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青砖茶挤压成形系统的挤压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83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青砖茶挤压成形系统的挤压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青砖茶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青砖茶属黑茶种类,以海拔600-1200m高山茶树鲜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而成,其产地主要在长江流域鄂南和鄂西南地区,原产地在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羊楼洞古镇,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青砖茶外形长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

青砖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的技术。鲜叶茶割后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杀青、初揉、初晒、复抄、复揉、渥堆、晒干七道工序。里茶分杀青、揉捻、渥堆、晒干等四道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压制、干燥、包装、制成青砖成品茶。其中, 压制成形过程经常出现缺边、掉角,影响其外观,为了提高压制后的质量,需要在压制过程中进行反复压制,从而破坏了青砖茶的营养成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可以实现青砖茶连续挤压成型的挤压仓,可以一次挤压出长条的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减少对青砖茶营养成份的破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茶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青砖茶挤压成形系统的挤压仓,挤压仓一侧设有出料口、与出料口对应一侧设有由横向驱动装置驱动的推压件,所述的出料口的横截面为八字形,出料口大开口设在挤压仓内,挤压仓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方设有由竖向驱动装置驱动的下压板;

所述出料口壁内设有加热电丝,出料口内壁上设有规则的导槽,导槽内设有收水孔。

进一步讲,挤压仓包括内仓、外仓,内仓设在外仓内,出料口大开口设在内仓内壁上、小开口设在外仓外辟上,横向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杆与设在内仓内的推压件连接,内仓壁上设有过水孔,集液池与外仓连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青砖茶原料进入挤压仓后,挤压仓内的下压板向下压紧,对青砖茶竖向预压,在竖向上将青砖茶原料压紧,同时进行预排水,然后启动推压件将竖向压紧的青砖茶原料推向出料口,经过出料口时,青砖茶原料内的水分会通过收水孔排出,在其排出水分的同时,青砖茶原料在出料口内被挤压成形,并通过出料口小开口排出,因为收水口设在导槽内,受导槽壁(茶叶呈条形,只要导槽之间的间隙设置合理,则茶叶不会完全进行导槽中)的阻隔,茶叶尽量少的进入收水孔中,从而保证了收水孔的通畅,同时因为导槽的作用,可以因好的实现对青砖茶的排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出料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挤压仓1、出料口2、横向驱动装置3、推压件4、进料口5、竖向驱动装置6、下压板7、导槽8、收水孔9、内仓10、外仓11、过水孔12、集液池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用青砖茶挤压成形系统的挤压仓1一侧设有出料口2、与出料口2对应一侧设有由横向驱动装置3驱动的推压件4,出料口2的横截面为八字形,出料口2大开口设在挤压仓1内,挤压仓1上端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上方设有由竖向驱动装置6驱动的下压板7,工作时,先将青砖茶原料通过进料口5间断的放入挤压仓,在进料口5进料的间断期,竖向驱动装置6带动下压板7下压,将挤压仓1内的原料从竖向上压紧,当挤压仓1内的原料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启动横向驱动装置3驱动推压件4将原料推入出料口2的大开口,并从小开口排了,小开口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例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如图3中,出料口2壁内设有加热电丝,出料口2内壁上设有规则的导槽8,导槽8内设有收水孔9,导槽8顺着出料口2出料的方向布置,工作时,为了保证挤压出来的青砖茶形状美观、且不散,通过加热电丝发出的热能对出料口进行加热,可以加快贴近出料口外茶叶的水分蒸发(挤压时,水分是从内向外流,所以外部总是含水量较多),从而有利使内部茶叶与外部茶叶的含水量接近,从而实现压的更紧的目地。

如图2中,挤压仓1包括内仓10、外仓11,内仓10设在外仓11内,出料口2大开口设在内仓10内壁上、小开口设在外仓11外辟上,横向驱动装置3通过传动杆与设在内仓内的推压件4连接,内仓10壁上设有过水孔12,集液池13与外仓的过水孔12连通,工作时,挤压仓1内的被挤出来的水分通过过水孔12流入集液池13中,可以将集液池13的液体进行加热,形成带茶味的蒸汽,并使进入挤压仓1之间的青砖茶原料经过其带茶味的蒸汽,可以尽可能保持青砖茶的茶香味。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