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0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秸秆发酵产生沼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沼气,其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能燃烧。每立方米纯甲烷的发热量为34000千焦,每立方米沼气的发热量约为 20800 - 23600千焦。即一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后,能产生相当于0. 7千克无烟煤提供的热量。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沼气除直接燃烧用于炊事、 烘干农副产品、供暖、照明和气焊等外,还可作内燃机的燃料以及生产甲醇、福尔马林、四氯化碳等化工原料。经沼气装置发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肥料和饲料,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目前,在秸秆沼气系统工程中,秸杆和水在料池经搅拌混合后,由输送泵输送到发酵罐,其输送高度在十几米以上,由于物料密度高(13%),颗粒大50mm),不适宜沙浆泵,污泥泵输送,因此一般采用软管泵输送,但是输送软管磨损快,更换频繁,成本高。寻找一种合理的方案解决秸秆沼气料液输送问题,对技术人员来说还是一个难题。实用新型内容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它是在储料池与发酵罐之间设置上料筒,上料筒上设置四个通孔,即两个进料孔,两个出料孔,两个进料孔连通秸秆储料池,两个出料孔连通发酵罐,上料筒内设置活塞,在活塞左右移动的同时,通过阀门控制四个通孔的开启和闭合,从而控制储料池内的料液进入上料筒及上料筒内的料液进入发酵罐,从而实现将储料池内的料液输送给发酵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其中它包括上料筒、上料油缸及活塞,上料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孔、第二进料孔、第一出料孔及第二出料孔,上料筒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固定在上料油缸的伸缩杆上,活塞将上料筒分为左空腔及右空腔,第一进料孔及第一出料孔设置在左空腔上,第二进料孔及第二出料孔设置在右空腔上,第一进料孔及第二进料孔连通秸秆储料池,第一出料孔及第二出料孔连通沼气发酵罐,第一进料孔、第一出料孔、 第二进料孔及第二出料孔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为电动阀或/和气动阀或/和电磁阀。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进料孔及第二进料孔通过转刀阀与秸秆储料池连通,第一出料孔及第二出料孔通过转刀阀与沼气发酵罐连通。进一步,所述的转刀阀它包括左夹板、右夹板及转刀,左夹板及右夹板相互固定, 并设置在底座上,左夹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右夹板上设置有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及第八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及第八通孔分别对应,左夹板与右夹板之间设置有转刀, 转刀通过转轴分别与左夹板及右夹板活动连接,转刀上设置有第九通孔及第十通孔,转刀的圆周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转刀油缸的活塞杆活动连接,转刀、连接杆及转刀油缸构成连杆机构,转刀油缸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左夹板上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连通秸秆储料池,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连通沼气发酵罐,右夹板上的第六通孔连接第一进料孔,第五通孔连接第二进料孔,第七通孔连接第一出料孔,第八通孔连接第二出料孔。进一步,所述的转刀与左夹板之间设置有前密封圈,转刀与右夹板之间设置有后密封圈。进一步,所述的活塞与上料筒内壁之间设置有滑环及导向带,滑环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是是在储料池与发酵罐之间设置上料筒,上料筒上设置四个通孔, 即两个进料孔,两个出料孔,两个进料孔连通秸秆储料池,两个出料孔连通发酵罐,上料筒内设置活塞,在活塞左右移动的同时,转刀阀控制四个通孔的开启和闭合,从而控制储料池内的料液进入上料筒及上料筒内的料液进入发酵罐,从而实现将储料池内的料液输送给发酵罐。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构思巧妙、生产制作成本低、效果好,可保证发酵罐内始终有料液的存在,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同时保证整个沼气发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刀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A-A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后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刀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筒2、上料油缸5及活塞3,上料筒2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孔1、第二进料孔4、第一出料孔7及第二出料孔6,上料筒2内设置有活塞3,活塞3与上料筒2内壁之间设置有滑环14及导向带15, 滑环14与活塞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7,活塞3固定在上料油缸5的伸缩杆16上,活塞3将上料筒2分为左空腔33及右空腔34,第一进料孔1及第一出料孔7设置在左空腔33上,第二进料孔4及第二出料孔6设置在右空腔34上,第一进料孔1及第二进料孔4通过转刀阀 10与秸秆储料池连通,第一出料孔7及第二出料孔6通过转刀阀10与沼气发酵罐连通。[0031]转刀阀10它包括左夹板对、右夹板18及转刀23,左夹板M及右夹板18相互固定,并设置在底座21上,左夹板M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四、第二通孔30、第三通孔31及第四通孔32,右夹板18上设置有第五通孔11、第六通孔12、第七通孔8及第八通孔9,第一通孔四、第二通孔30、第三通孔31、第四通孔32与第五通孔11、第六通孔12、第七通孔8及第八通孔9分别对应,左夹板M与右夹板18之间设置有转刀23,转刀23通过转轴22分别与左夹板M及右夹板18活动连接,转刀23与左夹板M之间设置有前密封圈25,前密封圈 25为“0”型圈,转刀23与右夹板18之间设置有后密封圈沈,后密封圈沈为四氟青铜复合圈,转刀23上设置有第九通孔27及第十通孔观,转刀23的圆周上设置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与转刀油缸13的活塞杆活动连接,转刀23、连接杆19及转刀油缸13构成连杆机构, 转刀油缸13通过支架20固定在底座21上,左夹板M上的第一通孔四及第二通孔30连通秸秆储料池,第三通孔31及第四通孔32连通沼气发酵罐,右夹板18上的第六通孔12连接第一进料孔1,第五通孔11连接第二进料孔4,第七通孔8连接第一出料孔7,第八通孔9 连接第二出料孔6。使用时,上料油缸5的伸缩杆16左右运动,从而带动上料筒2内的活塞3左右运动,当活塞3向左运动时,启动转刀油缸13,转刀油缸13的伸缩杆16向左运动,从而推动转刀23逆时针转动,当转刀23转动至第九通孔27与第五通孔11对应,第十通孔观与第七通孔8对应时,转刀阀10完全打开,第一通孔四与第五通孔11连通,第三通孔31与第七通孔8连通,左空腔33内的料液在活塞3的推力下,从第一出料孔7排出经转刀阀10的右夹板18的第七通孔8,再经转刀23上的第十通孔28,再经左夹板M上的第三通孔31,进入沼气发酵罐;秸秆储料池内的料液经左夹板M上的第一通孔四,再经转刀23上的第九通孔27,再经右夹板18上的第五通孔11,最后经上料筒2上的第二进料孔4进入上料筒2 的右空腔34内;当活塞3向右运动时,启动转刀油缸13,转刀油缸13的伸缩杆16也向右运动,从而推动转刀23顺时针转动,当转刀23转动至第九通孔27与第六通孔12对应,第十通孔28与第八通孔9对应时,转刀阀10再次打开,第二通孔30与第六通孔12连通,第四通孔32与第八通孔9连通,上料筒2的右空腔34内的料液在活塞3的推力作用下,从第二出料孔6排出,经转刀阀10的右夹板18的第八通孔9,再经转刀23上的第十通孔观,再经左夹板M上的第四通孔32,进入沼气发酵罐;秸秆储料池内的料液经左夹板M上的第二通孔30,再经转刀23上的第九通孔27,再经右夹板18上的第六通孔12,最后经上料筒2 上的第一进料孔1进入上料筒2的左空腔33。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的有料液从秸秆储料池进入上料筒2,再经上料筒2输送到沼气发酵罐内。在具体使用时,也可右夹板18上的第五通孔11与第一进料孔1连通,第六通孔12 与第二进料孔4连通,第七通孔8与第二出料孔6连通,第八通孔9与第一出料孔7连通。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重复实施例一,有以下不同点,第一进料孔1、第一出料孔7、第二进料孔4及第二出料孔6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35、第二阀门36、第三阀门37及第四阀门38,第一阀门35、第二阀门36、第三阀门37及第四阀门38均为电磁阀,第一进料孔1及第二进料孔4与秸秆储料池连通,第一出料孔7及第二出料孔6与沼气发酵罐连通。使用时,活塞3在上料筒2内左右运动,当活塞3向右运动时打开进料第一阀门 35、第四阀门38,关闭第二阀门36、第三阀门37,则上料筒2的左空腔33处于进料状态,上料筒2的右空腔34处于出料状态,秸秆储料池内的料液从第一进料孔1进入上料筒2的左空腔33,上料筒2的右空腔34内的料液经第二出料孔6进入沼气发酵罐。当活塞3向左运动时打开第二阀门36、第三阀门37,关闭第一阀门35、第四阀门38。则上料筒2的右空腔 34处于进料状态。上料筒2的左空腔33处于出料状态,即秸秆储料池内的料液从第二进料孔4进入上料筒2的右空腔34,上料筒2的左空腔33内的料液经第一出料孔7进入沼气发酵罐。 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料筒(2)、上料油缸(5) 及活塞(3),上料筒(2)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孔(1)、第二进料孔(4)、第一出料孔(7)及第二出料孔(6),上料筒(2)内设置有活塞(3),活塞(3)固定在上料油缸(5)的伸缩杆(16)上, 活塞(3)将上料筒(2)分为左空腔(33)及右空腔(34),第一进料孔(1)及第一出料孔(7) 设置在左空腔(33)上,第二进料孔(4)及第二出料孔(6)设置在右空腔(34)上,第一进料孔(1)及第二进料孔(4)连通秸秆储料池,第一出料孔(7)及第二出料孔(6)连通沼气发酵罐,第一进料孔(1)、第一出料孔(7)、第二进料孔(4)及第二出料孔(6)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35 )、第二阀门(36 )、第三阀门(37 )及第四阀门(3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门(35)、第二阀门(36)、第三阀门(37)及第四阀门(38)为电动阀或/和气动阀或/和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料孔(1)及第二进料孔(4)通过转刀阀(10)与秸秆储料池连通,第一出料孔(7)及第二出料孔(6)通过转刀阀(10)与沼气发酵罐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刀阀 (10)它包括左夹板(24)、右夹板(18)及转刀(23),左夹板(24)及右夹板(18)相互固定,并设置在底座(21)上,左夹板(2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9)、第二通孔(30)、第三通孔(31)及第四通孔(32),右夹板(18)上设置有第五通孔(11)、第六通孔(12)、第七通孔(8)及第八通孔(9),第一通孔(29)、第二通孔(30)、第三通孔(31)、第四通孔(32)与第五通孔(11)、 第六通孔(12)、第七通孔(8)及第八通孔(9)分别对应,左夹板(24)与右夹板(18)之间设置有转刀(23),转刀(23)通过转轴(22)分别与左夹板(24)及右夹板(18)活动连接,转刀 (23)上设置有第九通孔(27)及第十通孔(28),转刀(23)的圆周上设置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与转刀油缸(13)的活塞杆活动连接,转刀(23)、连接杆(19)及转刀油缸(13)构成连杆机构,转刀油缸(13)通过支架(20)固定在底座(21)上,左夹板(24)上的第一通孔 (29)及第二通孔(30)连通秸秆储料池,第三通孔(31)及第四通孔(32)连通沼气发酵罐, 右夹板(18)上的第六通孔(12)连接第一进料孔(1),第五通孔(11)连接第二进料孔(4), 第七通孔(8)连接第一出料孔(7),第八通孔(9)连接第二出料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刀 (23)与左夹板(24)之间设置有前密封圈(25),转刀(23)与右夹板(18)之间设置有后密封圈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3) 与上料筒(2)内壁之间设置有滑环(14)及导向带(15),滑环(14)与活塞(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用上料装置,它包括上料筒,上料筒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固定在上料油缸的伸缩杆上,活塞将上料筒分为左空腔及右空腔,左空腔对应的上料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孔及第一出料孔,右空腔对应的上料筒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孔及第二出料孔,第一进料孔及第二进料孔连通秸秆储料池,第一出料孔及第二出料孔连通沼气发酵罐,它是在储料池与发酵罐之间设置上料筒,上料筒上设置两个进料孔及两个出料孔,两个进料孔连通秸秆储料池,两个出料孔连通发酵罐,上料筒内设置活塞,在活塞左右移动的同时,通过阀门控制四个通孔的启闭,控制储料池内的料液进入上料筒及上料筒内的料液进入发酵罐,从而实现将储料池内的料液输送给发酵罐。
文档编号C12M1/107GK202054834SQ20112011560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
发明者何贵忠, 何贵新, 王会莉 申请人:焦作市华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