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973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苋菜叶4-6份、薄荷叶4-6份、白芍4-6份、甘草4-6份、苹果叶4-6份、红茶6-8份、维生素B60.5-0.7份、桃核2-3份、紫薯叶4-6份、荔枝肉4-6份、鱼鳞2-4份、茉莉花4-6份、绞股蓝4-6份、高粱根4-6份、红糖2-4份、黄芪2-4份、杏仁2-4份、紫玉兰2-4份、桑叶1-3份、黄瓜花2-4份、梨子皮2-4份。本发明在传统中草药中加入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成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以茶与中草药为基础,精选纯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食同源饮品,其配方科学,经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制成的产品,效果明显,食用过滤纸袋封装,使用方便,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专利说明】 —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饮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

【背景技术】
[0002]中药保健茶是中国传统的特色饮料,也是药茶的主要剂型之一,大多具有疗效显著、易于制作、使用方便等特点,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在茶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之后,以传统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已成为饮品市场的新亮点。
[0003]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肝具备解毒、代谢等功能。由于不良饮食、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肝病患者越来越多,各种护肝排毒保健饮料采用地方性中草药材为主,药理不明,以寒凉药材为主药,副作用不详细,而且饮料带有药味,口感差,价格也相当昂贵,因此,有必要对护肝保健饮料进行改良,以满足人们对饮品的功效及口感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分简单,饮用安全的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苋菜叶4-6份、薄荷叶4-6份、白芍4-6份、甘草4-6份、苹果叶4-6份、红茶6_8份、维生素B60.5-0.7份、桃核2-3份、紫薯叶4-6份、荔枝肉4-6份、鱼鳞2-4份、茉莉花4_6份、绞股蓝4_6份、高粱根4-6份、红糖2-4份、黄芪2-4份、杏仁2-4份、紫玉兰2_4份、桑叶1_3份、黄瓜花2_4份、梨子皮2-4份。
[0007]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为:苋菜叶5份、薄荷叶5份、白芍5份、甘草5份、苹果叶5份、红茶7份、维生素B60.6份、桃核3份、紫薯叶5份、荔枝肉5份、鱼鳞3份、茉莉花5份、绞股蓝5份、高粱根5份、红糖3份、黄芪3份、杏仁3份、紫玉兰3份、桑叶2份、黄瓜花3份、梨子皮3份。
[0008]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9]I)按组分配比称取:觅菜叶、薄荷叶、白芍、甘草、苹果叶、红茶、维生素B6、桃核、紫薯叶、荔枝肉、鱼鳞、茉莉花、绞股蓝、高粱根、红糖、黄芪、杏仁、紫玉兰、桑叶、黄瓜花、梨子皮;
[0010]2)将苋菜叶、薄荷叶、白芍、甘草、苹果叶、桃核、紫薯叶、荔枝肉、鱼鳞、茉莉花、绞股蓝、高粱根、黄芪、杏仁、紫玉兰、桑叶、黄瓜花、梨子皮分批送入烘炒机内,烘炒时间根据不同组分的湿度控制在5-20分钟,烘炒至完全干透即可;
[0011]3)将烘炒好的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粉碎机,使用60目筛网进行粉碎,将各种粉碎好的原料进行合料,然后加入红茶、维生素B6及红糖搅拌至均匀,然后放入冷冻设备中在零下3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30分钟;
[0012]4)将冷冻完成的的原料立即放入烘干设备中,温度控制在100°C,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完成后的物料装入自动造包机器中,一次成型装入食品过滤包中,每袋3克,检验、包装即可。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传统中草药中加入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成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以茶与中草药为基础,精选纯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食同源饮品,其配方科学,经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制成的产品,效果明显,食用过滤纸袋封装,使用方便,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苋菜叶5份、薄荷叶5份、白芍5份、甘草5份、苹果叶5份、红茶7份、维生素B60.6份、桃核3份、紫薯叶5份、荔枝肉5份、鱼鳞3份、茉莉花5份、绞股蓝5份、高粱根5份、红糖3份、黄芪3份、杏仁3份、紫玉兰3份、桑叶2份、黄瓜花3份、梨子皮3份。
[0017]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8]I)按组分配比称取:觅菜叶、薄荷叶、白芍、甘草、苹果叶、红茶、维生素B6、桃核、紫薯叶、荔枝肉、鱼鳞、茉莉花、绞股蓝、高粱根、红糖、黄芪、杏仁、紫玉兰、桑叶、黄瓜花、梨子皮;
[0019]2)将苋菜叶、薄荷叶、白芍、甘草、苹果叶、桃核、紫薯叶、荔枝肉、鱼鳞、茉莉花、绞股蓝、高粱根、黄芪、杏仁、紫玉兰、桑叶、黄瓜花、梨子皮分批送入烘炒机内,烘炒时间根据不同组分的湿度控制在5-20分钟,烘炒至完全干透即可;
[0020]3)将烘炒好的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粉碎机,使用60目筛网进行粉碎,将各种粉碎好的原料进行合料,然后加入红茶、维生素B6及红糖搅拌至均匀,然后放入冷冻设备中在零下3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30分钟;
[0021]4)将冷冻完成的的原料立即放入烘干设备中,温度控制在100°C,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完成后的物料装入自动造包机器中,一次成型装入食品过滤包中,每袋3克,检验、包装即可。
[0022]实施例2
[0023]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苋菜叶6份、薄荷叶4份、白芍6份、甘草4份、苹果叶6份、红茶6份、维生素B60.5份、桃核3份、紫薯叶4份、荔枝肉6份、鱼鳞2份、茉莉花6份、绞股蓝4份、高粱根6份、红糖2份、黄芪4份、杏仁2份、紫玉兰4份、桑叶I份、黄瓜花4份、梨子皮2份。
[0024]上述茶饮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5]I)按组分配比称取:觅菜叶、薄荷叶、白芍、甘草、苹果叶、红茶、维生素B6、桃核、紫薯叶、荔枝肉、鱼鳞、茉莉花、绞股蓝、高粱根、红糖、黄芪、杏仁、紫玉兰、桑叶、黄瓜花、梨子皮;
[0026]2)将苋菜叶、薄荷叶、白芍、甘草、苹果叶、桃核、紫薯叶、荔枝肉、鱼鳞、茉莉花、绞股蓝、高粱根、黄芪、杏仁、紫玉兰、桑叶、黄瓜花、梨子皮分批送入烘炒机内,烘炒时间根据不同组分的湿度控制在5-20分钟,烘炒至完全干透即可;
[0027]3)将烘炒好的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粉碎机,使用60目筛网进行粉碎,将各种粉碎好的原料进行合料,然后加入红茶、维生素B6及红糖搅拌至均匀,然后放入冷冻设备中在零下3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30分钟;
[0028]4)将冷冻完成的的原料立即放入烘干设备中,温度控制在100°C,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完成后的物料装入自动造包机器中,一次成型装入食品过滤包中,每袋3克,检验、包装即可。
[0029]本发明对25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选择饮酒过度者为治疗对象。在观察对象中,男性20例,女性5例,无其它严重疾病。年龄为16岁-52岁,平均年龄35岁。
[0030]疗效判定:
[0031]1、显效:各种症状均消失,肝功能正常。
[0032]2、有效:肝功能正常。
[0033]3、无效:症状无变化。
[0034]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营养保健品。服用本发明实施方式I制作的天麻护肝茶,观察I个月为一个疗程。服用方法:每日I次,每次2-3小袋,I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实验的25人中,显效10人,有效15人,无效O人,总有效率100%。
[0035]丁某某,男,32岁,安徽省阜阳市人阜南县人。经常饮酒过度,导致肝损伤,咽喉肿痛;用本发明泡茶喝,喝了一个月之后,明显感觉各种病发症状消失,后少量饮酒,无不适感。
[0036]童某某,男,35岁,安徽省阜阳市人阜南县人。因工作需要经常饮酒,每次饮酒都会过量,导致肝损伤,咽喉肿痛;用本发明泡茶喝,喝了一个月之后,明显感觉各种病发症状消失,后少量饮酒,无不适感。
[00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苋菜叶4-6份、薄荷叶4-6份、白芍4-6份、甘草4-6份、苹果叶4_6份、红茶6_8份、维生素B60.5-0.7份、桃核2-3份、紫薯叶4-6份、荔枝肉4_6份、鱼鳞2_4份、茉莉花4_6份、绞股蓝4-6份、高粱根4-6份、红糖2-4份、黄芪2-4份、杏仁2_4份、紫玉兰2_4份、桑叶1_3份、黄瓜花2-4份、梨子皮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酒后饮用的护肝利咽茶饮,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苋菜叶5份、薄荷叶5份、白芍5份、甘草5份、苹果叶5份、红茶7份、维生素B60.6份、桃核3份、紫薯叶5份、荔枝肉5份、鱼鳞3份、茉莉花5份、绞股蓝5份、高粱根5份、红糖3份、黄芪3份、杏仁3份、紫玉兰3份、桑叶2份、黄瓜花3份、梨子皮3份。
【文档编号】A23F3/14GK104322734SQ201410530927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张成海 申请人:张成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