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干货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咸鱼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鱼制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在中国,由于咸鱼易存放,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所以一直备受欢迎。人们通常将鱼腌咸,以备使用。但是咸鱼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过度脂肪氧化会导致鱼制品发黄出油,对味道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影响鱼制品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添加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是作为控制脂肪氧化的手段之一,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的添加对于控制脂肪氧化效果明显。但是,这类抗氧化剂安全性备受质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可提高抗氧化效果、延长保质期、具有清香口感的咸鱼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咸鱼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1:清洗,将鲢鱼、黄花鱼、多宝鱼、三文鱼或者秋刀鱼摘除鲜鱼的内脏和鱼鳃,用清水洗净腹腔,去除黑膜和血水,自来水冲洗干净,得鱼体;将鱼体放在架子上于5℃温度条件下晾晒1h,然后将晾晒后的鱼体浸泡于鱼体质量3-8倍的薄荷叶提取液中2-6小时;
步骤2:将浸泡后的鱼体取出,以食用盐腌制2-3日;
步骤3:将腌制后的鱼体转至通风处用干燥机将鱼风干5-6小时;
步骤4:将风干后的鱼体在日光晒场中晾晒3-5小时,然后进行冷冻储藏。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薄荷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新鲜薄荷叶,洗净,自然风干,置于75℃乙醇溶液中超声振荡处理10-25min,然后置于热水中浸提,获得薄荷叶提取液。
优选的,所述热水为90~120℃,热水用量为薄荷叶质量的2-5倍,浸提次数为2-3次。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作咸鱼,若鱼体太大也可以将鱼体切块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易行,通过预先浸泡于薄荷叶,可以有效控制鱼脂肪氧化,改善咸鱼的脂肪过度氧化引起的发黄,出油现象,同时使鱼制品的色香味得到提升,使得具有特殊的清香味,此外还可增加鱼制品保存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采用如下步骤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咸鱼:
(1)薄荷叶提取液的制备:取新鲜薄荷叶,洗净,自然风干,置于75℃乙醇溶液中超声振荡处理15min,然后置于110℃、用量为薄荷叶质量4倍的热水中浸提3次,获得薄荷叶提取液;
(2)摘除新鲜鲢鱼的内脏和鱼鳃,用清水洗净腹腔,去除黑膜和血水,自来水冲洗干净,得鱼体;将鱼体放在架子上于5℃温度条件下晾晒1h,然后将晾晒后的鱼体浸泡于鱼体质量5倍的薄荷叶提取液中4小时;
(3)将浸泡后的鱼体取出,以食用盐腌制3日;
(4)将腌制后的鱼体转至通风处用干燥机将鱼风干5小时;
(5)将风干后的鱼体在日光晒场中晾晒4小时,然后进行冷冻储藏。
实施例2 采用如下步骤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咸鱼:
(1)薄荷叶提取液的制备:取新鲜薄荷叶,洗净,自然风干,置于75℃乙醇溶液中超声振荡处理10min,然后置于90℃、用量为薄荷叶质量3倍的热水中浸提3次,获得薄荷叶提取液;
(2)摘除新鲜黄花鱼的内脏和鱼鳃,用清水洗净腹腔,去除黑膜和血水,自来水冲洗干净,得鱼体;将鱼体放在架子上于5℃温度条件下晾晒1h,然后将晾晒后的鱼体浸泡于鱼体质量8倍的薄荷叶提取液中6小时;
(3)将浸泡后的鱼体取出,以食用盐腌制3日;
(4)将腌制后的鱼体转至通风处用干燥机将鱼风干6小时;
(5)将风干后的鱼体在日光晒场中晾晒3小时,然后进行冷冻储藏。
实施例3采用如下步骤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咸鱼:
(1)薄荷叶提取液的制备:取新鲜薄荷叶,洗净,自然风干,置于75℃乙醇溶液中超声振荡处理25min,然后置于100℃、用量为薄荷叶质量2倍的热水中浸提2次,获得薄荷叶提取液;
(2)摘除新鲜秋刀鱼的内脏和鱼鳃,用清水洗净腹腔,去除黑膜和血水,自来水冲洗干净,得鱼体;将鱼体放在架子上于5℃温度条件下晾晒1h,然后将晾晒后的鱼体浸泡于鱼体质量6倍的薄荷叶提取液中5小时;
(3)将浸泡后的鱼体取出,以食用盐腌制3日;
(4)将腌制后的鱼体转至通风处用干燥机将鱼风干5小时;
(5)将风干后的鱼体在日光晒场中晾晒5小时,然后进行冷冻储藏。
实施例4采用如下步骤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咸鱼:
(1)薄荷叶提取液的制备:取新鲜薄荷叶,洗净,自然风干,置于75℃乙醇溶液中超声振荡处理20min,然后置于120℃、用量为薄荷叶质量5倍的热水中浸提2次,获得薄荷叶提取液;
(2)摘除新鲜黄花鱼的内脏和鱼鳃,用清水洗净腹腔,去除黑膜和血水,自来水冲洗干净,得鱼体;将鱼体放在架子上于5℃温度条件下晾晒1h,然后将晾晒后的鱼体浸泡于鱼体质量3倍的薄荷叶提取液中2小时;
(3)将浸泡后的鱼体取出,以食用盐腌制2日;
(4)将腌制后的鱼体转至通风处用干燥机将鱼风干6小时;
(5)将风干后的鱼体在日光晒场中晾晒5小时,然后进行冷冻储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