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夏秋茶原料加工花香翠螺绿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870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夏秋茶原料加工花香翠螺绿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绿茶的制作方法一般采用摊凉、杀青、揉捻(做型)、烘干等工艺,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因此绿茶一般以清香为主,不带有花香气味,近年来有一些茶叶加工厂生产加工出花香型绿茶,由于基本是使用的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其生产出的花香型绿茶实际上更接近于轻发酵乌龙茶,其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形状特色并非传统绿茶的形状特色。由于各绿茶产区推广名茶经济,加之夏秋茶加工成本和春茶接近,售价却远远低于春茶,多数茶场只采一季春茶后即进行修剪,不再对产量更大的夏秋茶鲜叶资源加以利用,造成了较大浪费。经过多年的市场探索,我们得知除传统乌龙茶饮用习惯地区外,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观其型、品其味、闻其香、察其色 ,充分享受饮茶带来的乐趣,要求茶叶除了味道好、香气高以外,还能同时具有美观的形状特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原料,制作出既有花香型绿茶的香气滋味,又有翠螺绿茶形状特色的绿茶的加工方法。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选料、晒青、凉青、摇青、杀青、二次揉捻、二次烘干初烘、二道烘干程序后过筛、做型、拼配等工艺。制作出的绿茶产品既有花香型绿茶的香气滋味,又有翠螺绿茶形状特色。实施例1:1、米摘
原料要求:中小叶茶树品种;
采摘时间:夏茶原料在5月10日一7月10日,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少量一芽二叶初展,不采鱼叶、老叶、紫芽叶、雨水叶、病虫叶。2、鲜叶摊放、拣剔
鲜叶采摘后分次收集摊晾在阴凉通风处清洁的竹匾内,摊放厚度3厘米,摊晾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4一6小时,阴雨天适当延长。经过摊晾的鲜叶在杀青前要进行拣剔,检查鲜叶中是否混有杂质。3、晒青
晒青是:于晴天置于中等日光(20 30 °C )下或少云天气晒青10 30min,鲜叶减重率约8 % 12 %,晒青程度低于常规乌龙茶。
4、晾青
将晒青适度的青叶移入室内,薄摊于地上直至叶片挺直还“阳”,梗皮微起皱纹,清香渐露时为晾青适度,可以上机摇青。晾青期间每隔20min左右翻叶一次。5、摇青
采用手摇篾笼摇青机,转速为28 30r/ min。做青室内温度18 25 °C ,相对湿度75 % 85 %比较适宜,做青总历时6 8h。6、杀青
青叶采用高温快杀,少透多闷的杀青方法。采用滚筒杀青机,当进口温度达1500C —160°C时,出口温度达120°c时,开始投叶,要求是“先多后匀”。以鲜叶进筒发出炒芝麻似的爆香声为好。温度力求平稳,要求杀透杀匀,清香显露,手握柔软,有1/3左右叶缘略卷,手握有触手感,失重在30%左右为宜。出叶口有电风扇快速吹风,以利散热和吹去枯焦、单张叶片。杀青后要及时摊晾。7、机械揉捻
用名茶揉捻机操作。投放经杀青摊晾后的茶叶每筒10公斤,先无压空揉5分钟,轻压10分钟,再无压空揉5分钟。要求茶条索形成即可,下机后及时解团。8、初烘(毛火)
利用滚筒杀青机杀青后的余热滚烘一次,目的是进一步散失水分,以利二次揉捻,下机后快速吹风摊晚。9、复揉
每筒投叶量9公斤,揉捻时间15分钟,(其中无压空揉5分钟,轻压5分钟,无压空揉5分钟),达到条索紧细,不断碎。揉捻后下机解团。10、烘干(毛火)
采用碧螺春烘干机,温度120°C,大风量,边烘边翻,投叶量在2. 5公斤左右。使其快速失水,当手感有刺手感时候,即可下机摊晾回软,含水率25%左右为宜。11、过筛
摊晾过筛、筛去碎末。12、双锅曲毫机机做形
当锅底温度升至80°C时,每锅投叶5公斤,机械炒手大幅快档摆动。在连续不断的炒手摆动下,茶叶逐渐回软发热,打开热风机,视适当情况热风应提前加热,吹风散热,以免产生闷熟味。此时茶叶有成团现象需用手工随时不断解块。20分钟前后,茶叶在锅中滑动自如,改小幅慢档摆动,15分钟后关闭热风机,停止吹风,此时茶叶开始显毫、收紧。锅温降至50°C左右,为使茶叶延长收紧磨光的时间,历时10分钟左右,待锅中茶叶颗粒圆紧,白毫显露,色泽绿润后,下机待烘。13、最后烘上烘干机,温度90°C烘至足干。14、过筛
下锅茶叶摊凉后手工过筛,达到颗粒大小一致,既为成品茶。15、拼配
加工好的茶叶由评茶师根据不同的品质按比例拼配后既为成品花香甘露翠螺茶。实施例2 1、秋茶原料在8月10日一9月20日采摘;
2、在晒青工艺中,秋季气候干燥,鲜叶水分消失快,晒青程度宜轻,晒青10 20min,鲜叶减重率约8 % 12 %,以“保水”为主,以利于“秋香”的形成。其他工艺同上。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资源,制作带有花香的传统翠螺绿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选料、晒青、凉青、摇青、杀青、二次揉捻、二次烘干初烘、二道烘干程序后过筛、做型、拼配等工艺。
2.其特征是:在杀青后揉捻前即形成特定天然花香,通过两次揉捻使螺型茶条索紧细成型,再经过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加工使茶叶成为紧结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状特色。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利用夏秋茶鲜叶原料制作翠螺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选料、晒青、凉青、摇青、杀青等步骤后即成特定天然花香。
4..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利用夏秋茶鲜叶原料制作翠螺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两次揉捻使螺型茶条索紧细成型,使之适合下道工序的翠螺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利用夏秋茶鲜叶原料制作翠螺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经过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加工·使茶叶成为紧结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状特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原料制作翠螺绿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料、晒青、凉青、摇青、杀青、二次揉捻、二次烘干初烘、二道烘干程序后过筛、做型、拼配等工艺。其特征是在杀青后揉捻前即形成特定天然花香,通过两次次揉捻使螺型茶条索紧细成型,再经过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加工使茶叶成为紧结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状特色。本发明将花香型绿茶的工艺和翠螺茶工艺造型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带有天然花香的翠螺绿茶。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070250SQ2011103288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马淳沂, 蒋向东 申请人:镇江新区雨泰香茗园艺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