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6807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粽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在北方,以枣子粽子居多,南方则大多为豆沙、鲜肉做为馅料的居多。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粽子使食用者食用后难消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粽子的制作方法,其通过在糯米中加入小苏打来中和胃酸,使得粽子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粽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下列原料:糯米500-600克、小苏打2-3克、猪腩肉100-150克、花生50-80克、红豆80-100克、五香粉3-5克、盐6-8克;

步骤2:糯米淘洗2-3遍后,用35-40℃的温水浸泡1-2小时,捞起放到沥水篮沥干,糯米沥干水后拌入小苏打,备用;

步骤3:花生放入锅中小火翻炒至脱外衣,捣碎,备用;

步骤4:猪腩肉切成10-12厘米的长条,加入五香粉和一半的盐腌制1-1.5小时,备用;

步骤5:红豆用压力锅煮5-8分钟后,加入余下的盐拌匀,备用;

步骤6:在锅中加入清水后,放入粽叶,煮10-20分钟,捞起清洗干净,备用;

步骤7:将3张粽叶交叠托在左手,右手用勺子放适量糯米放在粽叶上,且右手指将糯米拨成长条状,并在糯米拨出一条沟,将猪腩肉、红豆馅料放入沟内,然后再放适量糯米盖住馅料,再放1张粽叶盖住,右手沿糯米端缘将两头粽叶折至底面,并用竹绳扎紧;

步骤8:将包好的粽子用大火煮沸半小时后,用慢火泡煮3小时,再将上面的粽子翻至锅底,再用慢火泡煮3小时。

本发明通过在糯米中加入小苏打,通过小苏打来中和胃酸,从而使得食用者食用粽子后容易消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贴片电容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下列原料:糯米500-600克、小苏打2-3克、猪腩肉100-150克、花生50-80克、红豆80-100克、五香粉3-5克、盐6-8克、

步骤2:糯米淘洗2-3遍后,用35-40℃的温水浸泡1-2小时,捞起放到沥水篮沥干,糯米沥干水后拌入小苏打,备用;在糯米中拌入小苏打,目的是利用小苏打来中和胃酸,与糯米的难消化进行补偿作用,使食用者食用粽子后容易消化。

步骤3:花生放入锅中小火翻炒至脱外衣,捣碎,备用。

步骤4:猪腩肉切成10-12厘米的长条,加入五香粉和一半的盐腌制1-1.5小时,备用;

步骤5:红豆用压力锅煮5-8分钟后,加入余下的盐拌匀,备用。

步骤6:在锅中加入清水后,放入粽叶,煮10-20分钟,捞起清洗干净,备用。

步骤7:将3张粽叶交叠托在左手,右手用勺子放适量糯米放在粽叶上,且右手指将糯米拨成长条状,并在糯米拨出一条沟,将猪腩肉、红豆馅料放入沟内,然后再放适量糯米盖住馅料,再放1张粽叶盖住,右手沿糯米端缘将两头粽叶折至底面,并用竹绳扎紧。

步骤8:将包好的粽子用大火煮沸半小时后,用慢火泡煮3小时,再将上面的粽子翻至锅底,再用慢火泡煮3小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