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60754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农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全发酵茶,具有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利尿、消除水肿、強壮心肌功能等功效,为世界消费者所喜爱。传统的红茶加工エ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エ序,生产效率较低。冷泡红茶ロ感圆润、解暑,已在欧美等国盛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红茶消费量的回升,人们对冷泡红茶的需求愈来愈迫切。目前冷泡红茶是将红茶粉碎后加工成袋泡红茶,茶 汤较混浊,ロ感欠清爽;由于细胞壁未能充分破坏,以冷水浸泡时所需时间长,消费者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解决了目前冷泡红茶产品冷泡性能及饮用品质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加工包括原料、萎凋、冷冻粉碎、发酵、干燥、包装、成品。(I)选择新鮮的茶叶片为加工原料,采用自然萎凋法将待加工茶叶进行萎凋,即将鲜茶摊铺为2cm 5cm厚,萎凋温度为15°C 27°C,使鲜茶的含水率降至45% 55% ;
(2)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冷冻粉碎,将萎凋的茶叶速冻至-45°C -80°C,再将其粉碎至颗粒大小在O. I μ m 10 μ m ;
(3)粉碎后的茶粉颗粒进行发酵,采用添加复合酶与通气相结合的发酵方法,将冷冻粉碎的茶粉于1°C 5°C解冻,向茶粉表面均喷洒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液,使茶粉含水率达55% 70%、纤维素酶量为15 Uバg茶) 30 Uバg茶)、果胶酶量为5U/ (g茶) 9U/ (g茶);通气量为50g/ (L茶· h) 90g/ (L茶· h),相対湿度为85% 96%,发酵温度为23°C 30°C,发酵时间为I. 2h I. 8h ;
(4)发酵后的茶粉进行干燥,采用流态化干燥法对发酵后的茶粉干燥,先用温度为110°C 13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5min 7min,再用温度为80°C 95°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至含水率5%以下;
(5 )步骤(4 )后的茶粉按定量要求装于茶叶滤袋中并封ロ;再将其装入铝塑包装袋中,抽真空至绝对真空度20kPa 50kPa后封ロ,即为冷泡红茶成品。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显著优点(I)较传统红茶的制茶エ艺省去了揉捻エ序,简化了加工エ序;采用流态化干燥,明显缩短了生产时间;(2)冷冻粉碎实现了鲜茶叶片的微粉碎,添加复合酶的通气发酵,使茶叶细胞充分破碎,提高了发酵的均匀性,保证了产品冷溶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加工包括原料、萎凋、冷冻粉碎、发酵、干燥、包装、成品。(I)选择新鮮的茶叶片为加工原料,采用自然萎凋法将待加工茶叶进行萎凋,即将鲜茶摊铺为2cm 5cm厚,萎凋温度为15°C 27°C,使鲜茶的含水率降至45% 55% ;
(2)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冷冻粉碎,将萎凋的茶叶速冻至-45°C -80°C,再将其粉碎至颗粒大小在O. I μ m 10 μ m ;
(3)粉碎后的茶粉颗粒进行发酵,采用添加复合酶与通气相结合的发酵方法,将冷冻粉碎的茶粉于1°C 5°C解冻,向茶粉表面均喷洒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液,使茶粉含水率达55% 70%、纤维素酶量为15 Uバg茶) 30 Uバg茶)、果胶酶量为5U/ (g茶) 9U/ (g茶);通气量为50g/ (L茶· h) 90g/ (L茶· h),相対湿度为85% 96%,发酵温度为 23°C 30°C,发酵时间为I. 2h I. 8h ;
(4)发酵后的茶粉进行干燥,采用流态化干燥法对发酵后的茶粉干燥,先用温度为110°C 13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5min 7min,再用温度为80°C 95°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至含水率5%以下。(5)步骤(4)后的茶粉按定量要求装于茶叶滤袋中并封ロ ;再将其装入铝塑包装袋中,抽真空至绝对真空度20kPa 50kPa后封ロ,即为冷泡红茶成品。具体实施过程
实施例I
I.原料采用新鮮的茶叶片为加工原料。2.萎凋将鲜茶摊铺为2cm厚,温度为15°C,使鲜茶的含水率降至55%。3.冷冻粉碎将萎凋的茶叶速冻至_80°C,采用高速粉碎机将其粉碎至O. I μ m。4.发酵将冷冻粉碎的茶粉于TC解冻,向茶粉表面均喷洒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液,使茶粉含水率达70%、纤维素酶量为15 Uパg茶)、果胶酶量为5Uパg茶);通气量为50gバL茶· h),相対湿度为85%,发酵温度为23°C,发酵时间为I. 8h。5.干燥先用温度为13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5min,再用温度为8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至含水率5%以下。6.包装及成品按定量要求将红茶粉装于茶叶滤袋中并封ロ;再将其装入铝塑包装袋中,抽真空至绝对真空度20kPa后封ロ,即为冷泡红茶成品。实施例2
I.原料采用新鮮的茶叶片为加工原料。2.萎凋将鲜茶摊铺为4cm厚,温度为21 °C,使鲜茶的含水率降至50%。3.冷冻粉碎将萎凋的茶叶速冻至_60°C,采用高速粉碎机将其粉碎至4 μ m。4.发酵将冷冻粉碎的茶粉于3°C解冻,向茶粉表面均喷洒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液,使茶粉含水率达62%、纤维素酶量为23U/ (g茶)、果胶酶量为7U/ (g茶);通气量为70g/ (L茶· h),相対湿度为90%,发酵温度为27 0C,发酵时间为I. 5h。5.干燥先用温度为12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6min,再用温度为9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至含水率5%以下。
6.包装及成品按定量要求将红茶粉装于茶叶滤袋中并封ロ;再将其装入铝塑包装袋中,抽真空至绝对真空度40kPa后封ロ,即为冷泡红茶成品。实施例3
I.原料采用新鮮的茶叶片为加工原料。2.萎凋将鲜茶摊铺为5cm厚,温度为27°C,使鲜茶的含水率降至45%。3.冷冻粉碎将萎凋的茶叶速冻至-45 °C,采用高速粉碎机将其粉碎至10 μ m。4.发酵将冷冻粉碎的茶粉于5°C解冻,向茶粉表面均喷洒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液,使茶粉含水率达55%、纤维素酶量为30U/ (g茶)、果胶酶量为9U/ (g茶);通气量为90g/(L茶· h),相对湿度为96%,发酵温度为30°C,发酵时间为I. 2h。5.干燥先用温度为11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7min,再用温度为95°C的热 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至含水率5%以下。6.包装及成品按定量要求将红茶粉装于茶叶滤袋中并封ロ;再将其装入铝塑包装袋中,抽真空至绝对真空度50kPa后封ロ,即为冷泡红茶成品。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加工包括原料、萎凋、冷冻粉碎、发酵、干燥、包装、成品。
(1)选择新鮮的茶叶片为加工原料,采用自然萎凋法将待加工茶叶进行萎凋,即将鲜茶摊铺为2cm 5cm厚,萎凋温度为15°C 27°C,使鲜茶的含水率降至45% 55% ; (2)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冷冻粉碎,将萎凋的茶叶速冻至_45°C -80°C,再将其粉碎至颗粒大小在O. I μ m 10 μ m ; (3)粉碎后的茶粉颗粒进行发酵,采用添加复合酶与通气相结合的发酵方法,将冷冻粉碎的茶粉于TC 5°C解冻,向茶粉表面均喷洒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液,使茶粉含水率达55% 70%、纤维素酶量为15 Uバg茶) 30 Uバg茶)、果胶酶量为5U/ (g茶) 9U/ (g茶);通气量为50g/ (L茶· h) 90g/ (L茶· h),相対湿度为85% 96%,发酵温度为23°C 30°C,发酵时间为I. 2h I. 8h ; (4)发酵后的茶粉进行干燥,采用流态化干燥法对发酵后的茶粉干燥,先用温度为110°C 130°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5min 7min,再用温度为80°C 95°C的热空气流态化干燥茶粉至含水率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后的茶粉按定量要求装于茶叶滤袋中并封ロ ;再将其装入铝塑包装袋中,抽真空至绝对真空度20kPa 50kPa后封ロ,即为冷泡红茶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泡红茶的加工方法,将鲜茶萎凋后,经冷冻超微粉碎、添加复合酶后通气发酵、二级流态化干燥、真空包装,制得冷泡红茶。本发明省去了传统红茶加工的揉捻工序,加工工艺的连续性好,效率高,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产品的冷浸泡性能好、汤色明亮、风味佳。
文档编号A23F3/10GK102742683SQ20121026187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安凤平, 宋洪波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