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脂棉的冷堆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909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脂棉的冷堆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脂棉生产方法,尤其涉及脱脂棉生产方法中的煮锅工序。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脱脂棉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生产工艺都是经过碱煮、氯漂、 脱氯、氧漂等工序,其中碱煮这一工序是整个工艺中耗能最大、耗时最长、用 水最多的工序,不仅存在着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陷,而且污水排放量 大,给企业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脂棉的冷堆制备工艺,耗能少、生 产效率高,污水排放量少。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脱脂棉的冷堆制备工艺,包括氯漂、脱氯、氧漂工序,在脱脂棉进入氯漂 工序前,包括下列步骤
(1) 将冷漂精炼酶加入水中混合,得到含有冷漂精炼酶重量浓度为6 — 14 %的冷堆溶液;
(2) 将步骤(1)得到的冷堆溶液加入不锈钢材料制作的锅中,然后向锅 内加入松棉,边加松棉边向下挤压,使松棉充分浸透冷堆溶液;加完料后,将 锅密封,自行升温至70—90度,反应23-25小时后,用挤压方式将冷堆溶液排 出,再用水洗至达到样品棉的白度;冷堆溶液与松棉的重量百分比为1. 8—2. 3%;
(3) 反应结束蓐,将松棉取出锅,进入氯漂工序。 冷漂精炼酶为脂肪醇,所述脂肪醇为一种脂肪醇,或为多种脂肪醇的混合体。
本发明的在传统的脱脂棉生产工艺中首次使用"冷堆"技术,省略煮锅(碱 煮)工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对水、煤等基
础原材料的依赖性消耗,减少污水排放量达60%。
利用冷堆技术生产出来的脱脂棉产品具有棉丝长,杂质度低,条杆均匀, 洁白柔软,吸水性强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冷堆脱脂工序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脱氯工序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氯漂工序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氧漂工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1) 将冷漂精炼酶脂肪醇加入水中混合,得到含有冷漂精炼酶脂肪醇重量 浓度为10%的冷堆溶液;
(2) 将步骤(1)得到的冷堆溶液加入不锈钢材料制作的锅中,然后以冷 堆溶液与松棉的重量百分比为2%,向锅内加入松棉,边加松棉边向下挤压(常 规方法,原碱煮工序也如此),使松棉充分浸透冷堆溶液,加完料后,将锅密封, 自行升温至70—90度,反应24小时,用挤压方式将冷堆溶液排出,再用水洗 至达到样品棉的白度;
(3) 反应结束后,将松棉取出锅,进入氯漂工序。
(4) 氯漂将步骤(3)脱脂后的松棉装入氯漂工序锅内,然后在室温下 向锅内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将棉压实,使松棉充分浸透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 分钟后再加入同量的次氯酸钠,如此反复三次,达到氯漂效果后将锅内液体排出,并用水洗至达到样品棉的白度。
(5) 脱氯将步骤(4)得到的松棉,放入重量浓度为95—99.8%的硫酸溶 液中浸泡60分钟(一般用重量浓度为99.8%的硫酸溶液,浓度低效果不好),然 后排出液体,用清水洗至PH值为7—8。
(6) 氧漂将步骤(5)得到的松棉,在室温下加入氧漂锅内(氧漂剂用 双氧水),加温到100度,浸泡2小时后,与样品对比,达到白度后进行排液, 并用清水洗净,之后再加入硫酸中浸泡50_60分钟,排液后用水洗至PH值在 6.5 —7之间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的氯漂、脱氯、氧漂的工艺流程为本行业普遍采用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脱脂棉的冷堆制备工艺,包括氯漂、脱氯、氧漂工序,其特征在于在脱脂棉进入氯漂工序前,包括下列步骤(1)将冷漂精炼酶加入水中混合,得到含有冷漂精炼酶重量浓度为6-14%的冷堆溶液;(2)将步骤(1)得到的冷堆溶液加入不锈钢材料制作的锅中,然后向锅内加入松棉,边加松棉边向下挤压,使松棉充分浸透冷堆溶液,加完料后,将锅密封,自行升温至70-90度,反应23-25小时后,将冷堆溶液排出,再用水洗至达到样品棉的白度;所述冷堆溶液与松棉的重量百分比为1.8-2.3%;(3)反应结束后,将松棉取出锅,进入氯漂工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脂棉的冷堆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冷漂精炼酶 为脂肪醇,所述脂肪醇为一种脂肪醇,或为多种脂肪醇的混合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脱脂棉的冷堆制备工艺,包括氯漂、脱氯、氧漂工序,在脱脂棉进入氯漂工序前,包括下列步骤将含有冷漂精炼酶重量浓度为6-14%的冷堆溶液加入不锈钢材料制作的锅中,然后向锅内加入松棉,边加松棉边向下挤压,使松棉充分浸透冷堆溶液;加完料后,将锅密封,自行升温至70-90度,反应23-25小时后,用挤压方式将冷堆溶液排出,再用水洗至达到样品棉的白度;冷堆溶液与松棉的重量百分比为1.8-2.3%。本发明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达60%,而且脱脂棉产品具有棉丝长,杂质度低,条杆均匀,洁白柔软,吸水性强等优点。
文档编号C12S11/00GK101514525SQ200910025199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皓 吴, 王庆福 申请人:王庆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