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型炒茶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型炒茶机,包括机壳、滚筒锅、支撑导轮和电机,滚筒锅位于机壳内,滚筒锅下方有电热阻箱,支撑导轮分别位于在滚筒锅下方的两侧并且安装在对应位置的机壳上,所述的滚筒锅通过电机带动轴承,轴承通过皮带带动滚筒锅转动;所述的风机位于滚筒锅尾部端面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热量来源由原来的燃料供给变成电能供给,一方面可以精确地调节滚筒锅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
【专利说明】一种电热型炒茶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热型炒茶机。
【背景技术】
[0002]茶作为我国一种传统饮料,自古以来都非常受国人喜爱,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炒茶是茶叶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它主要起去水、紧条、定型和提香等作用。目前,传统炒干机传统炒茶机多用于燃料进行加热,其缺点是:1、运用燃料燃烧提供热量,其加热温度很难恒定,低于某些茶叶加工过程中对温度要求很严格的茶叶,无法加工;2_燃料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电热型炒茶机。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电热型炒茶机,包括机壳、滚筒锅、电热阻箱、支撑导轮、电机和风机,滚筒锅位于机壳内,滚筒锅下方有电热阻箱,支撑导轮分别位于在滚筒锅下方的两侧并且安装在对应位置的机壳上,所述的滚筒锅通过电机带动轴承,轴承通过皮带带动滚筒锅转动;所述的风机位于滚筒锅尾部端面外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热量来源由原来的燃料供给变成电能供给,一方面可以精确地调节滚筒锅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使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其中:1-机壳,2-滚筒锅,3-电热阻箱,4_支撑导轮,5-电机,6_轴承,7-皮带,8-风机。【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0]—种电热型炒茶机,包括机壳1、滚筒锅2、电热阻箱3、支撑导轮4、电机5和风机8,滚筒锅2位于机壳I内,滚筒锅2下方有电热阻箱3,支撑导轮4分别位于在滚筒锅2下方的两侧并且安装在对应位置的机壳I上,滚筒锅2通过电机5带动轴承6,轴承6通过皮带7带动滚筒锅2转动;风机8位于滚筒锅2尾部端面外侧。
[0011 ] 工作时,先将电机5和风机6打开,然后在打开电热阻箱3,待滚筒锅2内的温度达到茶叶煎炒时需要的温度并恒定时,放入茶叶即可。
[001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本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热型炒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I)、滚筒锅(2)、电热阻箱(3)、支撑导轮(4)、电机(5)和风机(8),滚筒锅(2)位于机壳(I)内,滚筒锅(2)下方有电热阻箱(3),支撑导轮(4)分别位于在滚筒锅(2)下方的两侧并且安装在对应位置的机壳(I)上,所述的滚筒锅(2)通过电机(5)带动轴承(6),轴承(6)通过皮带(7)带动滚筒锅(2)转动;所述的风机(5)位于滚筒锅(2)尾部端面外侧。
【文档编号】A23F3/06GK203709170SQ20132079735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张光辉 申请人:都匀市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