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1458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将竹笋材料粉碎成粉末,经过酶解后的粉末过滤漂洗干净,放入离心机中脱水,然后干燥,最后超微粉碎。该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能有效的利用竹笋加工企业废弃的笋头笋壳为原料制备,加工后可得到的膳食纤维粉水不溶性纤维含量≥70%,持水力≥8g/g、溶胀力≥10ml/g、粒度≤400目。
【专利说明】一种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简称DF)系批在人体内难以被酶消化的高分子多糖类物质的总称。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人体从食物中摄取膳食纤维不足,会导致常见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肌梗塞等,还会导致阑尾炎、缺血性心脏病、结肠癌、胆囊炎、便秘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1n, WHO)建议TDF的摄入量下限为每人每天27.0克,上限为每人每天40.0克。199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性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每人日摄入膳食纤维为13.3克。低收入组为15.1克,中收入组为13.2克,高收入组为11.5克。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人均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为13.3克,大大低于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最低警戒线(27克),因此迫切需要从特定的食品中补充膳食纤维。
[0003]我国居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增加,而谷类(尤其是粗粮)、薯类和蔬菜的摄入量降低,有可能出现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问题。1993年2月9日,我国国务院颁发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由于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而造成的“文明病”已在我国出现。因此,现阶段开展膳食纤维的研究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而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0004]由于我国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资源培育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笋用林和笋竹两用丰产培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的竹笋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有了显著增加。据行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10年我国鲜竹笋年产量将超过320万吨。但目前鲜竹笋仍然主要是鲜销、制成清水罐头笋和笋干,产品都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竹笋加工中产生大量废弃物,一般占50%以上,这些尚未利用的“下脚料”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膳食纤维成分,再利用的潜力很大,若废弃还会产生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酶解发从竹笋中提取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
[0007]第一步粉碎,将竹笋材料粉碎成20目大小的粉末,
[0008]第二步淀粉酶解,向粉末加入相对其重量四倍的水,加入100?300U/克的淀粉酶,酶解温度是40?70°C,pH5.0?7.5,时间0.5?2小时,
[0009]第三步蛋白酶解,将淀粉酶解好的粉末过滤漂洗干净,向漂洗干净的粉末相对其重量四倍的水,加入250?800U/克的中性蛋白酶,酶解温度是30?60°C,pH5.0?7.5,时间1?3小时,
[0010]第四步干燥,将经过酶解的粉末过滤漂洗干净,放入离心机中脱水,然后真空干燥到水分含量10%,
[0011]第五步超微粉碎。
[00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四步超微粉碎中,将膳食纤维粉碎至400目以上。
[0013]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14]该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能有效的利用竹笋加工企业废弃的笋头笋壳为原料制备,加工后可得到的膳食纤维粉水不溶性纤维含量> 70%,持水力> 8g/g、溶胀力彡10ml/g、粒度彡400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制备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原料采用竹笋加工企业废弃的笋头笋壳,具体步骤如下:
[0016]首先将笋头笋壳洗净、切碎至20目,然后加入是原料重量4倍量的水搅拌,升温到40°C,调节PH值为PH7.5,加入200U/克的淀粉酶,酶解1小时。接着淀粉酶酶解后的竹笋渣,过滤、漂洗,加入4倍量的水搅拌,升温到45°C,调节PH值为PH7.5,加入500U/克的中性蛋白酶,酶解3小时。然后中性蛋白酶酶解后的竹笋渣经过过滤、漂洗、离心脱水,在真空干燥到水分含量10%。再将干燥后的粉末用机械粉碎到40?60目。将得到的粗颗粒粉末用气流超微粉碎到400目以上,得到竹笋膳食纤维粉。
[0017]竹笋膳食纤维不是以竹笋的可食部份为原料,而是以竹笋生产企业废弃的笋头笋壳为原料制备,使竹笋的可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生产的竹笋膳食纤维的成本低。本发明的竹笋膳食纤维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混合酶解提取工艺,去除了竹笋中的淀粉及蛋白质成分,使成品的持水性及吸油性大大优于普通的膳食纤维产品,同时膳食纤维的纯度也显著优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竹笋膳食纤维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气流超微粉碎技术,使产品的粒度达到400目以上,提高了膳食纤维产品和适口性,入口无残渣,从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可作为膳食补充剂、药品填充剂、功能性食品等。
[0018]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制备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原料采用竹笋加工企业废弃的笋头笋壳,具体步骤如下:
[0019]首先将笋头笋壳洗净、切碎至20目,然后加入是原料重量4倍量的水搅拌,升温到50°C,调节PH值为PH5.0,加入300U/克的淀粉酶,酶解0.5小时。接着淀粉酶酶解后的竹笋渣,过滤、漂洗,加入4倍量的水搅拌,升温到30°C,调节PH值为PH5.0,加入800U/克的中性蛋白酶,酶解1小时。然后中性蛋白酶酶解后的竹笋渣经过过滤、漂洗、离心脱水,在真空干燥到水分含量10%。再将干燥后的粉末用机械粉碎到40?60目。将得到的粗颗粒粉末用气流超微粉碎到400目以上,得到竹笋膳食纤维粉。
[0020]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本实施例制备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原料采用竹笋加工企业废弃的笋头笋壳,具体步骤如下:
[0021 ] 首先将笋头笋壳洗净、切碎至20目,然后加入是原料重量4倍量的水搅拌,升温到70°C,调节PH值为PH6.5,加入100U/克的淀粉酶,酶解2小时。接着淀粉酶酶解后的竹笋渣,过滤、漂洗,加入4倍量的水搅拌,升温到60°C,调节PH值为PH6.0,加入250U/克的中性蛋白酶,酶解3小时。然后中性蛋白酶酶解后的竹笋渣经过过滤、漂洗、离心脱水,在真空干燥到水分含量10%。再将干燥后的粉末用机械粉碎到40?60目。将得到的粗颗粒粉末用气流超微粉碎到400目以上,得到竹笋膳食纤维粉。
【权利要求】
1.一种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粉碎,将竹笋材料粉碎成20目大小的粉末, 第二步淀粉酶解,向粉末加入相对其重量四倍的水,加入100?300U/克的淀粉酶,酶解温度是40?70°C,pH5.0?7.5,时间0.5?2小时, 第三步蛋白酶解,将淀粉酶解好的粉末过滤漂洗干净,向漂洗干净的粉末相对其重量四倍的水,加入250?800U/克的中性蛋白酶,酶解温度是30?60°C,pH5.0?7.5,时间I?3小时, 第四步干燥,将经过酶解的粉末过滤漂洗干净,放入离心机中脱水,然后真空干燥到水分含量10%, 第五步超微粉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竹笋膳食纤维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超微粉碎中,将膳食纤维粉碎至400目以上。
【文档编号】A23L1/308GK104286878SQ20131031254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0日
【发明者】陈永健, 吴良如, 高贵宾 申请人:浙江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