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its序列鉴定黄芪及其混伪品的方法

文档序号:51231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its序列鉴定黄芪及其混伪品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ITS序列鉴定黄芪及其混伪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总DNA的提取;2)以步骤1)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使用SEQ?ID?NO1和2所示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3)PCR产物直接测序;4)序列拼接、对比,建立NJ树,鉴别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本发明首次运用ITS序列鉴别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显著、实用性强,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别开中黄芪及其混伪品,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种利用ITS序列鉴定黄芪及其混伪品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来源品种鉴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ITS序列鉴定黄芪及其混伪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黄芪是我国常用大众药材之一,2010版药典收录记载,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英黄苗(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肝、利尿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0003]黄芪属品种繁多,资源分布广泛,且2010版药典收录的中药黄芪来源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属渐危种,虽然近几年中药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仍有供不应求的状况发生。市场上关于黄芪的伪品,主要有华黄芪、土黄芪、紫花苜蓿、斜茎黄芪等,部分伪品含有生物碱等,误服后果严重。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对植物资源保护及药用植物安全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鉴定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药材的鉴别上。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热门、前沿的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发明以ITS序列为条形码,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准确鉴别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为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ITS序列鉴别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
[0005]具体步骤如下:1)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总DNA的提取;2)以步骤I)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使用ITS4R和ITS5F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3) PCR产物直接测序;4)序列拼接、对t:匕,建立Neighbor Joining Tree (NJ树),鉴别中药黄苗及其混伪品。
[0006]其中,PCR反应体系以25 μ I计为:
[0007]
【权利要求】
1.一种鉴定黄芪及其混伪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的总DNA;2)以步骤I)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使用SEQID N0.1和2所示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 3)PCR产物直接测序; 4)序列拼接、对比,建立NJ树,鉴别中药黄芪及其混伪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反应体系以25ul计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反应条件为:94°C5min ;94°Clmin、50oC lmin、72DC 1.5min+3s/cycle,30cycles:72°C 7min。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在鉴定黄芪及其混伪品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C12Q1/68GK104004819SQ20131006041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黄林芳, 林余霖, 郑司浩, 陈士林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