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稞作为保健茶的应用及该棘稞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1041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稞作为保健茶的应用及该棘稞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棘稞的一种应用,即作为保健茶的应用,还涉及本棘稞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棘稞的一种应用,即作为保健茶的应用,还涉及本棘稞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保健饮品有很多,且各自有各自的功效,例如,绿茶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镇静作用,可减轻疲劳。玫瑰花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调经、利尿、缓和肠胃神经、防皱纹、防冻伤、养颜美容的功效,作为大众饮品的茶叶也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和抗癌、醒脑提神、利尿解乏、降脂助消化的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众期盼采用食疗的方式达到保健的作用,因此,更多自然、功效良好的饮品问世,且受到好评。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很多人会存在很多健康问题,例如夜盲、白内障、衰老、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或治疗,但存在副作用,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从饮食习惯上注意。棘稞是长有刺针的木科植物,属于多年根生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是各种木质枝干及根系交融在一起,衍变发芽而生长出的带刺木科植物。棘稞的根系发达,生长密度高, 面积大,生命力旺盛。棘稞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周代以前发现于黄河入海口以北,渤海湾西岸,当时地属青兖界——退海淤积之地。周文王移民开垦称此地为棘稞寨,春秋时期地属齐燕西汉高祖五年属青州部,平原郡,东汉建安二十五年置乐陵郡,抗日战争时期将二区置乐陵县。乐陵地处鲁西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产地,素有“百里枣乡”之美誉, 此地现金仍产生大量棘稞。将棘稞经移栽单独培养可成枣树幼苗,幼苗10年后长成小树, 通过环拨即可结枣,近百年内,已培育发展于周边县市地区。枣树的“枣”字即为棘稞的“棘” 衍身而来,枣原写作“棗”,它为棘稞的“棘”字的上下结构。经研究,棘稞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与茶相比,其黄酮、硒含量丰富,比小枣中的营养元素要高出十几倍,长期饮用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但暂时没有发现对棘稞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稞作为保健茶的应用,该保健茶以自然生长的棘稞为原料,取其芽、杩或叶制成,棘稞中含有大量的硒和黄酮,也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元素, 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本棘稞保健茶的制备方法,经本方法工艺流程制得的棘稞茶口感浓郁。本发明所用的棘稞嫩芽或嫩杩(所谓嫩杩,即带嫩叶的棘稞嫩茎,一般带2-3片嫩叶)为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采集的出于地面2. 5-4cm的嫩芽或嫩杩;所用的棘稞叶为每年秋季采集的棘稞叶片。棘稞在德州乐陵市生长茂盛,一般,棘稞被当做妨碍耕种的杂草而被除掉,但发明人经研究发现,棘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各种元素和矿物质均很高, 纯天然全绿色,其所含成分见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棘稞作为保健茶的应用,其特征是以棘稞为原料制备保健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以棘稞的嫩芽、嫩杩和叶中的至少一种为原料,制备保健茶。
3.一种棘稞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棘稞嫩芽或/和嫩杩为原料,先将其洗净甩干、摊青,然后在95-120°C下进行杀青,至原料手搓打卷不破裂为止;杀青后将原料自然冷却,然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先松压,再中压;揉捻后解块、除杂,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原料在110_120°C的炒锅中烘干,烘干至原料水分含量为15-20wt%时自然冷却;冷却后将原料放入170-180°C的提香机中提香,至原料水分含量为3-5wt%时停止,得棘稞保健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摊青时,将原料放在竹席上摊凉 40-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杀青时间为30-40s;揉捻时,先松压 lOmin,再中压 25_30min。
6.一种棘稞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棘稞叶为原料,先将其洗净、甩干,然后在自然情况下萎调,至叶面变软;萎调后将原料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先松压,再中压;揉捻后将原料在30-40°C下进行发酵,至原料变红;发酵后将原料在90-100°C下进行锅炒,炒至原料水分含量为10-15wt% ;炒完后将原料放入150-180°C的提香机中提香,至原料水分含量为3-5wt%时停止,得棘稞保健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揉捻时,先松压lOmin,再中压 25_30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稞作为保健茶的应用,棘稞经加工可以制成保健茶,具体是采用棘稞的芽、杩或叶作为原料进行制备。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棘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尤其是,所含硒和黄酮丰富,长期饮用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育能力。且冲泡时颜色深绿,色泽清亮,口感浓香,口味易于接受。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可以将棘稞制成绿茶和红茶,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文档编号A23F3/34GK102160591SQ20111007210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
发明者谢佩林 申请人:谢佩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