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子型生物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97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配子型生物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标本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配子型生物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基因序列数据及蛋白质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然而怎样去研究如此众多基因及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就成了全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课题,生物芯片(biochip)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生物芯片技术是融合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生物芯片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将生物大分子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细胞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的表面,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的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如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仪或电荷偶联摄影像机(charge couple device, CCD)等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的检测,再经计算机分析数据和处理结果,从而获得相关的生物信息。由于生物芯片可将极其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固相支持物上,所以可一次对大量的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传统生物学分析方法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通量低等不足。 目前,临床上在对标本中靶分子进行生物芯片检测时,通常都是在芯片基片上固定DNA探针(基因芯片)或免疫抗体(免疫芯片)。但DNA探针或抗体在检测过程中都存在着特异性差及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 传统的基因芯片表面固定的大都是DNA探针,这带来了两个严重的"瓶颈"问题一是检测灵敏度不够高,探针一般长20个碱基左右,在与较长的靶序列杂交时,存在着结合力不够高的问题。二是特异性不强,经常有碱基错配的序列与之发生非特异性杂交。这两大问题使基因芯片在进行临床标本检测时需要预先经PCR扩增,操作繁琐的同时也影响了检测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且存在假阳性结果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实用性,无法满足进行直接检测的要求。国内外学者对如何避开PCR直接对核酸分子进行检测,都进行了系统的相关研究。有学者提出采用PNA探针取代传统的DNA探针,PNA探针是一种人工合成的DNA模拟物,其与靶序列杂交的稳定性和亲和力都高于DNA探针,但PNA作为一种新型探针合成成本非常高,同时目前只研究设计出针对几种有限靶序列的PNA探针,这使得PNA探针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单克隆抗体则存在难以区分结构类似物或交叉抗原,检测特异性差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另外其检测灵敏度也较低,不能令使用者满意。 因此解决当前生物芯片所存在的问题,研制新型的生物芯片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可以克服传统生物芯片检测特异性差、检测灵敏度低的缺陷。[0008]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包括芯片基片,所述芯片基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镀有金膜层,上表面的金或银膜层上固定有适配子分子层。 所述的芯片基片为玻璃、石英晶体、金属、膜、硅片或有机聚合物。[0011]所述的金膜层厚度为50-300nm。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于芯片基片上金膜层上的适配子分子来实现直接、准确、灵敏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靶分子。 因为适配子是经过层层筛选,且与配体高度特异结合的,因此适配子可以做为抗体的替代品,且适配子为一段核酸序列,所以比较抗体优势很明显,合成简单、廉价、稳定性好。由于适配子分子与靶分子的结合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因此基于适配子-靶分子生物识别原理的适配子型生物芯片与以往的生物芯片相比,具有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等显著特点。同时由于适配子分子生物学性质稳定,易于长时间保存,可以耐受反复的变性复性,因此既可在常温下存储和运输,又可耐受反复再生多次使用,具备经济简便的优点。对于核酸分子的检测,由于适配子分子体积小,可以在芯片表面高密度固定,因此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可以避免以往核酸分子检测过程中的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简化了操作步骤的同时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由于适配子及其延长臂序列只要通过化学合成和修饰就可以得到,目前DNA合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合成成本极低;通过SELEX技术,可在1个月内得到与目标分子高度特异结合的适配子,因此新产品研发周期短。 具体使用时,根据所检测的靶分子,筛选其对应的适配子分子并对其序列和结构
进行分析;将适配子分子固定于芯片金膜表面,制备得到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将制备好的适
配子型生物芯片放入相应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装置中,进行实际检测时,将待测标本滴加在
适配子分子层表面,便可从检测仪上观察到检测数据。整个检测步骤简单、迅速,结果准确。 将适配子分子固定于芯片基片上表面的金膜层表面时,可采用包括各种物理、化
学方法在内的方法,如物理吸附、分子自组装方法、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等方法。 可适用检测的靶分子包括蛋白、核酸,金属离子、有机染料、氨基酸、抗生素、核苷、
肽等小分子物质,也包括完整的病毒颗粒、细胞等混和物。 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可为激光扫描、压电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SPR)等各种生物芯片检测形式的生物传感器。[0018]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具有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等显著特点,将赋予临床诊断更为精确的检测信息,更符合临床检测的实际需要;可以耐受反复再生多次使用,且运输保存条件简单,检测成本更加低廉,适合我国的国情及医疗现状;生产成本低;新产品研发周期短。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配子型生物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如
图1所示,包括芯片基片l,所述芯片基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镀有金膜电极层2和4,上表面的金膜电极层2上固定有适配子分子层3。[0024] 所述的芯片基片材料可以为玻璃、石英晶体、金属、膜、硅片或有机聚合物等。[0025] 当然,这种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基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也可以分别镀有银膜电极层,上表面的银膜电极层上固定有适配子分子层。
权利要求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包括芯片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镀有金或银膜电极层,上表面的金或银膜层上固定有适配子分子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基片为玻璃、石英晶体、金属、膜、硅片或有机聚合物。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或银膜层厚度为50-300n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配子型生物芯片。所述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包括芯片基片,所述芯片基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镀有金或银膜电极层,上表面的金膜电极层上固定有适配子分子层。本实用新型适配子型生物芯片具有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等显著特点,将赋予临床诊断更为精确的检测信息,更符合临床检测的实际需要;可以耐受反复再生多次使用,且运输保存条件简单,检测成本更加低廉,适合我国的国情及医疗现状;生产成本低;新产品研发周期短。
文档编号C12Q1/70GK201473549SQ2009201704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6日
发明者姚春艳, 府伟灵, 齐永志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