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4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是利用野木瓜、成型料和辅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复配、造粒、烘烤、熟化、提香工艺制备而得的野木瓜系列茶产品。其野木瓜是预制成的干粉料或浆料;成型料是具有一定粘接作用的粉质原料或浆料,如:小麦面粉、玉米面粉、荞麦粉等;辅料是含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如:玫瑰花粉、红枣粉、枸杞粉、灵芝粉等。其制作工艺简洁,设备要求较低,加工时间短,整个加工工艺流程易于实现自动化,各功效成分间可以合理地任意复配,最终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可得到有效的保持和释放,产品的色泽分明,茶汤清澈、香味醇厚,有效成分的特征风味突出。
【专利说明】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类保健食品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以野木瓜为原料,配以其它功能性原辅料生产的一种野木瓜颗粒茶。
【背景技术】
[0002] 野木瓜集药食两用和观赏于一身。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产专业委员会授予贵州省正安县“中国野木瓜之乡”称号,野木瓜具有丰富的种植资源。野木瓜果实中含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高含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优越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较高稳定性,即使在发酵加工后其活性仍然保留原活性的30%左右。其次,野木瓜中维生素种类多、含量高,如:VC含量高于一般栽培水果:3-31倍,VE含量也高于一般水果3~7倍,这两种维生素也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即便是在经高温干燥过的野木瓜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它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抗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抑菌功能;总皂苷具有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且还能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野木瓜干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也较高,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抗菌能力,熊果酸对人体抗衰老、皮肤祛斑、祛色素都有积极作用,在美容护肤品中有广泛应用。野木瓜中的酚类活性成分的功能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野木瓜经高温干燥后还含有多种高含量的功能活性成分(黄酮类、总皂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和酚类等等),这为野木瓜开发需要经过烧烤处理的功能性野木瓜颗粒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003]目前野木瓜在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较多,在食品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相对缺乏。野木瓜作为食品资源方面,到目前为止,其开发程度还有限,如现在市场仅有的野木瓜果肉、果干、果派、饮料、蜜饯和野木瓜果茶。这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了野木瓜本身的强烈酸涩感。如现今市场贵州天楼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的野木瓜果茶,即是将野木瓜直接干制后得到的产品,该产品在饮用前用开水冲泡,另外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糖类物质,否则野木瓜原有的酸涩味涩难为人用接受。这样以来,消费人群就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除此以外,野木瓜速溶固体饮料、野木瓜果醋、果酒等产品也有所研究,但还未达到产业化。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发一系列野木瓜新产品是共同的期待。
[0004]重组颗粒茶是一种利用复配技术将原辅料混合以后,再经造型、熟化和提香等工艺制备而得的新型组合茶。他与传统系列的叶状茶产品具有较大的不同。也与近代的袋泡茶系列产品有明显的差异。重组颗粒茶可以将任何可以用来复合的成分进行全方位的组合,可以将多种营养和功能性成分充分组合,发挥其协同增效作用。是现代社会追求营养与功能于一体的有效手段。比如,在颗粒茶方面,尤其以一苦荞茶系列产品的成功开发最为突出,具有多项成功的产品。专利02113212.7将苦荞原料筛选脱壳、与水调和、糊化成型、晒干切断、烘烤、翻炒定型、检验包装得苦荞茶。200510021064.0由荞麦粉、荞麦麦麸为主要原料,经配料,挤压成型,脱水定型,焙炒(烤)提香,冷却而得到风味突出的荞麦茶。同样,201210522217.X利用精选苦荞茶,清洗,粉碎成粉末;精选枸杞、大枣,烘干后粉碎;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搅拌成湿粉状,皂化两次;挤压成型;烘干;培炒;质检,真空包装得成品。此外还有枸杞、黄精、灵芝、玫瑰等与苦荞相复合的系列苦荞茶重组产品。然而,荞麦茶虽好但它的保健作用并不十分全面,它不具有抗氧化功能,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为此,特提供了本发明的一种以野木瓜和成型辅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野木瓜颗粒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重组茶技术,充分发挥野木瓜中各种稳定性功能成分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功效成分的复配,开发一类新型的野木瓜系列茶产品,同时也增加野木瓜产品的种类。
[0006]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主要原料为野木瓜、成型料和辅料,原辅料配方为:野木瓜料广5份,成型料f 5份和辅料0-5份;通过复配、造粒、烘烤、熟化、提香工艺制备而得的野木瓜系列颗粒茶产品; 制备步骤:
利用野木瓜、成型料和辅料为主要原料,
首先将野木瓜制成粉料或浆料,也将成型料和辅料制成粉料或浆料。
[0007]将上述制得的野木瓜料,粉料或浆料按重量f 5份与成型料f 5份和辅料0-5份按确定的配方进行复配拌匀,得到复配料。
[0008]向复配料中添加水,搅拌均匀,使水分适中,得到成型料胚。
[0009]将成型料胚利用造粒机或人工压片、切条、成粒,加工成颗粒状野木瓜颗粒茶初产
品O
[0010]将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于8(T10(TC烘干,使颗粒间疏散而颗粒本身不松散,得到野木瓜颗粒茶中间产品。
[0011]将野木瓜颗粒茶中间产品于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2(T50min,使中间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经冷却、衡湿、包装得野木瓜颗粒茶成品。
[0012]野木瓜颗粒茶是一种复配的重组茶系列产品。
[0013]野木瓜颗粒茶制备中,所述的成型料是具有一定粘接作用的粉质原料或浆料。
[0014]所述的粉质原料或浆料是小麦面粉、玉米面粉、荞麦粉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
[0015]辅料是含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
[0016]所述的含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主要是玫瑰花粉、红枣粉、枸杞粉、灵芝粉,但不仅限于以上几种。
[0017]辅料是具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任意复配。
[0018]造粒成型后的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要在80-100?烘干,使颗粒间疏散而颗粒本身不松散,得到野木瓜颗粒茶中间产品。
[0019]烘干得到野木瓜中间产品后,要在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2(T50min,使中间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0020]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首先选用的主要原料为野木瓜,具有成型作用的成型料以及其它具有营养和功能作用的原料,选择的主要原料野木瓜本身具有高含量和较高稳定性的功效成分(如黄酮类、总皂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和酚类等等),同时,主要原料还可以,与多种具有营养和功效作用的辅料(玫瑰花粉、红枣粉、枸杞粉、灵芝粉等等)进行复配,制备具有多种功效作用的系列茶产品。不但可以增加野木瓜茶的种类,也增添了茶类产品的种类。这样制备得到的野木瓜颗粒茶,在不需要添加任何甜味成分下,产品无明显的涩味。同时,产品茶汤清澈,香味浓郁,色泽明亮,可根据所添加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多少来调节不同口味、不同功能的野木瓜颗粒茶,产品还带有特有的酸甜爽口感。产品不添加任何糖,降低了产品饮用时的糖摄入量,能够大大减小特殊消费者的顾及,尽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产品的消费市场。野木瓜颗粒茶最终产品形态可以是造粒成型机或人工压片、切条、成粒加工成各种颗粒状,既可手工进行造粒,也可利用造粒机实现自动机械化造粒,是一类新型的,便于自动化生产的,具有特殊功效作用的功能性野木瓜颗粒茶产品,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将野木瓜制成粉料或浆料,将成型料和辅料制成粉料或浆料。
[0022]将上述制得的野木瓜粉料或浆料与成型料和辅料的粉料或浆料按一定的配方进行复配拌匀,得到复配料。
[0023]向复配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水分适中,得到成型料胚。
[0024]将成型料胚利用造粒机或人工压片、切条、成粒,加工成颗粒状野木瓜颗粒茶初产
品O
[0025]将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于8(T10(TC烘干,使颗粒间疏散而颗粒本身不松散,得到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
[0026]将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于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2(T50min,使中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0027]野木瓜颗粒茶产品最终经冷却、衡湿、包装得成品。
[0028]本发明所提供的野木瓜颗粒茶是一种复配的重组茶系列产品。
[0029]本发明制备野木瓜颗粒茶的主要原料为野木瓜、成型料和辅料。
[0030]本发明制备野木瓜颗粒茶的主要原料野木瓜是预制成的粉料或浆料。
[0031]本发明制备野木瓜颗粒茶的成型料是具有一定粘接作用的粉质原料或浆料(小麦面粉、玉米面粉、荞麦粉等等);
本发明制备野木瓜颗粒茶的辅料是含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玫瑰花粉、红枣粉、枸杞粉、灵芝粉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
[0032]本发明制备野木瓜颗粒茶的辅料是具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复配。
[0033]本发明制备野木瓜颗粒茶原辅料配方为:野木瓜料0-5份),成型料0-5份),辅料(0~5份)。
[0034]本发明最终野木瓜颗粒茶产品形态可以是造粒成型机或人工压片、切条、成粒加工成各种颗粒状。
[0035]本发明造粒成型后的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要在80-100?烘干,使颗粒间疏散而颗粒本身不松散,得到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
[0036]本发明烘干得到野木瓜中产品后,要在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2(T50min,使中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0037]下面由以下实施例详细列出: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8]实施例1
野木瓜粉料制备:野木瓜原料、烘干、粉碎、野木瓜粉料。
[0039]成型料和辅料配备:按小麦粉I份,苦荞粉5份比例配成成型料和辅料。
[0040]野木瓜颗粒茶造粒:野木瓜粉料(I份)+成型料和辅料(I份)、加水混匀、压片成型、切条、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
[0041]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于80°C烘干,然后造粒得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
[0042]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于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35min,使中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0043]野木瓜颗粒茶产品经冷却、衡湿、包装得成品。
[0044]实例2
1.野木瓜粉料制备:野木瓜原料、烘干、粉碎、野木瓜粉料。
[0045]2.成型料和辅料配备:按小麦粉I份,玫瑰干粉I份,红枣I份,枸杞I份比例配成成型料和辅料。
[0046]3.野木瓜颗粒茶造粒:野木瓜粉料(I份)+成型辅料(I份)、加水混匀、压片成型、切条、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
[0047]4.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于75°C烘干,然后造粒得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
[0048]5.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于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40min,使中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0049]6.野木瓜颗粒茶产品经冷却、衡湿、包装得成品。
[0050]实例3
1.野木瓜粉料制备:野木瓜原料、烘干、粉碎、野木瓜粉料。
[0051]2.成型料和辅料配备:按小麦粉I份,苦荞粉I份,玫瑰干粉I份,红枣I份,枸杞I份比例配成成型料和辅料。
[0052]3.野木瓜颗粒茶造粒:野木瓜粉料(I份)+成型辅料(I份)、加水混匀、造粒机造粒、烘干、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
[0053]4.野木瓜颗粒茶中产品于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40min,使中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0054]5.野木瓜颗粒茶产品经冷却、衡湿、包装得成品。
[005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的三个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为野木瓜、成型料和辅料,原辅料配方为:野木瓜料I飞份,成型料I飞份和辅料0-5份;通过复配、造粒、烘烤、熟化、提香工艺制备而得的野木瓜系列颗粒茶产品;制备步骤:(1)利用野木瓜、成型料和辅料为主要原料;(2)首先将野木瓜制成干粉料或浆料,也将成型料和辅料制成粉料或浆料;(3)将上述(2)制得的野木瓜料,粉料或浆料按重量5份与成型料5份和辅料0-5份按确定的配方进行复配拌匀,得到复配料;(4)向复配料中添加水,搅拌均匀,使水分适中,得到成型料胚;(5)将成型料胚利用造粒机或人工压片、切条、成粒,加工成颗粒状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6)将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于80-100?烘干,使颗粒间疏散而颗粒本身不松散,得到野木瓜颗粒茶中间产 品;(7)将野木瓜颗粒茶中间产品于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2(T50min,使中间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经冷却、衡湿、包装得野木瓜颗粒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特征是:野木瓜颗粒茶是一种复配的重组茶系列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征是:野木瓜颗粒茶制备中,所述的成型料是具有一定粘接作用的粉质原料或浆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征是:所述的粉质原料或浆料是小麦面粉、玉米面粉、荞麦粉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征是:辅料是含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征是:所述的含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主要是玫瑰花粉、红枣粉、枸杞粉、灵芝粉,但不仅限于以上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征是:辅料是具有营养成分或功效作用成分的原料或其提取物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任意复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征是:造粒成型后的野木瓜颗粒茶初产品要在8(T10(TC烘干,使颗粒间疏散而颗粒本身不松散,得到野木瓜颗粒茶中间产品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一种野木瓜颗粒茶,其征是:烘干得到野木瓜中间产品后,要在炒锅或烤箱中炒制或烘烤2(T50min,使中间产品熟化,并在炒制或烘烤过程中使野木瓜颗粒茶的香味充分形成。
【文档编号】A23F3/34GK103931835SQ201410130303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张孝刚, 唐玲, 王知松, 蒋智钢, 高瑞萍, 滕钰 申请人:遵义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