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26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包括机架、砂糖储料筒、输送振动器、定量混合筒、称重装置、缓冲主筒、溶糖罐、管路、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本发明采用了集约化生产工艺,对食品加工产业链中重要成分果糖原浆进行规模化生产,将果糖原浆溶糖过程中温度、流量、搅拌方式、溶糖时间、贮存时效等技术性能,实现科学、合理的把控,改变了传统溶糖工艺中依赖于人工的局面,提高了果糖原浆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的单位能耗,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环境,确保了整个食品加工产业链质量的提升。
【专利说明】一种果糖原浆溶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果糖原浆溶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果糖原浆溶糖,是食品生产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工艺,随着倡导绿色食品、绿色工艺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以节能、低耗、高效的现代加工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果糖原浆溶糖技术已成为食品工业、科研院所以及与之相关行业关注的课题。
[0003]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相关产品的研发,果糖原浆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传统的人工搅拌、火炉溶糖的方法,已被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所取代,但目前真正能够做到规模化生产的流水线尚属不多。
[0004]由于果糖原浆的溶糖过程,其形成机理是一个从游离颗粒分子向葡萄糖分子转化过程,不仅过程缓慢需要足够的形成时效,而且还得考虑整体工艺中隧道式管路间的传输流动性,时效越长葡萄糖分子的成熟度越高、分子链越长,产品质量越好,但是在管路内的传输流动性则越差,容易发生管路内的沉积和堵塞,尤其是在阀口部位。
[0005]能耗大,效率低、焦化、管路易堵塞、工人劳动强度高、产品口感差等,所有这些不良现象都源自于对果糖原浆溶糖过程中温度、流量、搅拌方式、贮存时效的把控,传统的果糖原浆溶糖工艺大都依赖人工的经验值,由于果糖原浆涉及到许多下游相关产品的生产,是整个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下游产品的生产命脉。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现有加工技术存在的缺陷和果糖原浆的溶糖特性,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节能、低耗、高效的果糖原浆溶糖装置。
[000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包括机架、砂糖储料筒、输送振动器、定量混合筒、称重装置、缓冲主筒、溶糖罐、管路、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的机架为一个四层框架结构,第一层为砂糖送料层,第二层为储料筒安装层,第三层为砂糖下料层,第四层为砂糖溶糖层,每层均设有操作平台;
所述的砂糖储料筒为圆筒体构造,在其下端设置有漏斗状出料口,砂糖储料筒的上端口置于机架的第一层平台上,与第一层平台呈地埋式连接,并设置有筒盖和落料滤网,下端口置于机架的第二层平台上,在砂糖储料筒的侧面环状分布有一组应急物料疏通口 ;
所述的输送振动器为往复式振动结构,设置于砂糖储料筒出料口的下方,输送振动器配有给糖槽、传输平台、漏斗、托辊和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包括速度传感器、变频调速装置、电机;
所述的定量混合筒设置于机架第三层平台,在输送振动器的下方,为一有底有盖圆筒体结构,内设有搅拌机构,定量混合筒的侧面设置有葡萄糖进料管和食用水进料管,分别与控制阀相连接,在其底部排放口同样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的缓冲主筒为圆筒形结构,设置于定量混合筒的下方,其上端口与定量混合筒排放口的控制阀相连接,下端口与输出总管上的控制阀相连接;
所述的称重装置设置于定量混合筒和缓冲主筒之间,为压力传感式电子电子秤;所述的溶糖罐为圆筒体状,外部设置有固定框架,设置于机架第四层平台,其上部分设有缓冲分筒,在其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在圆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圆形顶盖,顶盖与圆筒体间由密封圈密闭,顶盖上设置有液位显示器、压力显示器、温度显示器和压力保险阀,在圆筒罐体的侧面设置有观测舷窗,在圆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物料管和蒸汽管分别与外界控制阀相连接,在圆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与外界控制阀相连接;
所述的管路包括水管、蒸汽管、进料管、出料管和控制阀;
所述的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温控仪、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泵、伺服电机、微机处理器和操作台。
[0008]所述的砂糖储料筒下端设置的漏斗状出料口,可以是单个设置,也可以是多个并列设置。
[0009]所述的溶糖罐为组合式设置,即若干个溶糖罐与缓冲筒排放口的输出总管间呈并联连接。
[0010]所述的机架、砂糖储料筒、输送振动器、定量混合筒、称重装置、缓冲筒、溶糖罐、管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并在与原料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不沾涂层。
[0011 ] 所述的控制阀有手动控制阀、气动控制阀、液压控制阀和电磁控制阀。
[0012]所述的蒸汽为过饱和蒸汽。
[0013]所述的操作台设置在机架的第四层平台。
[0014]本发明采用了集约化生产工艺,对食品加工产业链中重要成分果糖原浆进行规模化生产,将果糖原浆溶糖过程中温度、流量、搅拌方式、溶糖时间、贮存时效等技术性能,实现科学、合理的把控,改变了传统溶糖工艺中依赖于人工的局面,提高了果糖原浆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的单位能耗,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环境,确保了整个食品加工产业链质量的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俯视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示意(俯视)图。
[0016]其中:1 一机架一层;2 —砂糖储料筒;3 —落料滤网;4 一机架二层;5 —定量混合筒;6 —葡萄糖进料管;7 —机架三层;8 —食用水进料管;9 一缓冲主筒;10 —输出总管;11—固定框架;12—顶盖;13—溶糖罐体;14—控制阀;15—支脚;16-压力保险阀;17_观察舷窗;18_应急物料疏通口 ;19_输送振动器;20_机架四层;21_缓冲分筒;22_输出阀;23-称重装置;24-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果糖原浆溶糖,是食品生产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工艺,随着倡导绿色食品、绿色工艺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以节能、低耗、高效的现代加工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果糖原浆溶糖技术已成为食品工业、科研院所以及与之相关行业关注的课题。
[0018]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相关产品的研发,果糖原浆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传统的人工搅拌、火炉溶糖的方法,已被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所取代,但目前真正能够做到规模化生产的流水线尚属不多。
[0019]由于果糖原浆的溶糖过程,其形成机理是一个从游离颗粒分子向葡萄糖分子转化过程,不仅过程缓慢需要足够的形成时效,而且还得考虑整体工艺中隧道式管路间的传输流动性,时效越长葡萄糖分子的成熟度越高、分子链越长,产品质量越好,但是在管路内的传输流动性则越差,容易发生管路内的沉积和堵塞,尤其是在阀口部位。
[0020]能耗大,效率低、焦化、管路易堵塞、工人劳动强度高、产品口感差等,所有这些不良现象都源自于对果糖原浆溶糖过程中温度、流量、搅拌方式、贮存时效的把控,传统的果糖原浆溶糖工艺大都依赖人工的经验值,由于果糖原浆涉及到许多下游相关产品的生产,是整个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下游产品的生产命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发明以图1所示的四层机架结构作为最佳实施例说明具体实施方法:
由图1可见,本发明采用了高位原料输入、低位产品输出的方法,将砂糖原料电梯输送至机架一层I操作平台,由于砂糖储料筒2上端口与平台呈地埋式连接,所以很重的糖包可以轻松的予以倾泻式下料,比起传统人工作业,由于糖包很重而采用锅边割包的方法,不但人力节约,而且砂糖的包装袋也可重复再利用,砂糖储料筒2上端口设置有落料滤网3和筒盖以防止人员、异物落入砂糖储料筒2。
[0022]砂糖储料筒2下端的漏斗状出料口便于砂糖出料,在其下方设置的输送振动器19为往复式振动结构,有利于砂糖的均衡输入至定量混合筒5和砂糖储料筒2内的余料均衡下落,避免砂糖的结块和堵塞通路,此外,在砂糖储料筒的侧面环状分布有一组应急物料疏通口 18,以确保通路的畅通。
[0023]如需要多路输出流水线的,砂糖储料筒2下端的漏斗状出料口可设置成多个并列,图3所表示的是双路输出装置。
[0024]定量混合筒5设置于机架的第三层平台,在输送振动器19的横向往复式摆动作用下,砂糖被层层输入至定量混合筒5内,筒内设置的回旋式搅拌机构将砂糖层在定量混合筒5内均匀地平铺,同时称重装置22上的压力传感器开启,将重量参数传输至操作台24,在砂糖重量参数达到设定值后,操作系统发出指令,输送振动器19停止工作,系统开启葡萄糖进料管6和食用水进料管8的控制阀,在混合液重量参数达到设定值后,称重装置22再将总重量参数传输至操作台24,葡萄糖进料管6和食用水进料管8的控制阀关闭,砂糖按照设计要求的配比浓度、溶解度、压力值、温度值和时效值,进行砂糖原浆的初溶解。
[0025]由于下游产品的种类不同,溶剂和添加物的设计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水、葡萄糖液、香精香料等等,一般以液体的流动性和挂壁性来设定,在达到设定值后,根据操作台24的指令,打开定量混合筒底部排放口的控制阀,将溶解的砂糖原液排放至缓冲主筒9内,再经由输出总管10分配至各个溶糖罐体13上方的缓冲分筒21内,在输出总管10和各个并联的缓冲分筒21管路内均设置有控制阀,直到将各溶糖罐体13灌至安全容积标识线为止,关闭溶糖罐顶盖12上的控制阀。[0026]操作台24控制系统进入溶糖罐体13的增压、加热、搅拌、保压、时效等系列溶糖程序,然后开启溶糖罐体13底部的出料管上控制阀,利用溶糖罐体13内的压力将果糖原浆通过连接管路排放至下游产品生产线的原料输入端口,或者是果糖原浆储存罐备用。
[0027]本发明采用了集约化生产工艺,对果糖原浆进行规模化生产,利用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对整个生产环节中的温度、液位、压力、速度、流程等技术参数,进行全程化、综合化、数字化操控,克服了传统技术中人工操作所带来的技术障碍,使得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闻。
[0028]本发明对砂糖储料筒2下端的漏斗状出料口采用了多个并列设置;将溶糖罐设计成组合式模式,即若干个溶糖罐与缓冲筒排放口的输出总管间呈并联连接,其目的在于:本发明在考虑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又可以适用于企业的小批量、多平种生产,本发明不仅可用于果糖原浆的溶糖,也适用于食品加工业的其他液体类产品的生产和半加工,如八宝粥、米糊、饮料等等。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还可有其他的结构变化,只要是依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包括机架、砂糖储料筒、输送振动器、定量混合筒、称重装置、缓冲主筒、溶糖罐、管路、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架为一个四层框架结构,第一层为砂糖送料层,第二层为储料筒安装层,第三层为砂糖下料层,第四层为砂糖溶糖层,每层均设有操作平台; 所述的砂糖储料筒为圆筒体构造,在其下端设置有漏斗状出料口,砂糖储料筒的上端口置于机架的第一层平台上,与第一层平台呈地埋式连接,并设置有筒盖和落料滤网,下端口置于机架的第二层平台上,在砂糖储料筒的侧面环状分布有一组应急物料疏通口 ; 所述的输送振动器为往复式振动结构,设置于砂糖储料筒出料口的下方,输送振动器配有给糖槽、传输平台、漏斗、托辊和动力控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包括速度传感器、变频调速装置、电机; 所述的定量混合筒设置于机架第三层平台,在输送振动器的下方,为一有底有盖圆筒体结构,内设有搅拌机构,定量混合筒的侧面设置有葡萄糖进料管和食用水进料管,分别与控制阀相连接,在其底部排放口同样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的缓冲主筒为圆筒形结构,设置于定量混合筒的下方,其上端口与定量混合筒排放口的控制阀相连接,下端口与输出总管上的控制阀相连接; 所述的称重装置设置于定量混合筒和缓冲主筒之间,为压力传感式电子秤; 所述的溶糖罐为圆筒体状,外部设置有固定框架,设置于机架第四层平台,其上部分设有缓冲分筒,在其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在圆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圆形顶盖,顶盖与圆筒体间由密封圈密闭,顶盖上设置有液位显示器、压力显示器、温度显示器和压力保险阀,在圆筒罐体的侧面设置有观测舷窗,在圆筒体的上端设置有溶剂管和蒸汽管分别与外界控制阀相连接,在圆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与外界控制阀相连接; 所述的管路包括水管、蒸汽管、进料管、出料管和控制阀; 所述的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温控仪、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泵、伺服电机、微机处理器和操作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糖储料筒下端设置的漏斗状出料口,可以是单个设置,也可以是多个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糖罐为组合式设置,即若干个溶糖罐与缓冲筒排放口的输出总管间呈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砂糖储料筒、输送振动器、定量混合筒、称重装置、缓冲筒、溶糖罐、管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并在与原料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不沾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有手动控制阀、气动控制阀、液压控制阀和电磁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为过饱和蒸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糖原浆溶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台设置在机架的第四层平台。
【文档编号】A23G3/04GK103749878SQ20131074855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陈汉炎, 汪国富, 周建良, 陈宝根, 崔辰鑫 申请人: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