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625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乌龙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亦称“一叶观音”制作新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清香型铁观音茶叶的加工大致分为初制和精制两部分,共计十六道加工工序 初制工艺流程包括采摘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回潮→去红边(摔角、末)→包揉造型→解块筛末→干燥→毛茶冷藏(保鲜); 精制工艺流程包括毛茶→拣剔→筛末→除杂→拼配→复火(精茶干燥)→成品。
从上述可知,传统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在初制工艺中去红边的工序为保持茶汤的蜜绿,却破坏叶片的完整性,导致叶缘破碎残缺,片茶、粉末增加;在精制工艺流程中进行的拣剔和除杂,即从一次干燥后的毛茶中拣剔除去粗老叶、枝梗等及非茶类的夹杂物。由于经过包揉造型和干燥后的毛茶已成干硬团粒状,在拣剔和除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伤害毛茶,最常出现的是导致茶叶断碎,碎茶、粉末超标,在一定程度破坏了毛茶团粒及整体外形,造成上、中、下三段茶比例失调、“脱档”,降低茶叶品质;还有,在拣剔和除杂过程中反复操作,使茶叶吸附异味、杂味和回潮,必须复火干燥,防止陈化和霉变的可能;最致命的是茶叶大小、长短、粗嫩、松紧、整碎等差异并有老与嫩、芽与叶、叶与梗之分,从茶叶内含物质来分,各种成分数量和质量有不同的差异,这些芽叶混在一起进行包揉造型和干燥,导致揉捻力度和烘焙火温难于控制,容易出现不是松条就是断碎、火候不是偏轻就是过重,甚至焦火、炭化等弊病,直接影响成品茶的品质,且粗老梗、叶和杂质的混入,容易给茶叶带来粗味、杂味、异味,同样影响茶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加工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品质纯正、匀整高端产品的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在保留乌龙茶传统风格的前提下,克服目前清香型铁观音茶叶缘破碎残缺,香、味较弱,汤色泛红,红边欠明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分离去杂→包揉造型→干燥→拼配→成品。
上述分离去杂步骤包括摘除幼嫩顶叶和枝梗、粗老叶,剔除伤叶、死叶、病虫害的叶片和混入茶叶中的杂质,摘取炒青叶中的鲜嫩度适中、酶促氧化较佳标准的2~4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在制作工艺过程中,仍应用传统清香型铁观音茶叶的做青技术,使产品很好地保持了传统乌龙茶的品质特点。
二、在炒青固定品质之后、包揉造型之前增加了分离去杂工序,在杀青后摘除炒青叶的幼嫩顶叶和枝梗、粗老叶、剔除伤叶、死叶、病虫害的叶片和混入茶叶中的杂质,摘取炒青叶叶中鲜嫩度适中、酶促氧化(发酵)较佳标准的2~4叶,进行包揉造型,便于揉捻力度和烘焙火温的控制,使茶叶品质一致、稳定、纯正、匀整,便于拼配,提高产品品质规格化水平,利于产品标准化,实现产品品质大幅度提升。与传统工艺相比,减少了回潮、去红边(摔末)、毛茶冷藏(保鲜)、拣梗、筛末、除杂、复火等工序,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分离去杂工序在茶叶干燥之前完成,避免手工反复接触而造成茶叶短碎、异味、污染和受潮。
采用本发明制作的清香型铁观音茶叶,亦称“一叶观音”制作新工艺,由于提前进行分离去杂工序,制作的成品外形紧结、翠绿润、匀整、净;香气纯正,高强,幽长;滋味新鲜清醇回甘、音韵显,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软亮、红镶边明显,叶底完整、匀齐,余香高长。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工艺减少了部分工序,大大提升了茶叶品质,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分离去杂→包揉造型→干燥→拼配→成品。
上述分离去杂步骤是在炒青叶摊凉过程,摘除炒青叶的幼嫩顶叶和粗老梗叶、剔除伤叶、死叶、病虫害的叶片和混入茶叶中的杂质,摘取炒青叶中的鲜嫩度适中、酶促氧化(发酵)较佳‘标准’的2~4叶。
下面通过试验数据对传统清香型铁观音茶叶的制作工艺与发明提供的新工艺进行对比 一、实验步骤 1.选取同一品种、同一产区、同一时间段采摘的铁观音冬茶(片)的鲜茶叶(茶青)50公斤,按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采摘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在对所有做青叶进行统一杀青后,将炒青叶匀均后一分为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作为对照(CK); 2.A组按照传统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的初、精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后续加工回潮→去红边(摔角、末)→包揉造型→解块筛末→干燥→毛茶→拣剔→筛末→除杂→拼配→复火(精茶干燥)→成品。
B组依照本发明工艺进行后续加工分离去杂→包揉造型→干燥→拼配→成品。
3.A组制得毛茶9.1公斤,精茶5.5公斤,制率为22%;B组制得精茶5.7公斤,制率为22.8%。
二、产品品质分析 按《茶叶感官审评办法》国家标准(GB/T23776-2009)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品质审评,结果如下 三、试验结果分析 1.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对比,本发明减少了回潮、去红边(摔末)、毛茶冷藏(保鲜)、拣梗、筛末、除杂、复火等工序,避免反复操作的工艺流程,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了成本;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大幅度提高产品品质,有利于铁观音茶叶加工的标准化进程。
1)新工艺简化了加工工艺流程,减少工序,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减少茶叶在反复加工过程中特别是拣剔工序所造成的断碎; 3)避免在精制过程中因手工反复操作而造成茶叶吸附异味、杂味和受潮; 4)在杀青后及时进行分离去杂,避免在加工过程中茶梗、粗老叶等带来粗、杂味,使产品品质纯正、香气馥郁幽长、滋味清醇鲜爽,音韵明显,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软亮、完整、匀齐,更为耐泡,实现品质的提升。
5)新工艺的分离去杂,使在制品性状、品质较为一致、匀整,有利于加工过程的控制、拼配,解决长期困扰现代加工(如计算机自动烘焙系统、自动匀堆、微机拼配等)中的难题(火候控制、产品匀整等),实现茶叶加工的现代化;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规格,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6)新工艺,减少毛茶冷藏(保鲜)、复火等工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同时降低碳排放,优化环境。
2.通过试验数据可知,B组的精茶重量比A组增加了3.6%,B组制率为22%,A组制率为22.8%。制率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3.商业价值评估 制成的精茶按市场价格等对比
通过价值评估,可以看出B组品质明显高于A组,B组经济效益增加了9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分离去杂→包揉造型→干燥→拼配→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去杂步骤包括摘除幼嫩顶叶和枝梗、粗老叶,剔除伤叶、死叶、病虫害的叶片和混入茶叶中的杂质,摘取炒青叶中的鲜嫩度适中、酶促氧化较佳标准的2~4叶。
全文摘要
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分离去杂→包揉造型→干燥→拼配→成品。采用本发明制作的清香型铁观音茶叶,由于提前进行分离去杂工序,制作的成品外形紧结、翠绿润、匀整、净;香气纯正,高强,幽长。滋味新鲜、清醇回甘,音韵显。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软亮、红镶边明显,叶底完整、匀齐,余香高长。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工艺减少了部分工序,大大提升了茶叶品质,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文档编号A23F3/08GK101810229SQ20101030143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张木林 申请人:福建省安溪县长和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