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炸锅,尤其是一种炸笼可以倾斜放置且能360°旋转的油炸锅。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家公知的油炸锅一般包含有上盖、炸篮和锅体,上端开口的炸篮置于锅体 中,上盖置于锅体上方覆盖锅体和炸篮。这种结构的油炸锅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用油量多,使用时需要向锅体内加入大量的食用油,使油面超过炸篮中的食 物,否则位于炸篮表面的食物炸不熟;第二,食物的油炸效果差,食物在浸炸过程中无法翻 动,导致食物结成块状、不松软,且口感和色泽不一,底部食物偏硬、焦黄,上部食物偏软、白 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03264940. 1油炸锅省油装置”公开了一种可以 自动翻转食物、使食物生熟程度统一的省油油炸锅,置于外壳内的内锅相对两侧各设有一 垂直沟槽,沟槽边缘套有硅胶套件,转轴穿过油炸网体中心并固定,网体外侧的转轴两端分 别穿过固定支撑网架、齿轮和把手,齿轮与受马达控制的螺杆啮合,马达的动力依次经由螺 杆、齿轮、转轴传动,带动网体进行360°旋转。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当将食物放入190°C左 右的油里时,由于冷热的剧烈交换,导致油产生气泡、膨胀,这时大量的高温油会从内锅两 侧的沟槽处溢出,轻则带来污染,重则带来烫伤,而且清洗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物油炸效果好,内锅两侧不需开槽、节省食 用油、方便清洗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包括上盖、炸 笼、外壳、内锅、加热器和控制盒,炸笼可分离的悬置于内锅中,内锅置于外壳中,加热器置 于内锅的内底部或外底部,其特征在于内锅的一侧面上设有向内锅中心凸出的台阶,外壳 上与台阶正对的侧面上固定有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轴组件、耦合器和马达,轴组件穿过炸笼, 一端置于内锅侧面的台阶上,另一端与耦合器连接。上述炸笼包括笼体、与笼体紧密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轴组件由转轴、前端部和后端部组成,其中的转轴穿过前盖和后盖并与炸笼 固定,前端部置于台阶上,后端部与耦合器连接。转轴与炸笼的固定结构是,上述前盖上设有与转轴间隙配合的第一装配孔,后盖 上设有与转轴间隙配合的第二装配孔,转轴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转轴上固定设 置有第二限位部,前盖上对应设有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 位部相互扣结在一起。上述第一限位部为孔状或卡槽状,第二限位部对应为柱状或销状或卡勾状。更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限位部为一个C型卡扣,开口端与前盖焊接固定,中间留有 卡槽;第二限位部为一个倒U型柱,开口端与转轴焊接固定,闭合端套入C型卡扣中间的卡槽。上述转轴组件的前端部为圆柱体,其他部分为D形柱或多棱柱。转轴组件的后端部与耦合器的连接结构是,所述后端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 部,耦合器上对应设有与第三限位部配合形成干涉的第四限位部。上述第三限位部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形挡柱,第四限位部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突柱,环形挡柱与突柱之间形成干涉。为便于转轴通过并降低炸笼的高度,上述内锅上正对台阶的侧面上边缘设有第一 凹陷部,外壳上对应第一凹陷部设有第二凹陷部。进一步地,上述轴组件由第一轴组件和第二轴组件组成,第一轴组件的一端与炸 笼前盖固定或一体设计,另一端活动置于内锅台阶上;第二轴组件的一端与炸笼后盖固定 或一体设计,另一端与耦合器进行限位耦合。这样,转轴无需贯穿炸笼,有利于食物随炸笼 的旋转而翻动。为进一步降低炸笼的倾斜度,使更大面积的炸笼进入内锅中的食用油内,上述炸 笼后盖上设有通孔,通孔处可转动地安装有挡片,该挡片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第二装配孔 的位置处在挡片中心的上方位置。这样,在保持转轴倾斜度不变的情况下,炸笼与水平面之 间的倾斜角度较小,甚至为零,能确保更大面积的炸笼进入内锅中的食用油内,省油效果更 好。上述挡片的安装是在挡片边缘内侧面设有内限位支脚,挡片边缘外侧面设有外限 位支脚,在挡片的厚度方向上,内限位支脚和外限位支脚之间设有环形面,环形面的直径小 于炸笼后盖上通孔的直径。以保证挡片与炸笼后盖之间活动配合,在炸笼跟随转轴进行转 动时,不会受到挡片的干涉。本实用新型油炸锅的炸笼可以进行360°旋转,对食物进行充分翻动,既节省用油 量,又解决了浸炸食物口感不一、颜色不一致的问题,而且不用在内锅上开设炸笼连接电机 用的沟槽,避免油溢出、不易清洁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油炸锅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油炸锅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炸笼的结构示意图(从前盖方向看); 图4为图1中炸笼的结构示意图(从后盖方向看); 图5为图1中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耦合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转轴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炸笼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油炸锅的纵向剖视图(未示出上盖);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炸笼的结构分解图; 图11为图9中的局部A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5[003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 图6所示,本实施例油炸锅包括上盖1、炸笼2、外壳3、加热器4和内锅5, 内锅5置于外壳3中,加热器4为电热管,置于内锅5的内底部(外底部也可),炸笼2可分 离的置于内锅5中。与加热器4连接的控制盒7由控制盒盖71和控制盒座72扣合而成, 通过支撑座6固定在外壳3侧部,控制盒7内部固定有耦合器8、马达9及调温器、定时器等 电气控制件(图中未示出)。为方便内锅5中烹调油的倾倒和内锅5的清洗,内锅5与外壳3设计为可分离固 定,内锅5上边缘设有水平凸边,用于搭置在外壳3的上边缘上。为降低炸笼2的高度,使 更多的食物浸泡在烹饪油中,内锅5相对控制盒7的侧面上边缘设有第一凹陷部52,第一 凹陷部52的边缘处同样设有水平凸边,内锅5的与第一凹陷部52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向内 锅5中心凸出的台阶51。外壳3上对应第一凹陷部52设有第二凹陷部31。轴组件24中 的转轴241穿过炸笼2并与炸笼2固定,前端部2411置于台阶51上,后端部2412穿过第 一凹陷部52和第二凹陷部31,与固定在控制盒7内部的耦合器8连接,将炸笼2悬置在内 锅5中。炸笼2包括笼体21、笼体21前后两端的前盖22和后盖23,笼体21分别与前盖 22、后盖23紧密连接,且笼体21、前盖22、后盖23上分布有滤油用的通孔。前盖22上还设 有第一装配孔221和第一限位部222,后盖23上还设有第二装配孔231,第一装配孔221最 好位于前盖22的中心,第二装配孔231最好位于后盖23的中心。第一装配孔221和第二 装配孔231分别与转轴241间隙配合,如图3、图4所示。如图3,轴组件24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241上的第二限位部242,与第一限位部 222相互配合形成干涉,从而使转轴241与前盖22固定,保证转轴241转动时,能带动炸笼 2绕转轴转动。第一限位部222可以设计为孔状或卡槽状或带有卡槽的其他结构,可以是一 个或多个;第二限位部242可以设计为柱状或销状或带有卡勾的其他结构,数量与第一限 位部222相同。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部222为一个C型卡扣,开口端与前盖22焊接 固定,中间留有卡槽;第二限位部242为一个倒U型柱,开口端与转轴241焊接固定,闭合端 套入C型卡扣中间的卡槽,两者相互配合,既在转轴241的水平轴线上进行干涉限位,避免 转轴241从炸笼2上脱离,又在转轴241的旋转方向上进行干涉限位,保证炸笼2跟随转轴 241旋转。如图4所示,轴组件24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241上的第三限位部243,相对应 的,耦合器8上设有第四限位部81,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干涉,耦合器8转动时带动转轴241 转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将炸笼2放入内锅5时,转轴241与耦合器8的装配方便性,第 三限位部243为两个相对180°设置的环形挡柱,第四限位部81为两个相对180°设置的 突柱,如图5、图6,环形挡柱与突柱在转动时进行干涉。当然环形挡柱和突柱也可以分别设 置有多个或者一个。如图5、图6示,耦合器8与转轴241配合的一端还设有容纳转轴后端部2412的凹 槽82,与马达9配合的一端设有装配槽83和固定孔84。马达9通过螺钉等常用技术手段
6固定在控制盒7内,其转动轴91上设有销钉孔92,转动轴91插入耦合器的装配槽83,马达 9和耦合器8通过销钉(图中未示出)穿过固定孔84和销钉孔92而固定在一起,马达9的 结构示意图见图12。控制盒盖71上设有通孔711,转轴后端部2412穿过通孔711与耦合 器8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来自马达9,当马达9转动时,马达的转动轴91带动耦合器8转 动,由于耦合器8上的第四限位部81 (突柱)与轴组件24的第三限位部243 (环形挡住) 干涉,转轴也开始转动,又由于轴组件24的第二限位部242套入炸笼前盖22上的第一限位 部222内形成干涉,这样整个炸笼2在马达9的动力输出下进行转动,使食物进行充分的翻动。本实施例中,通过轴组件24分别与耦合器8、内锅5之间的配合,炸笼2整体与水 平面呈一定角度的倾斜悬置在内锅中,既可由马达9带动绕转轴241进行360°旋转,节省 用油,改善食物的烹炸效果,又不需要在内锅5上开槽,避免烹饪油溢出。本实施例中转轴241为圆柱形,炸笼前盖22上的第一装配孔221、后盖23上的第 二装配孔231都为圆形通孔,既方便零件的制造,又方便产品的工艺装配。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轴前端部2411为圆柱形,其他部分为四棱柱 形,如图7所示,当然也可以设计为其他非圆柱形,如D形柱等。相对应的,炸笼前盖22上的第一装配孔221、后盖23上的第二装配孔231都为与 四棱柱形进行间隙配合的四方孔,四方孔与四棱柱形的配合在转轴241的旋转方向上形成 干涉限位,保证炸笼2跟随转轴241旋转,同时转轴241的圆柱形前端部2411与四棱柱形 之间形成的台阶244在转轴的水平轴线上进行干涉限位,避免转轴从炸笼2上脱离;相对应 的,耦合器8上容纳转轴后端部2412的凹槽82为四方形,转轴241与耦合器8配合在转动 时形成干涉,保证转轴241跟随耦合器8旋转。这样就不需要在转轴241、炸笼2和耦合器 8上设计其他用于限位的零部件,节约材料,简化结构和工艺。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详述。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轴组件24包含第一轴组件245和第二轴组件246, 第一轴组件245的一端与炸笼前盖22焊接固定或一体设计,另一端活动置于内锅台阶51 上;第二轴组件246的一端与炸笼后盖23焊接固定或一体设计,另一端与耦合器8进行限 位耦合,如图8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详述。实施例四如图9 图11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炸笼后盖23上设有通孔 232,通孔232处固定有挡片233。挡片233的边缘内侧面设有多个内限位支脚234,用来卡 住炸笼后盖23朝向炸笼中心的内侧面237 ;挡片233边缘外侧面设有多个外限位支脚235, 用来卡住炸笼后盖23背向炸笼中心的外侧面238 ;挡片233上设有第二装配孔231,且第二 装配孔231位于后盖23的非中心位置。在挡片233的厚度方向上,内限位支脚234和外限 位支脚235之间设有环形面236,环形面236的直径小于通孔232的直径,以保证挡片233 与炸笼后盖23之间活动配合,这样在炸笼2跟随转轴241进行转动时,不会受到挡片233 的干涉。[0052]本实施例中的轴组件24、炸笼前盖21、内锅5、耦合器8、马达9等其他结构与实施 例一相同,不再详述。本实施例油炸锅在使用时,转轴241穿过炸笼后盖23的第二装配孔231、前盖的 第一装配孔221,通过第一限位部222与第二限位部242之间的配合固定在炸笼2上,转轴 前端部2411置于内锅台阶51上,后端部2412与耦合器8耦合连接。由于第二装配孔231 处于炸笼后盖23的偏心位置,受轴组件24的固定作用,炸笼2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较 小,甚至为零,这样能确保更大面积的炸笼2进入内锅中的烹饪油内,省油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一种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包括上盖(1)、炸笼(2)、外壳(3)、内锅(5)、加热器(4)和控制盒(7),炸笼(2)可分离的悬置于内锅(5)中,内锅(5)置于外壳(3)中,加热器(4)置于内锅(5)的内底部或外底部,其特征在于内锅(5)的一侧面上设有向内锅中心凸出的台阶(51),外壳(3)上与台阶(51)正对的侧面上固定有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轴组件(24)、耦合器(8)和马达(9),轴组件(24)穿过炸笼(2),一端置于内锅侧面的台阶(51)上,另一端与耦合器(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所述炸笼(2)包括笼体 (21)、与笼体(21)紧密连接的前盖(22)和后盖(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所述轴组件(24)由转轴 (241)、前端部(2411)和后端部(2412)组成,其中的转轴(241)穿过前盖(22)和后盖(23) 并与炸笼⑵固定,前端部(2411)置于台阶(51)上,后端部(2412)与耦合器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转轴(241)与炸笼(2)的固 定结构是,所述前盖(22)上设有与转轴(241)间隙配合的第一装配孔(221),后盖(23)上 设有与转轴(241)间隙配合的第二装配孔(231),转轴(241)穿过第一装配孔(221)和第二 装配孔(231);转轴(24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42),前盖(22)上对应设有与第二限 位部(242)配合的第一限位部(222),第一限位部(222)与第二限位部(242)相互扣结在一 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限位部(222)为孔 状或卡槽状结构,第二限位部(242)对应为柱状或销状或卡勾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限位部(222)为一 个C型卡扣,开口端与前盖(22)固定,中间留有卡槽;第二限位部(242)为一个倒U型柱, 开口端与转轴(241)固定,闭合端套入C型卡扣中间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上述转轴组件(24)的前端部(2411)为圆柱体,其他部分为D形柱或多棱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转轴组件(24)的后端部(2412)与耦合器(8)的连接结构是,所述后端部(2412)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部(243), 耦合器(8)上对应设有与第三限位部(243)配合形成干涉的第四限位部(8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上述第三限位部(243)为一 个或一个以上的环形挡柱,第四限位部(81)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突柱,环形挡柱与突柱之 间形成干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所述内锅(5)上正对台阶 (51)的侧面上边缘设有第一凹陷部(52),外壳(3)上对应第一凹陷部(53)设有第二凹陷 部(3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所述轴组件(24)由第一轴 组件(245)和第二轴组件(246)组成,第一轴组件(245)的一端与炸笼前盖(22)固定或一 体设计,另一端活动置于内锅的台阶(51)上;第二轴组件(246)的一端与炸笼后盖(23)固 定或一体设计,另一端与耦合器(8)进行限位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所述炸笼后盖(23)上设有 通孔(232),通孔(232)处可转动地安装有挡片(233),第二装配孔(231)设置在挡片(233)上,且第二装配孔(231)的位置处在挡片(233)中心的上方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其特征是上述挡片(233)的安装是, 在挡片(233)边缘内侧面设有内限位支脚(234),挡片(233)边缘外侧面设有外限位支脚 (235),在挡片(233)的厚度方向上,内限位支脚(234)和外限位支脚(235)之间设有环形 面(236),环形面(236)的直径小于炸笼后盖上通孔(232)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炸笼可旋转的油炸锅,包括上盖、炸笼、外壳、内锅、加热器和控制盒,炸笼可分离的悬置于内锅中,内锅置于外壳中,加热器置于内锅的内底部或外底部,其特征在于内锅的一侧面上设有向内锅中心凸出的台阶,外壳上与台阶正对的侧面上固定有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轴组件、耦合器和马达,轴组件穿过炸笼,一端置于内锅侧面的台阶上,另一端与耦合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炸笼可以进行360°旋转,对食物进行充分翻动,既节省用油量,又改善食物油炸效果,而且不用在内锅上开设炸笼连接电机用的沟槽,避免了油溢出、不易清洁的问题。
文档编号A21B5/08GK201727397SQ20102023140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
发明者冯敏强, 杨云, 高天兵 申请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