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生素卡莫霉素(Chemomicin)B、C、D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525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抗生素卡莫霉素(Chemomicin)B、C、D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组新的角蒽环类抗生素(Angucyclinone)卡莫霉素B、C、D及其制备方法、以卡莫霉素B、C、D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卡莫霉素B、C、D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迄今发现来源于微生物的抗生素已超过万余种,其中许多作为医药,农药已得到广泛应用。Angucyclinone类抗生素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抗生素,其结构与蒽环类抗生素比较相近,其中A环呈角的形式并于蒽环上。大部分Angucyclinone抗生素都具有抗肿瘤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较弱,个别此类抗生素还具有酶抑制剂活性、抗病毒活性、受体拮抗剂活性和免疫抑制活性。由于这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并对这类抗生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Angucyclinone这类抗生素已有一百多个[Rohr,J.NatRep.9(2)103-137,1992]。
随着新抗生素大规模筛选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微生物发酵液中含量高、易分离的主组分抗生素大多已被分离出来,发现新抗生素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进一步发现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抗生素,需要有新的研究策略,如菌种上选择稀有放线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化学上采用现代色谱-光谱联用技术以实现微快准早期结构判断,分离微量组分等等。
本实验室在从稀有放线菌筛选抗肿瘤抗生素过程中,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Angucyclinone抗生素-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B、C、D),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波普学数据分析,确定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B、C、D)为三个新结构的抗生素。该结构式与迄今已知结构的所有Angucyclinone类抗生素不同,目前尚未见到与莫霉素B、C、D具有相同结构及活性的相关报道。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Angucyclinone类抗生素中,也未见到有Angucyclinone类抗生素成为抗肿瘤药物上市的。因此,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 B、C、D)作为新结构抗肿瘤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研发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如式(1)、(2)、(3)所示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B、C、D)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 B、C、D)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以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 B、C、D)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 B、C、D)及其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得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1)、(2)、(3)所示结构的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eB、C、D) 通过一系列光谱学分析,确定了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B、C、D)的结构。
本发明所说的卡莫霉素B是一种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分子式为C19H18O6,其结构特征为一种具有蒽醌环的四环结构,其中A环的C-3上有羟甲基结构。其易溶于甲醇、乙酸乙酯、二甲亚砜等溶剂,微溶于水、氯仿。当氯仿∶甲醇=9∶1时,卡莫霉素B在硅胶板上的Rf=0.35。本发明所说的卡莫霉素C是一种红色颗粒结晶状物质,分子式为C19H16O6,其结构与卡莫霉素B很相似,是卡莫霉素B的C-6a位和C-12a位脱氢后的降解产物。其易溶于甲醇,乙酸乙酯,二甲亚砜等溶剂,微溶于水,氯仿。当氯仿∶甲醇=9∶1时,卡莫霉素C在硅胶板上的Rf=0.35。本发明所说的卡莫霉素D是一种棕褐色粉末状物质,分子式为C19H14O5,是卡莫霉素C在C-4a位和C-12b位之间脱水后的降解产物,溶解性与前两个很相似。当氯仿∶甲醇=9∶1时,卡莫霉素D在硅胶板上的Rf=0.55。
本发明所说卡莫霉素B、C、D是在从稀有放线菌筛选抗肿瘤抗生素的过程中,由诺卡氏菌地中海变株1747-64(Nocardia Mediterranei Var.Kanglensis 1747-64)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所说产生菌已于2005年12月8日送交位于北京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进行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4。
为了获得卡莫霉素B、C、D及其抗肿瘤活性,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路线与步骤1、卡莫霉素B、C、D的发酵及培养首先是将生长于斜面的诺卡氏菌地中海变株1747-64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在旋转摇床上培养,然后转入发酵培养基在往复振荡摇床上培养,收获发酵液;2、卡莫霉素B的提取,分离 发酵培养物中,加入弱酸(如2N的盐酸等),抽滤除去菌丝,得到上清液,再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或丙酮等)萃取,减压浓缩得到浸膏。浸膏先经硅胶柱层析,然后采用Sephadex LH-20对含有目标化合物的组分实施进一步分离,洗脱溶剂为甲醇。最后用聚酰胺薄膜进行制备,甲醇洗脱,低温减压浓缩蒸干,最后得到白色粉末目标化合物卡莫霉素B;3、卡莫霉素C、D的提取,分离将经聚酰胺薄膜分离得到的卡莫霉素B纯品用少量甲醇溶解,然后加入少量水,于50℃下加热48小时变性降解,经高效薄层板制备而得到;4、卡莫霉素B、C、D的结构鉴定根据UV、IR、HR-MS、1H-NMR、13C-NMR、DEPT数据测试和1H-1H相关谱(1H-1H COSY)、1H-13C相关谱(HSQC)以及反向检测远程1H-13C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的分析,确定了卡莫霉素B、C、D的结构;5、卡莫霉素B、C、D的生物学活性测定 采用MTT法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所选用的肿瘤细胞株为人食道癌细胞KYSE150。研究结果表明,卡莫霉素B、C、D具有非常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卡莫霉素B、C、D的药物组合物。所说药物组合物,是以卡莫霉素B、C、D为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一种或多种载体所组成。
以上所说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如稀释剂、赋形剂如水等;填充剂如淀粉、蔗糖等;粘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湿润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等。此外,还可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卡莫霉素B、C、D及其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式(1)、(2)、(3)所示化合物为三个新的Angucyclinone类抗生素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 B、C、D),经生物学活性实验证明,这三个化合物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可望今后研究开发成为新的临床有效的抗肿瘤抗生素。


附图1-Chemomicin B在MeOH中的紫外光谱;附图2-Chemomicm B的红外光谱(KBr压片);附图3-Chemomicin B的HR-ESI-MS谱;附图4-Chemomicin B在DMSO-d6中的1H-NMR谱;附图5-Chemomicin B在DMSO-d6+D2O中的1H-NMR谱;附图6-Chemomicin B在DMSO-d6中的13C-NMR谱;附图7-Chemomicin B在DMSO-d6中的DEPT谱;附图8-Chemomicin B在DMSO-d6中的1H-1H COSY谱;附图9-Chemomicin B在DMSO-d6中的HSQC谱;附图10-Chemomicin B在DMSO-d6中的HMBC谱;附图11-Chemomicin C在MeOH中的紫外光谱;附图12-Chemomicin C的红外光谱(KBr压片);附图13-Chemomicin C的HR-ESI-MS谱;附图14-Chemomicin C在DMSO-d6中的1H-NMR谱;附图15-Chemomicin C在CD3OD中的1H-NMR谱;附图16-Chemomicin C在CD3OD中的13C-NMR谱;附图17-Chemomicin C在CD3OD中的DEPT谱;附图18-Chemomicin C在CD3OD中的1H-1H COSY谱;附图19-Chemomicin C在CD3OD中的HSQC谱;附图20-Chemomicin C在CD3OD中的HMBC谱;附图21-Chemomicin D在MeOH中的紫外光谱;附图22-Chemomicin D的红外光谱(KBr压片);附图23-Chemomicin D的HR-ESI-MS谱;附图24-Chemomicin D在CD3OD中的1H-NMR谱;附图25-Chemomicin D在CD3OD中的13C-NMR谱;
附图26-Chemomicin D在CD3OD中的DEPT谱;附图27-Chemomicin D在CD3OD中的1H-1H COSY谱;附图28-Chemomicin D在CD3OD中的HSQC谱;附图29-Chemomicin D在CD3OD中的HMBC谱。
具体实施方案以下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卡莫霉素B、C、D的发酵将生长于斜面的(2%可溶性淀粉、1%KNO3、0.05%NaCl、0.05%K2HPO4,、0.001%FeSO4·7H2O,、0.05%MgSO4·7H2O,、2%琼脂、pH7.0)Nocardia MediterraneiVar.Kanglensis 1747-64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2%葡萄糖,1%黄豆粉,0.5%酵母粉,0.5%CaCO3,pH6.5)50ml/250ml的摇瓶,在28℃于旋转摇床上培养48小时,然后以5%的接种量,转入发酵培养基(3%葡萄糖、1%花生饼粉、1%酵母粉、0.5%蛋白胨、0.1%CaCO3,、pH6.5)100ml/500ml的三角瓶中,在28℃下于往复振荡摇床上培养72小时,收获发酵液共20L。
<实施例2>卡莫霉素B、C、D的提取以上所得发酵液用2N的HCl调pH至3~4,布氏漏斗里垫上滤纸抽滤,除去菌丝等,得到上清发酵液。用发酵液1/3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将三次萃取得到的乙酸乙酯合并后,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水,静置3~4小时,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实施例3>卡莫霉素B、C、D的分离以上所得浸膏先经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进行初步分离,洗脱梯度分别为氯仿∶甲醇=100∶1(共202mL),氯仿∶甲醇=20∶1(共300mL),氯仿∶甲醇=9∶1(共200mL),收集各个馏分,将含有目标化合物-卡莫霉素B的组分合并浓缩;然后采用SephadexLH-20对含有目标化合物的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洗脱溶剂为甲醇,流速为1mL/3分钟,共用甲醇350mL,收集洗脱液中的各个组分,并将含有目标化合物(卡莫霉素B)的组分合并浓缩;然后再采用聚酰胺薄膜制备(20×20cm,氯仿∶甲醇∶水=9∶1∶0.5),收集Rf=0.65的绿色荧光带(卡莫霉素B),甲醇洗脱后浓缩,再用Sephadex LH-20进行柱层析以除去聚酰胺薄膜中的杂质,低温旋转蒸干后真空干燥,得到卡莫霉素B的纯品,纯度为97.5%,共30mg。
将卡莫霉素B的纯品,于50℃下旋转蒸干,至卡莫霉素B变性降解。将降解后的样品用少量甲醇溶解,经高效TLC板制备(氯仿∶甲醇=9∶1),收集Rf=0.35黄色带(卡莫霉素C)和Rf=0.55的暗褐色带(卡莫霉素D),用氯仿∶甲醇=19∶1的溶剂洗脱,室温旋转蒸干,真空干燥后得到卡莫霉素C的纯品,纯度为95.3%,共12mg;卡莫霉素D的纯品,纯度为92.6%,共8mg。
<实施例4>卡莫霉素B、C、D的结构鉴定卡莫霉素B的理化特性见表1。根据UV(图1)、IR(图2)、HR-ESI-MS(图3)、1H-NMRDMSO-d6为溶剂(图4)、DMSO-d6+D2O为溶剂(图5)、13C-NMR DMSO-d6为溶剂(图6)、DEPT DMSO-d6为溶剂(图7)数据和1H-1H COSY相关谱DMSO-d6为溶剂(图8)、1H-13C相关谱HSQC DMSO-d6为溶剂(图9)以及反向检测远程1H-13C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DMSO-d6为溶剂(图10)的分析结果,确定了卡莫霉素B的结构。
表1.卡莫霉素B的理化特性

本发明根据高分辨质谱HR-ESI-MS(图3),同时结合1H-NMR(图4)、13C-NMR(图6)和DEPT(图7)谱,确定了Chemomicin B的分子式为C19H18O6,不饱和度N=11。通过对1H-NMR(图4)、13C-NMR(图6),DEPT谱(图7)及HSQC(图9)谱的综合分析,ChemomicinB的19个碳信号中有3个羰基信号,8个芳香碳或烯碳信号(其中包括4个次甲基碳,2个季碳,2个含有羟基或羟甲基取代的季碳),1个含羟基取代的季碳信号,另外还有3个次甲基信号,4个亚甲基信号(其中1个有羟基取代)。3个羟基质子信号,化学位移分别为δ11.83(形成氢键的酚羟基质子),5.26(2个羟基质子),当加入D2O交换以后这3个质子信号消失。
根据IR谱(图2),在3436cm-1有羟基信号,在1646cm-1附近有羰基信号,这与13C-NMR谱(图6)中的低场羰基信号δ204.1(C-1),197.0(C-7),195.1(C-12)相吻合。根据1H-NMR谱(图4)中化学位移在7.0~8.0ppm之间的ABX偶合体系,同时结合HSQC谱(图9)和1H-1HCOSY谱(图8)可以确定,C-9,C-10,C-11位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分别为δ7.29,7.74,7.55,碳化学位移分别为δ122.7,136.5,117.6。根据HMBC谱(图10)的远程偶合关系,可以确定C-7a,C-8,C-11a,C-12的位置及化学位移值,由于8-OH质子与7-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从而导致7-羰基碳的化学位移向低场位移至δ197.0,可以确定C-7的位置。由于C-8位有-OH取代,化学位移向低场位移至159.8。
根据1H-NMR谱(图4)、1H-1HCOSY谱(图8)和HSQC谱(图9)的分析,可以确定另外两大结构片段(如下图片段I和II)。根据HMBC谱(图10)的远程偶合关系,次甲基质子δ3.37(H-12a)与化学位移δ197.0(C-7)、δ195.1(C-12)、δ44.9(C-6a)、δ55.8(C-12b)存在远程偶合,次甲基质子δ3.55(H-12b)与δ71.2(C-4a),δ55.8(C-12a),δ44.9(C-6a)存在远程偶合,可以确定C-12a和C-12b位置,这样可以把结构片段I跟C环连接起来。根据UV谱(图1),230nm附近的强吸收峰符合α、β不饱和酮的计算值,推测结构片段II与羰基相连接,这样确定C-1为羰基。质子δ1.45(H-5)与δ20.4(C-6),δ44.9(C-6a),δ55.8(C-12b),δ71.2(C-4a)存在远程偶合,δ2.28(4-H)与δ120.1(C-2),δ164.2(C-3),δ71.2(C-4a),δ31.1(C-5),δ55.8(C-12b),δ63.1(C-13)有远程偶合,可以推导出结构片段I和II是通过C-4a和C-12b这两个碳连接起来的,确定了C-4a的位置,这样把A环和B环连接起来。经过与Kanglemycin C的文献资料比较,同时结合如下图所示HMBC的研究,确定卡莫霉素B的结构如式(1)所示。
卡莫霉素B在DMSO-d6中的NMR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卡莫霉素B在DMSO-d6I中的NMR数据

1H-NMR(500 M HZ,δin ppm,J in HZ),13C-NMR(125MHZ,δin ppm)卡莫霉素C的理化特性见3。本发明根据UV(图11)、IR(图12)、高分辨质谱HR-ESI-MS(图13),同时结合1H-NMR(图15和图14)、13C-NMR(图16)和DEPT(图17)谱,确定了Chemomicin C的分子式为C19H16O6,不饱和度N=12。通过对1H-NMR(图14和图15)、13C-NMR(图16),DEPT谱(图17)及HSQC(图19)谱的综合分析,ChemomicinC的19个碳信号中有3个羰基信号,10个芳香碳或烯碳信号(其中包括4个次甲基碳,4个季碳,2个含有羟基或羟甲基取代的季碳),1个有羟基取代的季碳信号,另外还有1个次甲基信号,4个亚甲基信号(其中1个有羟基取代)。根据1H-NMR谱,溶剂为DMSO-d6(图14),可以观察到3个羟基质子信号,化学位移分别为δ11.91(形成氢键的酚羟基质子),5.24(2个羟基质子),在溶剂为CD3OD时(图15),这3个质子信号消失。
表3.卡莫霉素C的理化特性

由于Chemomicin C是Chemomicin B在50℃加热后变性降解而来,Chemomicin B脱2个H后变成Chemomicin C。通过与Chemomicin B的DEPT谱(图7)比较,发现在化学位移为40.0~50.0ppm之间少了2个次甲基碳信号,而在140.0~150.0ppm之间多了2个芳香季碳信号,由此提示,所脱的2个H位于2个次甲基碳上,脱H后形成双键。根据1H-1HCOSY谱(图18),推测出所脱的2个H位于C-6a和C-12a上,结合下图所示。HMBC谱(图20)的研究,综合比较Chemomicin B与Chemomicin C的光谱学数据,确定卡莫霉素C的结构如式(2)所示。

卡莫霉素C在CD3ODI和DMSO-d6II中的NMR数据如表4所示。
表4.卡莫霉素C在CD3OD(I)和DMSO-d6(II)中的NMR数据

1H-NMR(500MHz,δin ppm,J in Hz),13C-NMR(125MHz,δin ppm)卡莫霉素D的理化特性见表5。本发明根据UV(图21)、IR(图22)、高分辨质谱HR-ESI-MS(图23),同时结合1H-NMR(图24)、13C-NMR(图25)及DEPT(图26)谱,确定了Chemomicin D的分子式为C19H14O5,计算得到其不饱和度N=13。通过对1H-NMR(图24)、13C-NMR(图25)、DEPT谱(图26)及HSQC(图28)谱的综合分析,ChemomicinD的19个碳信号中有2个低场的羰基信号,14个芳香碳信号(其中包括5个次甲基碳,6个季碳,3个含有羟基或羟甲基的季碳),3个亚甲基信号(其中1个有羟基取代)。
表5.卡莫霉素D的理化特性

由于Chemomicin D是Chemomicin C在50℃加热后变性降解而来,Chemomicin C脱水后变成Chemomicin D。根据13C-NMR谱(图25)和DEPT谱(图26),同时与ChemomicinC的光谱学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少了1个位于低场δ190.0~200.0ppm的羰基碳信号,1个位于δ40.0~50.0ppm的亚甲基信号,1个位于δ50.0~60.0ppm的次甲基信和1个位于δ60.0~80.0ppm的有羟基取代的季碳信号,而在δ110.0~160.0ppm多增加了4个芳香碳信号。在1H-NMR谱(图24)中,δ6.74(H-2,H-4)出现了2个芳香质子信号,δ6.0附近的烯碳质子信号消失。由此可以确定,4a-与12b-之间脱水后,A环形成一个芳香环。与ChemomicinC的化学结构比较,C-1的羰基变成-OH取代,C-4亚甲基变成芳香次甲基,结合下图所示1H-1HCOSY谱(图27)和HMBC谱(图29)和,确定卡莫霉素D的结构如式(3)所示。

卡莫霉素D在CD3OD中的NMR数据如表6所示。
表6.卡莫霉素D在CD3OD中的NMR数据

1H-NMR(500MHz,δinppm,J in Hz),13C-NMR(125MHz,δin ppm)实施例5卡莫霉素B、C、D的生物学活性实验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选用的细胞株为人食道癌细胞KYSE150。具体操作步骤是,将以上实施例所得卡莫霉素B、C、D分别溶解在DMSO中,浓度范围为0.08ug/ml-10.0ug/ml,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食道癌细胞KYSE150经0.125%的胰酶消化,用RPMI 1640培养液稀释细胞至5000个/孔。肿瘤细胞中加入待测样品,37℃,5%的CO2培养3天,每孔加入MTT 20ul,37℃继续培养4小时,吸出孔内100ul培养液后,加入10%酸化SDS液(100ul/孔),将培养板置于微孔板振荡器上振荡10分钟,使结晶物溶解。在酶标仪检测各孔吸光度值(OD值,检测波长570纳米)。实验结果表明,卡莫霉素B、C、D对人食道癌细胞KYSE150的IC50分别为0.49ug/ml、0.76ug/ml、0.33ug/ml,均显示出很强的抑瘤活性,不同药物浓度对人食道癌细胞KYSE150的抑制率如表7所示。
表7.不同浓度卡莫霉素B、C、D对人食道癌细胞KYSE150的抑制率

权利要求
1.一组新抗生素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B、C、D),其结构如式(1)、(2)、(3)所示
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莫霉素B、C、D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卡莫霉素B、C、D的发酵培养;2)卡莫霉素B、C、D的提取分离;3)卡莫霉素B、C、D的结构鉴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发酵培养系将生长于斜面的诺卡氏菌地中海康乐变株1747-64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4)接种于种子培养基,在旋转摇床上培养,然后转入发酵培养基,在往复振荡摇床上培养,收获发酵液。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提取分离系在发酵培养液中,加入弱酸如2N的盐酸,抽滤除去菌丝,得到上清液,再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或丙酮萃取,减压浓缩得到浸膏;浸膏先经硅胶柱层析,然后用Sephadex LH-20对含有目标化合物的组分进一步分离,洗脱溶剂采用甲醇;最后用聚酰胺薄膜进行制备,甲醇洗脱,4度下减压浓缩蒸干,得到白色粉末目标化合物卡莫霉素B;将经聚酰胺薄膜分离得到的卡莫霉素B纯品用少量甲醇溶解,然后加入少量水,于50C下加热48小时变性降解,经高效薄层板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卡莫霉素C和D。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结构鉴定系根据UV、IR、HR-MS、分子式、1H-NMR、13C-NMR、DEPT数据测试和1H-1H相关谱、1H-13C相关谱以及反向检测远程1H-13C异核多键相关谱的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卡莫霉素B、C、D的结构。
6.权利要求1所述卡莫霉素B、C、D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组合物系以卡莫霉素B、C、D为有效成分,分别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组成。
7.权利要求1所述卡莫霉素B、C、D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6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组新化合物卡莫霉素B、C、D(Chemomicin B、C、D)及其制备方法、以卡莫霉素B、C、D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卡莫霉素B、C、D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说卡莫霉素B、C、D是由诺卡氏菌地中海康乐变株1747-64(Nocardia Mediterranei Var.Kanglensis 1747-64)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新角蒽环类抗生素(Angucyclinone),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证明,卡莫霉素B、C、D对人食道癌细胞KYSE150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文档编号C12R1/365GK101054403SQ200710111280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1日
发明者孙承航, 汪月, 周建琴, 金文藻, 何琪杨, 韩宁宁, 高红, 赵立勋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