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洱茶自动加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33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普洱茶自动加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普洱茶自动喷雾加湿设备。
背景技术
普洱茶发酵前,必须对茶叶进行加湿,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及原料茶叶湿度的不同 加湿量是不同的。
目前,国内普再茶的加湿几乎全部采用地面人工加湿工艺。在这个工艺步骤中,茶
叶的加湿由工人在地面完成。工人穿着雨鞋、拿着铁铲不断的翻着茶叶,在翻动茶叶的过程
中不断地加入水,加水过程有的是拿着水管直接喷淋,有的是一盆一盆的倾倒。 这样的加湿工艺存在着卫生标准低、加水不均匀的问题。虽然在加湿前计算了总
加湿量,但由于人工加湿的方式限制,使得茶叶加湿极不均匀,部分茶叶被水完全浸泡,部
分茶叶又没有加到水份。茶叶水份不均匀将会造成茶叶在后续发酵过程中产生腐烂、生虫
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生、可靠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普洱茶自动喷雾加
湿设备,将原来的人工地面混合加湿改为不锈钢滚筒自动混合喷雾加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喷雾加湿设备由具有一定长度并旋转的不锈钢圆
柱形滚筒、筒体内沿长度方向成螺旋状均匀布置的多块抄料板、在筒内设置供水管道、在滚
筒进料口处和沿滚筒长度方向的供水管道上均匀布置多个加湿喷嘴构成。 所述的不锈钢滚筒倾斜成一定角度放置,倾斜度为2。 3° 。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1.将目前整个行业实施的地面人工加湿创新性地改为不锈钢喷雾加湿,极大改善 了茶叶加湿的均匀性,使得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一直无法解决地腐烂、生虫等问题得到彻底 解决。 2.将目前完全由人工完成地加湿工艺改为机械全自动完成,不仅大大提高了茶叶 生产地卫生标准,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通过实际加湿对比证明,自动加湿设备加湿均匀,加湿量可按需控制,彻底杜绝 了腐烂及生虫现象,是对茶叶加湿工艺地革命性变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雾加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侧面剖视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雾加湿设备滚筒截面示意图。 图中1-滚筒支架,2-进料输送机,3-不锈钢滚筒,4-加湿喷嘴,5-筒内供水管 道,6_不锈钢抄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雾加湿设备采用具有一定直径及长度并旋转 的不锈钢滚筒3做加湿容器,不锈钢滚筒倾斜放置,倾斜度为2。 3° 。不锈钢滚筒内沿 滚筒长度方向成螺旋状均匀布置不锈钢抄料板6。在不锈钢滚筒的进料口处,上下各布置一 个加湿喷嘴,在筒内设置供水管道5,在滚筒内部沿滚筒长度方向的供水管道上布置多个加 湿喷嘴4,喷嘴通过一个变频泵供水,供水流量通过电磁流量计进行计量,可按茶叶流量及 工艺要求实时调整加湿量。喷嘴通过调节,喷出的是极细小的雾状水滴,再通过滚筒的不断 旋转翻转,茶叶得到均匀加湿。整个加湿过程可全部通过机械自动完成,杜绝了茶叶加湿过 程中人与茶叶的直接接触,提高了茶叶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作时,茶叶经过输送机2被送到滚筒入口,在茶叶进入滚筒的过程中,位于物料 上下方的2个加湿喷嘴对茶叶进行不间断喷雾加湿。经过初步加湿的茶叶落入到滚筒中 后,茶叶即在不锈钢抄料板的带动下随滚筒旋转,由于不锈钢抄料板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 可以将茶叶带到滚筒的侧上方,其后随着滚筒的继续旋转,茶叶就会向另一侧的下方抛掷, 此时,位于对面的不锈钢加湿喷嘴将向处于抛掷状态的茶叶喷雾加湿。滚筒后段主要完成 均匀混合的功能,不布置加湿喷嘴。由于滚筒按一定角度布置,茶叶在旋转过程中会不断向 滚筒尾部运行,最终送出滚筒。
权利要求一种普洱茶自动喷雾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一定长度并旋转的滚筒(3)、筒体内沿长度方向成螺旋状均匀布置的多块抄料板(6)、在筒内设置供水管道(5)、在滚筒进料口处和沿滚筒长度方向的供水管道上均匀布置多个加湿喷嘴(4)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自动加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滚筒倾斜成 一定角度放置,倾斜度为2。 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普洱茶自动均匀喷雾加湿设备。由具有一定直径及长度并旋转的滚筒(3)、筒体内沿长度方向成螺旋状均匀布置的多块抄料板(6)、在筒内设置的供水管道(5)、在滚筒进料口处和沿滚筒长度方向的供水管道上均匀布置的多个加湿喷嘴(4)构成。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在普洱茶加湿过程中采用机械设备实现普洱茶加湿的自动可计量控制,实现了将普洱茶加湿过程从地面向不锈钢容器的转移,从人工到机械的进化。彻底解决了普洱茶加湿过程中经常存在的加湿不均匀问题,使得广泛存在的普洱茶发酵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提升了普洱茶的质量稳定性,实现了普洱茶加湿的自动化。
文档编号A23F3/06GK201451198SQ2009201117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1日
发明者王晓耕, 赵友 申请人:王晓耕;赵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