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瓜蒌叶轻发酵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早期的酵制茶叶已在我国宋代作为贡茶问世,福建安溪人始于清雍正三年确定了茶叶酵制方法,从此我国的茶叶加工出现了新工艺和新品种。因需经发酵工序,酵制茶的汤色,口感及其作用均有别于绿茶。但酵制茶与绿茶同为相同茶树为原料。瓜萎为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瓜萎的全身都是宝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茎有棱线,卷须2 3歧。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果实椭圆形至球形,果瓤橙黄色。种子扁椭圆形。本发明则以瓜萎幼嫩苗稍为原料经轻度酵制加工而成的瓜萎幼嫩苗酵制花茶及窨制技术,国内外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轻发酵窨制瓜萎花茶具有呵护人体消化道壁粘膜,且具有暖胃、养胃、促进血液中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消食解腻及清热,消暑,利水解毒、活血散瘀等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其特征在于以天然瓜萎幼嫩叶及相宜花期植物的野生鲜花为原料经轻度发酵及窨制技术处理后而成的轻发酵花茶。所述的瓜萎叶轻发酵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原料夏季采摘新鲜的瓜萎幼嫩苗稍,剔除残留杂物及不健康的料叶,选取花苞初放的鲜花(如紫藤花、鸢尾花、荭草花、香寥花、金粟兰花、红叶李、小叶女贞、木香等任一种)米摘备用;
(2)自然散湿经上述精选的鲜料薄层摊晾于平面器具上,置通风处,让其自然失水;
(3)揉捻、整形将失水后的鲜料进行揉捻,鲜叶略出汁,且呈索条状;
(4)发酵将索条状的茶胚平摊于托盘上,平摊厚度3-6cm,其上覆盖半干的湿布,然后置入调温调湿箱内发酵,氧化茶多酚,要求,箱内湿度为70%-90%,温度为26°C -32°C,发酵时间为8-20 min ;
(5)干燥将酵制后的茶胚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干燥,干燥温度90°C_140°C,干燥时间5_6min ;
(6)摇青将步骤(5)烘干的热茶料,趁热用干净的方形布巾兜起,拎起四角用力摇捋,至松脆的叶缘红边清除,茶色均匀止,然后让其自然冷却,
(7)拉火摇青后的茶胚温度随即下降,在窨制前采取轻火快焙处理将茶胚温度抬升到高于室温5°C ;
(8)通花适时采摘后等待窨制的鲜花往往因量大堆积而升温,及时对储存处给予散热技术措施,避免在高温缺氧下的鲜花质量下降;
(9)窨配取茶胚与鲜花,重量比为1:0.5,分层间隔茶胚与鲜花相间隔,厚度10-30厘米,堆温35-45°C,5-10小时;
(10)回焙经上述窨配的花茶须经100-120°C回火烘焙10-20分钟后自然降至室温;
(11)整理分档将上述完工的统茶,捡去梗杂,按茶叶大小、长短、圆扁、轻重,粗细等规格进行分级;
(12)将分级好的茶叶按普通茶叶的常规要求进行包装即可。所述步骤(4)中,发酵温度30°C,湿度80%,时间15min ;
所述的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干燥箱内干燥温度100°C,干燥时间6min。适时采摘鲜花,在于不同植物花期也有不同,本发明选择的几种植物的开花时间恰与瓜萎植株生长采叶期偕同,符合春季少(紫藤花、红叶李、金粟兰花的任一种),夏秋季数量多(鸢尾花、荭草花、香寥花、小叶女贞、木香的任一种)的实际需要;
窨配时间、温度、、厚度、不同植物的鲜花与效果相关,必须结合不同植物的花期,给出的厚度、时间与温度阈值,可获得满意质量。鲜花采摘备用,视不同植物花期及窨制用量,合理掌握采摘时间与数量,不能集中采摘量大,免遭堆渥变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轻发酵花茶具有香甜润浓厚的醇与醛的风味,茶汁汤色润黄淡雅,香气四溢,回甘爽口,同时具有暖胃、养胃、促血液中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消食解腻、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活血散瘀等作用。原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无论是瓜萎叶幼苗稍或是鲜花植物,材料遍及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各地习见野生或栽培;
瓜萎生长期及其发酵茶的加工季节与所选鲜花植物的花期完全吻合一致,确保鲜花配鲜茶,而不是陈化后的材料勉强搭配窨制;
变废为宝,在传统瓜萎利用中其藤蔓只做废弃物处理,本发明将传统作为废弃物的瓜萎叶、藤蔓作为原材料,为资源综合利用展现范例;
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发酵窨制茶新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瓜萎叶轻发酵花茶,以天然瓜萎幼嫩叶及相宜花期植物的野生鲜花为原料经轻度发酵后窨制而成的轻发酵花茶。制备方法如下
精选新采摘的鲜嫩物料,置空气流通自然状态下摊平,随其散湿,经手工紧茶至鲜叶略出汁,且呈索条状,将紧茶置于30°C,湿度在85%的调温调湿箱内,轻发酵15min,发酵结束后,立即送入温度100°C的鼓风干燥箱内干燥5min,干燥好的刚出箱的热茶料立即兜入茶巾,进行摇青,至松脆的叶缘红边清除,茶色均匀止,窨制前经轻火快焙将茶胚温度抬升到高于室温5°C;适时采摘待窨制的鲜花,以茶胚与鲜花重量比1:0. 5,分层间隔茶胚与鲜花相间隔,厚度10-30cm,堆温35-45°C,窨制5_10小时后,经100_120°C回火烘焙10_20min后自然降至室温,将上述完工的统茶,捡去梗杂,按茶叶大小、长短、圆扁、轻重,粗细等规格进行分级;将分级好的茶叶按普通茶叶的常规要求进行包装即可。本发明的花茶试饮试验调查数据
58-65岁10人 腹胀者,试饮用本发明的瓜萎轻发酵紫藤花茶,每日分早中各冲泡I次,每次重复冲水3次,每次80-100毫升,饮后首次排尿时间平均间隔为2小时,6h内尿液量500毫升,当日排尿次数增加。较之饮用绿茶利尿祛湿作用明显。32-46岁腹胀者,饮用本发明的瓜萎轻发酵荭草花花茶,每日分早中各冲泡I次,每次重复冲水3次,每次80-100毫升,饮后首次排尿时间平均间隔为2. 5小时,6h内尿液量600毫升,当日排尿次数增加。较之饮用绿茶利尿祛湿作用明显。15-18岁腹胀者,饮用本发明的瓜萎轻发酵木香花花茶,每日分早中各冲泡I次,每次重复冲水3次,每次80-100毫升,饮后首次排尿时间平均间隔为I. 5小时,6h内尿液量460毫升,当日排尿次数增加。较之饮用绿茶利尿祛湿作用明显。46岁患者,双手十指紧握出现酸痛,下肢下蹲时酸胀无力、持续劳累后腰部酸疼等症状,验血报告抗O为250.0几/1^,类风湿因子57.9 IU/ML ,经饮用本发明的瓜萎轻发酵金粟兰花花茶I周后,症状缓解,验血复查报告抗O为182.0 100IU/ML,类风湿因子32.3IU/ML。
权利要求
1.一种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其特征在于以天然瓜萎幼嫩叶及相宜花期植物的野生鲜花为原料经轻度发酵加工而成的轻发酵花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瓜萎叶轻发酵花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原料夏季采摘新鲜的瓜萎幼嫩苗稍,剔除残留杂物及不健康的料叶,同时采摘花苞初放的一种或多种鲜花备用; (2)自然散湿经上述精选的鲜料薄层摊晾于平面器具上,置通风处,让其自然失水,同时将采摘下的鲜花摊凉; (3)揉捻、整形将失水后的鲜料进行揉捻,鲜叶略出汁,且呈索条状; (4)发酵将索条状的茶胚平摊于托盘上,平摊厚度3-6cm,其上覆盖半干的湿布,然后置入调温调湿箱内发酵,氧化茶多酚,要求,箱内湿度为70%-90%,温度为26°C -32°C,发酵时间为8-20 min ; (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胚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干燥,干燥温度90°C_140°C,干燥时间5_6min ; (6)摇青将步骤(5)烘干的热茶料,趁热用干净的方形布巾兜起,拎起四角用力摇捋,至松脆的叶缘红边清除,茶色均匀止,然后让其自然冷却; (7)拉火经摇青后的茶叶让其自然冷却后再进行拉火处理,轻火快焙处理将茶胚温度抬升到高于室温5°C ; (8)窨配茶胚与鲜花按重量比为I:(O. 4-0.6)的比例,取步骤(7)拉火后的茶胚与摊凉后的鲜花进行间隔分层堆放窨配,要求一层茶胚一层鲜花间隔分层堆放,总堆放厚度10-30厘米,窨配温度35-45°C,窨配时间5_10小时; (9)回焙经上述窨配的花茶再经100-120°C回火烘焙10-2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10)分级将上述完工的花茶,捡去梗杂,按茶叶大小、长短、圆扁、轻重,粗细等规格进行分级处理; (11)将分级好的茶叶按普通茶叶的常规要求进行包装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及窨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所述的鲜花选自紫藤花、红叶李、金粟兰花、鸢尾花、荭草花、香寥花、小叶女贞、木香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发酵温度30°C,湿度 80%,时间 15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瓜萎叶轻发酵花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干燥箱内干燥温度100°c,干燥时间6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瓜蒌叶轻发酵花茶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采摘新鲜的瓜蒌幼嫩苗稍,让其自然散湿,然后再经揉捻、整形,轻发酵,干燥,摇青,拉火处理后此为茶胚,再与适时采摘待窨制的鲜花按比例混合窖制,发酵茶胚与鲜花窨制后自然降至室温,将其分级包装成品。本发明的轻发酵瓜蒌花茶具有暖胃、养胃、促血液中脂肪代谢,消食解腻及清热,消暑,利水解毒、活血散瘀等等作用,本发明原材料成本低,适应了变废为宝的节能环保社会需求,丰富了发酵窨制茶的品种。
文档编号A23F3/34GK102613358SQ20121008785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何家庆 申请人:何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