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株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 P8及其检测方法。应用RT-qPCR技术检测发现每日服用该菌株可以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属,普拉梭菌属和奇异菌属的生长从而达到调节肠道菌群比例,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效果。
背景技术:
一个健康成人肠内拥有约4,400多种微生物,其中99%微生物仅由30 40种细菌构成,主要为拟杆菌、双岐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肠道球菌、真杆菌、梭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乳酸菌及埃希杆菌属等。肠道正常微生物群定植在宿主肠道粘膜,随宿主长期进化过程而形成。其中一部分是特定的优势种群,另一部分是一般的种群。根据肠道微生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籍菌、外籍菌及共生菌群。它们与宿主环境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有益于宿主的微生物群落,但在病理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群落。食用含益生菌食品可达到维持胃肠健康的目的,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批准在食品中使用的益生菌有10余种,主要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研究显示益生菌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包括对细胞免疫促进作用、处理乳糖不耐症、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帮助消化;抗过敏;合成氨基酸及维生素B族;抑制致癌物质及其它有害微生物;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胃肠道益生菌生理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通过未来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益生菌与肠道菌群在肠道的相互作用。研究者已发现益生菌担负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有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与健康关系非常密切。然而在益生菌众多的生理功能及功效中,最重要的功能仍然是它对人体肠道环境以及肠道功能的影响,即人们常说的“整肠作用”。“整肠作用”是指通过选择服用功能性益生菌以及由这些功能性益生菌制作的食品,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加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腐败物质,使排便处于理想状态,促进及维护肠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株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 P8)分离自内蒙古牧民手工制作的酸奶中,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植物乳杆菌,保藏号=CGMCCNo. 5468,保藏日期为2011年11月18日。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I)粪便样品中宏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液氮冻融-CTAB法取I. Og粪便样品洗涤处理,将洗脱的菌体于1.5mL离心管中,立即置于液氮中完全冻结,取出后放入65°C水浴中融化,反复冻融3次,加O. ImL10% SDS和10. OyL 10mg/mL蛋白酶K,于37 °C恒温摇床中200r/min摇动2h,室温下12000g离心lOmin,收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上清液与等体积的氯仿于12000g离心lOmin,吸取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进行酚氯仿抽提2次,经O. I倍体积的醋酸钠,I倍体积的冰异丙醇沉淀总DNA,然后70%乙醇洗涤沉淀2次,回溶备用;(2)肠道优势菌群特异性引物设计针对双歧杆菌属,拟杆菌门,所装菌属和奇异菌属设计合成四组特异性引物,菌体引物信息见下表
权利要求
1.一株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 P8)分离自内蒙古牧民手工制作的酸奶中,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CGMCC No. 5468,保藏日期为2011年11月18日。
2.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粪便样品中宏基因组DNA的提取 采用液氮冻融-CTAB法取I. Og粪便样品洗涤处理,将洗脱的菌体于I. 5mL离心管中,立即置于液氮中完全冻结,取出后放入65°C水浴中融化,反复冻融3次,加O. ImL 10% SDS和10. O μ L 10mg/mL蛋白酶K,于37°C恒温摇床中200r/min摇动2h,室温下12000g离心IOmin,收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上清液与等体积的氯仿于12000g离心IOmin,吸取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进行酚氯仿抽提2次,经O. I倍体积的醋酸钠,I倍体积的冰异丙醇沉淀总DNA,然后70 %乙醇洗涤沉淀2次,回溶备用; (2)肠道优势菌群特异性引物设计 针对双歧杆菌属,拟杆菌门,所装菌属和奇异菌属设计合成四组特异性引物,菌体引物信息见下表
全文摘要
一株可以调节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分离自内蒙古牧民手工制作的酸奶中,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CGMCC No.5468,保藏日期为2011年11月18日。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检测方法。
文档编号C12R1/25GK102618459SQ20121006206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张佳超, 王丽凤, 高鹏飞 申请人:北京和美科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