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4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初制加工中发酵所采用的装置,主要是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
背景技术
工夫红茶的发酵过程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要求有一定温度与湿度、一定的供氧,才能使叶子进行充分的酶促氧化作用,使叶子变红,达到所需的发酵程度。目前普遍采用木盒式静态发酵,其主要是用一定规格的木盒,(一般高度为20cm左右,大小Im见方)装入发酵叶,放入发酵室内的木架上,发酵室通入蒸汽控制一定的温度、湿度;发酵时间3-4 小时,上下叶均为人工操作,发酵过程中不翻动叶子,中间的叶子常因氧化作用温度较高、 供氧不足而影响到发酵质量;由于是人工上下叶,茶叶常常散落盒边与地面,不但难以满足食品加工卫生的要求,而且工效低、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其采用分层通入蒸汽的方式,使每层叶子处在相同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下,同时在发酵过程中,叶子通过网带从上层翻到下层,起到动态发酵的作用,使发酵更为均勻,加快整体发酵进程,提高发酵均勻度与发酵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包括有箱体,箱体上方一侧有发酵叶进口,箱体下端另一侧有发酵叶出口,所述箱体上水平平行安装有多层摊叶网带,每层摊叶网带之间均有间隔,所述相邻之间的摊叶网带是错位安装的;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安装有多个蒸汽支管,所述的蒸汽支管的出口正对着摊叶网带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箱体的箱壁上开有通风孔。所述的摊叶网带为网兜状。所述发酵叶进口与蒸汽支管位于箱体的同侧。所述的多个蒸汽支管连通于一蒸汽总管。所述设在箱体上的摊叶网带数为5层。本实用新型中蒸汽总管与蒸汽炉连接,为发酵提供所需的温度与湿度。发酵叶进入后摊放在网带上,采取分层进蒸汽的方式,使每层发酵叶都处在相同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下,以保证每层叶子充分、均勻地发酵;发酵中叶子通过网带从上层翻到下层,起到翻拌的作用,提高发酵的均勻度。一侧箱壁上有通风孔,可提供发酵所需的氧气。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在箱体前侧壁上开有门,这样便于清扫茶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工夫红茶发酵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而且发酵温度、湿度、摊叶厚度等环境可调控,发酵均勻,发酵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实现不落地生产,改善茶叶加工卫生环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层进蒸汽的方式,使每层发酵叶具有相同温度与湿度环境条件;在发酵过程中,通过网带使叶子翻动,起到动态发酵的作用,加快整体发酵进程,提高发
3酵均勻度与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包括有箱体1,箱体上方一侧有发酵叶进口 2,箱体下端另一侧有发酵叶出口 3,所述箱体上水平平行安装有多层摊叶网带4,每层摊叶网带4之间均有间隔,所述相邻之间的摊叶网带4是错位安装的;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安装有多个蒸汽支管5,所述的蒸汽支管5的出口正对着摊叶网带4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箱体1的箱壁上开有通风孔6。所述的摊叶网带4为网兜状。所述发酵叶进口 3与蒸汽支管5位于箱体的同侧。 所述的多个蒸汽支管5连通于一蒸汽总管。所述设在箱体上的摊叶网带数为5层。
权利要求1.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包括有箱体,箱体上方一侧有发酵叶进口,箱体下端另一侧有发酵叶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水平平行安装有多层摊叶网带,每层摊叶网带之间均有间隔,所述相邻之间的摊叶网带是错位安装的;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安装有多个蒸汽支管,所述的蒸汽支管的出口正对着摊叶网带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箱体的箱壁上开有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摊叶网带为网兜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叶进口与蒸汽支管位于箱体的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蒸汽支管连通于一蒸汽总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在箱体上的摊叶网带数为5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夫红茶自动发酵机,包括有箱体,箱体上方一侧有发酵叶进口,箱体下端另一侧有发酵叶出口,箱体上水平平行安装有多层摊叶网带,每层摊叶网带之间均有间隔,相邻之间的摊叶网带是错位安装的;箱体的后侧壁上安装有多个蒸汽支管,蒸汽支管的出口正对着摊叶网带之间的间隔内,箱体上正对着蒸汽支管出风口的一侧开有通风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层进蒸汽的方式,使每层发酵叶具有相同温度与湿度环境条件;在发酵过程中,通过网带使叶子翻动,起到动态发酵的作用,加快整体发酵进程,提高发酵均匀度与质量。
文档编号A23F3/08GK201967604SQ2011200684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6日
发明者丁勇, 张必桦, 王昶, 黄建琴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