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均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10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叶均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均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对茶叶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茶叶种植、加工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随着现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革新,茶叶制造的各个工序也逐渐的由原有的人工作坊式生产转变为机械化生产,其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其各个工序间的流水化衔接仍然是茶叶清洁化高效加工中的一道难题。杀青是茶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使茶叶保持色泽翠绿,并散发掉青臭气、 显露和产生香气;理条则是将茶叶理顺并收拢成条形。杀青和理条工序之间的衔接,传统操作方式都为人工将杀青机加工出的茶叶运送至理条机上,不但增加了茶叶的加工成本,也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其生产效率,同时也不利于茶叶的清洁化及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杀青与理条工序间衔接运输的茶叶分布器,可使杀青输出的茶叶均勻的输送至理条机的各个入口,设备运作稳定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均分装置,所述的均分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茶叶的布料板和用于使布料板产生振动的振动机构,所述的均分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布料板的扶持机构,所述的布料板的进料端高于其出料端设置,所述布料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均分茶叶的分流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当茶叶经由杀青机加工并完成杀青工序后,茶叶呈堆团状落入本实用新型布料板的一端,由于布料板是在不停的振动的,其本身也具有一定倾角,茶叶在受到振动及重力作用下被初步平铺并自然的由布料板的进料端向出料端流动,在此过程中,由于设置在布料板上的分流单元的作用,茶叶流被二次平铺并分割,进而从出料端输出并均勻分摊到布置在其出口端的理条机入口处,最终使杀青输出的茶叶均勻的输送至理条机的各个入口。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 避免了传统的大量使用人工操作而导致的茶叶加工成本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茶叶的清洁化及产业化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布料板俯视图;图3为分流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分流块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转轴及偏心轮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茶叶均分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茶叶的布料板10和用于使布料板10产生振动的振动机构20,所述的均分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布料板10的扶持机构30,所述的布料板10 的进料端高于其出料端设置,所述布料板10的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均分茶叶的分流单元,如图1-2所示。进一步的,分流单元可有多种组成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图1-4所示,分流单元为分流筋11和/或分流块,所述分流筋11和/或分流块呈凸起状设置于布料板10 的工作面上。当然,分流单元并不拘束于上述形式,只要能在分流单元布置于布料板10上后,其靠近进料端的一侧端部乃至整体能够实现分割茶叶团的作用即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选流单元为分流筋11,所述分流筋11 外形呈由布料板10进料端向出料端其横截面逐渐增大的锥条状或楔条状,其长度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于茶叶输送方向设置。之所以将分流筋11选为锥条状或楔条状,就是考虑到了最大化实现分割茶叶团的作用,其具体形状可为多种,图2-3中分别给出的分流筋11的其中两个实施例,图2中为三棱锥状设置,也就是俗称的山脊状,图3中则是半个圆锥状,同样能实现较好的剖分茶叶流作用。进一步的,考虑到使茶叶流在振动过程中被更细化分割并平铺,所述的分流筋11 为多个且在布料板10的工作面上间隔均勻布置,如图1-2所示。作为上述方案的更具体设计,如图1-2所示,为避免茶叶在振动中溢出布料板10 的边侧或从布料板10进料端溢出,所述布料板10整体呈口部外扩的簸箕状,以起到收拢茶叶和控制茶叶流向的作用。同时,如图2所示,所述的分流筋11呈三棱锥状且在布料板10上由其进料端向其出料端呈正金字塔形层状布置,所述分流筋11 一侧棱面贴合布料板11板面且其顶部尖端指向布料板10进料端处,所述布料板10上的各层分流筋11间呈间隔交错布置,这样,当茶叶受重力及振动双重作用力而从布料板10的进料端向出料端流动时,茶叶流被若干层的交错布置的分流筋11逐渐分割平铺,从而最终达到了所需要的均分并平铺茶叶的作用,而优选的分流筋11呈三棱锥状构造则能更好的起到分割茶叶流的作用,同时其棱面所构成的坡度也避免了在茶叶受到高速振动而撞击分流筋11时发生断碎状况,以保证茶叶整体质量,实际操作中可直接将分流筋11由两块三角板边侧搭接而构成,以降低生产制作成本。同上,扶持机构30亦可为多种,如将布料板10进行悬吊处理、托撑处理甚至使用滑槽卡接均可,为更好实现布料板10的相对振动,本实用新型所选即为上述方案中较易实现的将布料板10实行托撑处理,具体为扶持机构30包括底座31和用于使底座31和布料板10间保持高度差的弹性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为多个且其两端分别固接在底座31和布料板10上,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若想使茶叶流向布料板10的出料端流动,其振动方向也就势必需要与之对应,因此,如图1所示,连接杆32在其长度方向上呈弯弧或弯折的条板状,其板面所指方向与茶叶输出方向平行,其弯弧或弯折状开口指向茶叶输出方向。所述连接杆32数目如图1所示为三根,这是考虑到在达到所需目的后,相应的选择最少材料以节省成本,同时, 其中一根位于布料板10进料端处,另外两根临近布料板10出料端布置。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机构20选用偏心轮方式振动,具体为振动机构20包括转轴21以及安置在转轴21上的偏心轮体22,所述的转轴21固接于连接杆32上且与连接杆32间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的转轴21的轴线方向与茶叶输出方向垂直,如图1所示。为便于偏心轮体22的加工及安装,实际操作中只需安装与转轴21同心的轮体后,再在其外周上安装负重块221即可。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考虑到布料板10及连接杆32都是不停振动的,而动力源M不可能时刻处于振动状态中,因此,为便于转轴21与动力源M之间的可靠传动,所述的转轴21通过传动带23连接动力源M,此处的动力源M即为电机,同时,采用带传动也考虑到了一旦遭遇动力源M停机或其他突发状况时,其布料板10依旧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振动,此外,采用带传动也有利于保持动力源M的相对稳定性,并可有效避免动力源 24停转期间布料板10与动力源M间产生干涉现象。同时,如图1所示,连接杆32上固接有用于卡接转轴21两端部的支承件40。为具体实现转轴21与动力源M之间的传动,如图 5所示,转轴21中部设置有从动槽轮%。进一步的,为保证布料板10上的茶叶在重力及振动下流动的速率满足茶叶生产要求,布料板10的板面与水平面间构成角度选为20° 30°。
权利要求1.一种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分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茶叶的布料板(10) 和用于使布料板(10)产生振动的振动机构(20),所述的均分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布料板 (10)的扶持机构(30),所述的布料板(10)的进料端高于其出料端设置,所述布料板(10) 的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均分茶叶的分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单元为分流筋(11) 和/或分流块,所述分流筋(11)和/或分流块呈凸起状设置于布料板(10)的工作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11)外形呈由布料板(10)进料端向出料端其横截面逐渐增大的锥条状或楔条状,其长度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于茶叶输送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筋(11)为多个且在布料板(10)的工作面上间隔均勻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板(10)整体呈口部外扩的簸箕状,所述的分流筋(11)呈三棱锥状且在布料板(10)上由其进料端向其出料端呈正金字塔形层状布置,所述分流筋(11) 一侧棱面贴合布料板(11)板面且其顶部尖端指向布料板(10)进料端处,所述布料板(10)上的各层分流筋(11)间呈间隔交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持机构(30)包括底座 (31)和用于使底座(31)和布料板(10)间保持高度差的弹性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 为多个且其两端分别固接在底座(31)和布料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3 在其长度方向上呈弯弧或弯折的条板状,其板面所指方向与茶叶输出方向平行,其弯弧或弯折状开口指向茶叶输出方向,所述连接杆(3 数目为三根,其中一根位于布料板(10)进料端处,另外两根临近布料板(10)出料端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机构00)包括转轴以及安置在转轴上的偏心轮体(22),所述的转轴固接于连接杆(32) 上且与连接杆(3 间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的转轴的轴线方向与茶叶输出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通过传动带 (23)连接动力源(M),所述的连接杆(3 上固接有用于卡接转轴两端部的支承件 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料板(10)的板面与水平面间构成角度为20° 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均分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输送茶叶的布料板和用于使布料板产生振动的振动机构,所述的均分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布料板的扶持机构,所述的布料板的进料端高于其出料端设置,所述布料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均分茶叶的分流单元,从而使杀青输出的茶叶均匀的输送至理条机的各个入口,设备运作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A23F3/06GK201986632SQ2011200420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9日
发明者李金生, 胡正明, 董永泓 申请人: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