同时糖类甜味剂和非糖类甜味剂也可以同时混合使用。其含量为 0. 0 75. 0%,优选为25. (T45. 0%。口香糖的组合物中可含有弹性体的溶剂又称增塑剂,以使聚合物组分软化,以提高咀嚼的口感。这些增塑剂包括植物油、单甘油酯、卵磷脂、內三醇单硬脂酸酯、丙三醇三乙酸酯、 松香或改性松香的甲酯、甘油酯或季戊四醇酯、丁酞酰丁基醇酯、微晶石蜡及石蜡等都可以 起到软化口香糖的作用。所述的改性松香包括氢化、二聚或聚合松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例 如部分氢化木松香的季戊四醇酯、木松香的季戊四醇酯、部分二聚松香的甘油酯、聚合松香 的甘油酯、木桨浮油松香的甘油酯、木松香和部分氢化木松香的甘油酯、松香的部分氢化甲 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同时增塑剂也可以使用萜烯树脂,聚乙烯乙酸酯、聚萜烯及它们的混 合物,还有人工合成的酞酸二丁酯、丁酞酰丁基甘醇酯、乙酰基蓖麻酸甲酯及聚丁烯等。其 含量为3. (T50. 0% (质量百分数),优选为10. (T30. 0%。所述的填充剂包括碳酸钙、碳酸镁、滑石粉、磷酸二钙等,其含量为0.0~60.0%,优选 为10.0~45. 0%。口香糖的香料包括香精油、合成香料或其混合物。来自植物水果的香精油如柑桔油、水 果香精、薄荷油、留兰香油、丁香油、冬香油、茴香芹等。合成香料包括含肉桂醛的肉桂香 料、含苯甲醛的樱桃香料、含有柠檬醛和香茅醛的柠檬香料、含有十一醇和十二醛的柑桔香 料等。其含量为0.广3, 0%,优选为1. 0 2. 0%。一些辅料,诸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剂、防止氧化剂、湿润剂、药剂、营养强化剂等非 必要成分也可以加入到本发明的口香糖中。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制备工艺在此前的专利文献(专利 申请号分别依次为200610092928、 200610115856、 200610153570)中已有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A. 菌种发酵其菌体浓缩是将双歧杆菌、类杆菌或乳杆菌菌株种子液接入已经灭菌的培养液基中经35^8'C厌氧发酵后,经离心浓縮获得双歧杆菌、类杆菌或乳杆菌菌体浓縮物。B. 细胞破壁将该菌体浓縮物加蒸馏水,以超声波法、冻融法或1 2%溶菌酶酶法破碎 菌体细胞壁。C. 酶解分别用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及0.01M盐酸水解,再经离心、水洗,获得细胞壁粗提物。D. 抽提细胞壁粗提物分别以乙醚-乙醇、氯仿-甲醇提取。E. 干燥溶酶提取后的细胞提取物减压干燥或冷冻下燥。获得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含有益生菌信号分子和益生元的口香糖的制造工艺-将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益生元与口香糖基料充分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制 成含有益生菌信号分子和益生元的口香糖产品。口香糖的生产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合适的 配方,可以是有糖的、低糖的也可以是无糖的,它通常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天然的或者合成 的胶基,再加上传统的口香糖成分,包括一种或一种以上增塑剂、填充剂、香料、甜味剂和 辅料等,将上述原料在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与现有口香糖相比,本发明的特点是利用口香糖的胶基为基料,配以益生菌信号分子和益生元的有效成分,让人们在咀嚼的过程中,通过u腔上皮细胞吸收益生菌信号分子后再进入血压当中这样非常有效的给药途径,经过血液传到相应的耙细胞,引起宿主细胞基因表达, 在核糖体(Ribosome)合成相应的功能酶,通过功能酶发挥其生理作用。这种新式口香糖不 仅可以保持口腔健康,还有防癌抗癌、润肠通便、美容抗衰老、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缓 解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功效,对人体健康起到预防 疾病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1%,低聚木糖12.(B,甘露醇27.0%, 聚异丁烯2.9%,聚乙酸乙烯酯15.0%,单甘油酯36.0%,碳酸钙6.0%,薄荷油1.0%混合均匀 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二、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 5%,大豆低聚糖20.0%,聚苯乙烯12.0%, 节路顿胶2.0%,半乳糖23.0%,植物油4.0%,卵磷脂30.0%,碳酸镁8. 0%, 丁香油0. 5%混合 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三、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1.5%,低聚半乳糖5.0%,海藻糖12.0%, 丁 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42. 0%, 丁酞酰丁基醇酯8.0%,滑石粉30.0%,肉桂香料1.5%混合均匀 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四、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5%,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1.0%,低聚异麦芽糖5.0%,蔗糖22.0%,果糖13.0%,糖胶树脂21.0%,丙三醇单硬脂酸酯 14.0%,磷酸二钙21.0%,柑桔油0.5%,柑桔香料2.0%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五、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1.5%,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1.0%,低聚乳果糖8.0%,葡萄糖53.0%,异丁烯一异戊二烯共聚物24.0%,松香5.0%,滑石 粉2.0%,碳酸钙3.0%,留兰香油2.5%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六、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2. 0%,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2. 0%, 麦芽糖16.0%,聚异丁烯8.0%,聚乙酸乙烯酯3.0%,单甘油酯13.0%,卵磷脂7.0%,碳酸钙 46.0%,樱桃香料3.0%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七、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2.0%,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1.5%,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1.5%,低聚果糖2.0%,山梨糖醇12.0%,可降解胶基 64.0%,聚乙烯乙酸酯5.0%,微晶蜡2.0%,碳酸钙4.0%,碳酸镁3. 0%,柠檬香料3. 0%混合 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八、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 3%,低聚龙胆糖0. 5%,低聚大豆糖15. 3%, 节路顿胶50. 0%,木糖醇15. 8%,聚乙烯乙酸酯5. 0%,碳酸钙3. 0%,碳酸镁6. 0%,滑石粉4. 0%, 柑桔油0. 1%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九、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1.0%,低聚异麦芽糖1.3%,低聚木糖5.7%, 低聚果糖12.0%,银菊胶19.0%,麦芽糖醇39.7%,酞酸二丁酯8.0%,滑石粉10.0%,磷酸二 钙3.0%,水果香精0.3%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2. 4%,帕拉金糖18.0%,冠芽胶11.0%,甜蜜素43.0%,植物油6.0%, 丁酞酰丁基甘醇酯3. 0%,磷酸二钙16.0%,冬香油0. 6%混合均匀 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一、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 3%,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0.4%,水苏糖4.0%,杜仲胶38.0%,糊精39.0%,改性松香甲酯12.0%,滑石粉4.7%,茴香 油1.6%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二、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3. 9%,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0.3%,棉籽糖7.0%,聚苯乙烯6.0%,聚异丁烯22.0%,玉米糖浆7. 0%,麦芽糖12. 0%,改性 松香甘油酯4.0%,植物油21.0%,碳酸钙7.0%,滑石粉9.0%,水果香精0.4%,樱桃香料0. 4% 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三、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1.2%,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2.1%,甘露低聚糖4.0%,银菊胶16.0%, 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5.0%,山梨糖醇31.0%,木 糖醇'32.0%,卵磷脂3.0%,碳酸钙4.0%,拧檬香料1.7%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四、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 5%,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0. 3%,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 1%,海藻糖3. 0%,聚异丁烯31. 0%,甜叶菊糖7. 0%, 木糖醇15.0%,甘露醇13.0%,酞酸二丁酯6.0%, 丁酞酰丁基甘醇酯6.0%,卵磷脂6.0%,碳 酸钙2.0%,滑石粉3.0%,磷酸二钙5.0%,肉桂香料2.1%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五、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2. 9%,低聚木糖18. 0%,糖胶树脂4. 0%, 节路顿胶3. 0%,冠芽胶8. 0%,左旋果糖2. 0%,木糖醇4. 0%,丙三醇三乙酸酯12. 0%,聚丁 烯19.0%,碳酸钙11.0%,碳酸镁2.0%,滑石粉5.0%,磷酸二钙6.0%,樱桃香料1.6%,薄荷 油1. 5%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六、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7%,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 粉1. 3%,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 3%,水苏糖14. 0%,聚异丁悌65. ()%,松香12. 0%, 滑石粉6.0%,肉桂香料0.7%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七、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0. 2%,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2%, 大豆低聚糖3.0%,可降解胶基10.0%,山梨糖醇30.0%,木糖醇4.0%,卵磷脂50.0%,磷酸 二钙2.0%,柠檬香料0.6%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八、双歧杆菌信号分子4. 4%,低聚果糖5. 0%,低聚木糖5. 0%,可降解胶基24. 0%, 葡萄糖15.0%,蔗糖30.0%,丙三醇单硬脂酸酯2.0%,丙三醇三乙酸酯3.0%,碳酸钙10.0%, 水果香精1.6%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十九、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3%,可降解胶基16.0%,糊精30.0%, 甘露醇20. 0%,甜蜜素23. 0%,植物油3. 0%,石蜡7. 0%, 丁香油0. 2%,留兰香油0. 2%,薄荷 油0. 3%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实施例二十、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1%,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 0. 8%,聚乙酸乙烯酯10. 0%,甜叶菊糖8. 0%,乙酰基蓖麻酸甲酯聚丁烯21. 0%,碳酸钙15. 0%, 碳酸镁12.0%,滑石粉24.0%,磷酸二钙9.0%,樱桃香料O. 1%混合均匀后挤压成型即可。
权利要求
1. 一种保健口香糖,其特征在于含有口香糖胶基、甜味剂和香料等制作口香糖的基本成分以及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和益生元成分,其所含组分及质量百分配比为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1~5.0益生元 0.0~20.0口香糖基料 10.0~65.0甜味剂 0.0~75.0增塑剂 3.0~50.0填充剂 0.0~60.0香料0.1~3.0辅料0.0~15.0其中所述所述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为双歧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类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乳杆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中的1~3种;所述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低聚龙胆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水苏糖、棉籽糖、甘露低聚糖、海藻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口香糖基料为天然乳胶或合成弹性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甜味剂为糖类甜味剂和非糖类甜味剂;所述增塑剂为植物油、单甘油酯、卵磷脂、丙三醇单硬脂酸酯、丙三醇三乙酸酯、松香或改性松香的甲酯、甘油酯或季戊四醇酯、丁酞酰丁基醇酯、微晶石蜡及石蜡及它们的混合物;所述填充剂为包括碳酸钙、碳酸镁、滑石粉、磷酸二钙;所述香料包括香精油、合成香料或其混合物;所述辅料包括着色剂、表面活性剂剂、防止氧化剂、湿润剂、药剂、营养强化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健口香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甜味剂包括蔗糖、葡萄糖、麦 芽糖、糊精、干粉转化糖、果糖、左旋果糖、半乳糖、玉米糖浆粉或用其制成的糖蜜、糖浆 及它们的混合物;所述非糖类甜味剂包括山梨糖醇、甘露醇、木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麦 芽糖醇、甜叶菊糖、甜蜜素及它们的混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保健口香糖,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乳胶为糖胶树胶、节路顿胶、 杜仲胶、银菊胶、冠芽胶及其混合物;所述合成的弹性体为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异丁烯、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保健口香糖,其特征在于所述其所含组分及质量百分配比为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0.广5. 0益生元 0. (T20. 0口香糖基料 10.0 65.0甜味剂 0. 0 75. 0增塑剂 3. 0 50.()填充剂 0. (T60. 0香料 0.广3. 0辅料 0.(Tl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益生菌信号分子和益生元的保健口香糖,属于一种功能性食品。本发明的口香糖中含有口香糖胶基、甜味剂、香料等基本成分,同时添加了益生菌信号分子微生态制剂原粉和益生元。在人们咀嚼口香糖时,其中的益生菌信号分子可以较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使口腔上皮细胞保持健康,同时通过口腔上皮细胞吸收益生菌信号分子后再进入血压当中这样非常有效的给药途径,使患者很快消除病症。该口香糖具有防龋齿、防癌抗癌、润肠通便、美容抗衰老、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缓解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作用。
文档编号A23L1/226GK101233891SQ20071000644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日
发明者伟 所 申请人:大连森佰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