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423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沉水樟木屑25%-50%,碳源0.5%-5%,氮源0.05%-0.5%,酵母0.1%-5%,PH调节剂0.5%-2%,二次蒸馏水 余量。所述的培养基中,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50%-60%,PH为6-7,碳源选自玉米粉、葡萄糖或蛋白胨中的一种或多种,氮源选自柠檬酸铵、硫酸铵、麸皮中一种或多种,该培养基的条件符合樟芝菌丝体的生长环境,更加利于樟芝菌丝体的发酵及生长,从而提高樟芝菌丝体的产量及樟芝菌丝体子实体的产量,最终提高樟芝菌三萜类化合物及多糖等生理活性物质的产量。
【专利说明】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培养基,具体涉及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0002]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又称牛樟芝或牛樟燕,研究发现樟芝成分复杂,含有很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保肝、抗癌、解毒、消炎等,对食物中毒等危急病症具有神奇的疗效。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樟芝子实体中含有的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生成,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多糖也具有抗肿瘤活性,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降血糖、平喘、提高动物对缺氧的耐受性及降低血粘度等作用。牛樟芝在台湾亦被称为森林中的红宝石,一直盛有”灵芝之王”的美誉。
[0003]牛樟芝只生长在台湾的保育树种牛樟木上,为台湾特有菇类,也是目前世界是最珍贵的真菌。但野生牛樟芝子实体取得不易,且价格昂贵,且野生牛樟芝子实体三萜类不易萃取出,且萃取成本高。因此,目前业者希望通过实验室人工培养的方式来培养产生大量牛樟菌,以萃取其三萜类成分。目前多数采用固态培养方式以培养出大量牛樟菌菌丝体,但牛樟菌菌丝体生长布满在固态培养基表面后,其生长速度就会开始减慢,因此,如何提高人工培养的牛樟菌的生长速度,提高牛樟菌的产量是值得探讨的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牛樟菌的液态碳氮源培养基。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沉水樟木屑25%-50%,
碳源0.5%-5%,
氮源(λ 05%-0.5%,
酵母0.1%-5%,
PH 调节剂0.5%-2%,
二次蒸馏水余量。
[0006]优选的,所述的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50-60%。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为59%。
[0008]优选的,所述的碳源选自玉米粉、葡萄糖或蛋白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葡萄糖的重量份比为2%。
[0010]优选的,所述的氮源选自柠檬酸铵、硫酸铵、麸皮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氮源为重量比为(1-3): (0.5-2)的硫酸铵及麸皮的混合物。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氮源为0.2%的柠檬酸铵。
[0013]优选的,所述的PH调节剂选自盐酸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0014]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的PH为6-7。
[00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显示,樟芝菌丝体培养的最适条件为:PH为6-7,最适碳源为2%的葡萄糖,最适氮源为0.2%的柠檬酸铵或硫酸铵、麸皮的混合物,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59%左右,因此,本发明按照上述研究结果要将各组分按一定重量比组成樟芝菌的培养基,利于樟芝菌丝体的发酵及生长。
[0016]2.研究显示,利用香樟树木屑培养基进行樟芝试验性栽培时,菌丝体生长缓慢,本发明将一定含水量的沉水樟木屑代替传统的固体培养,而培养基中加入了其他液体成分的适合牛樟菌培养的碳源及氮源培养基等,更适合牛樟菌的发酵及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
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沉水樟木屑25%,
碳源0.5%,
氮源0.05%,
酵母0.1%,
PH调节剂0.5%,
二次蒸馏水余量。
[0019]所述的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50%。
[0020]所述的碳源为玉米粉。
[0021 ] 所述的氮源为柠檬酸铵。
[0022]所述的PH调节剂为盐酸。
[0023]所述的培养基的PH为6。
[0024]实施例2
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沉水樟木屑50%,
碳源5%,
氮源0.5%,
酵母5%,
PH调节剂2%,
二次蒸馏水余量。
[0025]所述的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_60%。
[0026]所述的碳源为蛋白胨。
[0027]所述的氮源为重量比为1:0.5的硫酸铵及麸皮的混合物。
[0028]所述的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0029]所述的培养基的PH为7。
[0030]实施例3
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沉水樟木屑35%,
碳源2%,
氮源0.2%,
酵母2%,
PH调节剂1%,
二次蒸馏水余量。
[0031 ] 所述的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为59%。
[0032]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
[0033]所述的氮源为柠檬酸铵。
[0034]所述的PH调节剂为盐酸。
[0035]所述的培养基的PH为6.5。
[0036]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沉水樟木屑25%-50%, 碳源0.5%-5%, 氮源(λ 05%-0.5%, 酵母0.1%-5%, PH 调节剂0.5%-2%, 二次蒸馏水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 5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樟木屑的含水量为为5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选自玉米粉、葡萄糖或蛋白胨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葡萄的重量份之比为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源选自柠檬酸铵、硫酸铵、麸皮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源为重量比为(1-3):(0.5-2)的硫酸铵及麸皮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源为0.2%的柠檬酸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调节剂选自盐酸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的PH为6-7。
【文档编号】C12N1/14GK104328054SQ20141044642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4日
【发明者】刘巴宁, 郑安乔 申请人: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