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酿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736阅读:17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酿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酒设备的改进,特别是对家用酿酒设备的技术改进。
背景技术
酿酒是我国古老文明的传统工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代文人墨客对酒的赞美 不胜枚举,比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逢知己千杯少……"等佳句。在现代,酒也成了人们 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红白二事离不开酒、邀朋会友离不开酒、商 务洽谈离不开酒、逢年过节更是离不开酒……。酒的作用林林种种,有养身健体、有接友待 客、有商务攻关、有喜庆佳节、有饮酒作乐、也有借酒消愁等等。可见,酒是养身治病的神 药;酒是欢度佳节的兴奋剂;酒是请客送礼的佳品;酒是商务洽谈成功之金钥匙;同时酒又 是消除烦恼的良方。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同时对物 质文明和饮食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酒的需求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古老而落后 的民间酿酒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了。,统的酿酒器具大部分都是用三个锅、 一个 甑和一个竹筒组成, 一个锅作为盛装酒原料和加热用,另一个锅去掉两个耳和开一个通气孔 后反盖下来组成一个蒸发器,还有一个锅座在一个甑的上面组成一个冷凝器, 一个竹筒作为 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输汽管,各连接部位用米糠和粥搅成浆状进行密封。这种落后的酿酒 设备存在以下缺点1、所需密封的连接部位很宽,容易造成酒蒸汽泄漏,产酒率低。2、设 备苯重,难于操作,浪费人力和时间。3、不够卫生和安全,容易造成糊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不少仁人智士在千方百计的研究酿酒器具和酿酒工艺,通过査新 检索到,目前公开的酿酒设备就多达二十多种,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其中与本实用新 型较为接近的中国专利《家用酿酒器》(专利号00230895.9),其特征在于输送管(2)通 过蒸发装置(1)的排气孔(3)与蒸发装置(1)相连,输送管(2)与蒸发装置(1)之间设 有水封(4),输送管(2)的另一端与冷凝装置即冷凝器(5)连接,在冷凝器(5)与输送管
(2)之间设有水封(6),冷凝器(5)为双层结构,下部有进水管(7),上部有出水管(8), 内部设有冷凝管(9),冷凝管(9)下方为出酒口 (10)。另有中国专利《餐桌用微型酿酒器》
(专利号03258251.X),其特征在于底部设然气灶头的加热容器,其端沿设置水封凹槽; 设有蒸汽输出管的端盖接合于水封凹槽,密闭冷凝罐顶端设有蒸汽输入管和排气管,上、下 端部分别设有冷却水输入、出管,罐体中的冷凝管束通过上下连接管分别接蒸汽输入管和出酒管;蒸汽引导管两端分别套接于加热容器蒸汽输出管和冷凝罐蒸汽输入管,各管口设有水 封凹槽。还有中国专利《家用小锅酿酒器》(专利号03205013.5),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 冷却水箱和装在冷却水箱内的冷凝盘管,冷却水箱的上端设有一个其底部与该水箱底部连通 的水池;在所述冷凝盘管的进气端前依次连通有多个装在所述水箱内的冷凝容器,所述水箱 的上端设有一个装有阔门的出水口 。
从公开文献可以看到,目前研究酿酒器有一些报道,有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但还存在 有不足的地方。如设备结构复杂,制造要求工艺比较高,设备基本是工业化产品,所需成 本比较高,操作麻烦,有漏气的隐患,产酒率低,较难普及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酿酒设备进行改进,特别针对家用酿酒设备进行技术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简易酿酒器包括加热器、蒸发器(压力锅)、软接 头、管扎、酒蒸汽输送管、保温管、连接螺母、冷凝器(螺旋盘管)、输酒管、出酒嘴、成品 酒、盛酒瓶、冷却器(水桶)、冷却水。其特征在于酒蒸汽输送管一端通过耐高温软接头与 蒸发器(压力锅)的出汽口连接,并用管扎夹紧;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入口端用螺母对接,用 扳手拧紧;冷凝器(螺旋盘管)置于冷却器(水桶)里面;冷凝器(螺旋盘管)的出口 (即 输酒管)引入盛酒瓶内,盛酒瓶口用干净的湿布加于密封防止成品酒挥发。酒蒸汽输送管用 保温管隔热,防止高温的蒸汽管烫伤人。
以上所述的简易酿酒器,其特点及工作原理是经过发酵好的酒原料放入蒸发器(压力 锅)进行加热,含有酒精的酒原料吸热后蒸发为酒蒸汽通过输送管进入冷凝器进行散热后冷 凝为酒液体状态并贮存在冷凝器的底部,由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通并且形成一个密闭的压 力系统,而且冷凝器螺旋管的底部管径小于冷凝器上部的管径,所以贮存在冷凝器底部的酒 液体被系统内的蒸汽压力压送到盛酒瓶中,完成了一个酿酒的过程。当冷却器(水桶)中的 冷却水够热后用水瓢将冷却水更换便是(水桶底部的冷却水难于更换不成问题,因为热水和 冷水的密度是不一样的,热水总是浮在水桶的上面,冷水总是沉在水桶的底部),因酿造5-8 斤酒更换一两次水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设备结构简单,整套设备都是用不生锈的金属制成,连接部位用螺母对接,高温部位 用保温管隔热,安全性高。
2、 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整套设备的核心部件是冷凝器和蒸汽输送管,冷凝器用 金属制成螺旋状,输送管也用金属制成,连接冷凝器的那一端打个喇叭口即可,工艺非常简单。
3、 就地取材,易于普及和推广。整套设备除了冷凝器和蒸汽输送管购买之外,其余部件
都是就地取材,家家户户都有,比如蒸发器用压力锅代替,冷却器用水桶代替。
4、 安全卫生,产酒率高。因冷凝器和蒸汽输送管都是用不生锈的铜管、铝管或不锈钢管 制成,各端部都制成用螺母密封,防止使用后被灰尘和其它杂质进到系统内。同时,连接部
位和需要密封的部位小,输酒管制成u字形状,出酒口形成了液体密封,防止酒蒸汽还没有
冷凝为酒液体就从出酒口泄漏,因此产酒率高。
5、 安装方便,易于操作。整套设备只连接好酒蒸汽输送管两端即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图中l.加热器,2.蒸发器,3.管扎,4.软接头,5.酒蒸 汽输送管,6.保温管,7.连接螺母,8.冷凝器,9.输酒管,IO.输酒嘴,ll.成品酒,12.盛酒瓶, 13.冷却器,14.冷却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简易酿酒器是由加热器(煤气炉)1、蒸发器(压力锅)2、管扎3、软接 头4、酒蒸汽输送管5、保温管6、连接螺母7、冷凝器8、输酒管9、出酒嘴IO、成品酒ll、 盛酒瓶12、冷却器(水桶)13、冷却水14组成。蒸发器(压力锅)2座在加热器(煤气炉) 1的上面,蒸发器(压力锅)2的出汽口与软接头4连接并用管扎3夹紧;酒蒸汽输送管5 — 端与软接头4连接并用管扎3夹紧,另一端与冷凝器8的输入口连接并用连接螺母7拧紧, 同时套住保温管6;冷凝器8置于冷却器(水桶)13里面,输酒管9绕过冷却器(水桶)13 的上边沿,出酒嘴10伸到盛酒瓶12里面;盛酒瓶12的入口用干净的湿布加于密封,防止成 品酒11从盛酒瓶12的入口挥发;冷却器(水桶)13要加满冷却水14。
其工作原理是加热器(煤气炉)1加热后蒸发器(压力锅)2里面的酒原料吸热后蒸发成 高温的酒蒸汽,高温的酒蒸汽通过蒸发器(压力锅)2的排汽孔、软接头4、输送管5进入到 冷凝器8进行散热降温后冷凝为酒液体并贮存在冷凝器8的底部,当液体酒积到一定量并且 系统内达到一定压力时,成品酒11经过输酒管9、出酒嘴10流到盛酒瓶12内,完成了一次 酿酒过程。当冷却器(水桶)13内的冷却水14够热后,用水瓢将冷却水14进行更换。
应用实例
本发明人已经利用本实用新型(简易酿酒器)酿造出好几次酒了。酿出的酒纯净卫生, 酒味甘醇可口,喝醉后没有发现头晕、头痛、呕吐和周身不适的感觉,朋友赞不绝口。
权利要求1. 一种简易酿酒器,包括加热器(1)、蒸发器(2)、管扎(3)、软接头(4)、酒蒸汽输送管(5)、保温管(6)、连接螺母(7)、冷凝器(8)、输酒管(9)、出酒嘴(10)、成品酒(11)、盛酒瓶(12)、冷却器(13)、冷却水(14),其特征在于蒸发器(2)座在加热器(1)的上面,蒸发器(2)的出汽口与软接头(4)连接并用管扎(3)夹紧;酒蒸汽输送管(5)一端与软接头(4)连接并用管扎(3)夹紧,另一端与冷凝器(8)的输入口连接并用连接螺母(7)拧紧,同时套住保温管(6);冷凝器(8)置于冷却器(13)的里面,输酒管(9)绕过冷却器(13)的上边沿,出酒嘴(10)伸到盛酒瓶(12)的里面;盛酒瓶(12)的入口用干净的湿布加于密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酿酒器,其特征在于冷凝器(8)做成螺旋盘管形状,下部的管径比上部的管径小,输酒管(9)与冷凝器(8)的输入管形成U字形状态,输酒管(9)与出 酒嘴(10)形成反U字形状态,冷凝器(8)的进口和出酒嘴(10)均安装有螺母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酿酒器,其特征在于酒蒸汽输送管(5)用金属制成,并 用保温管隔热,带螺母的那一端打喇叭口,另一端与软接头连接,其形状成反U字形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简易酿酒器,其特征在于蒸发器(2)用普通的压力锅代替。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简易酿酒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13)用水桶代替。
专利摘要一种简易酿酒器包括加热器、蒸发器、软接头、管扎、酒蒸汽输送管、保温管、连接螺母、冷凝器、输酒管、出酒嘴、成品酒、盛酒瓶、冷却器、冷却水。其特征在于酒蒸汽输送管一端通过耐高温软接头与蒸发器的出汽口连接,并用管扎夹紧;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入口端用螺母对接并拧紧;冷凝器置于冷却器里面;冷凝器的出口(即输酒管)引入盛酒瓶内,盛酒瓶口用干净的湿布加于密封防止成品酒挥发;酒蒸汽输送管用保温管隔热,防止高温的酒蒸汽管烫伤人。本实用新型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核心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卫生,酿出的酒味甘醇可口,无不良反应,确实是摄取五谷精华之佳品,值得推广和普及。
文档编号C12G3/02GK201228260SQ2008201040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4日
发明者周恩致 申请人:周恩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