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糯米饭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4363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较佳口感且营养丰富的糯米饭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口味、口感要求越来越高,糯米饭是一种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食品,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区域还还经常被作为主食或者款待客人的食物,被看作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通常来说,不同地域的糯米饭一般根据地域不同就地取材,做法和配料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形成了各自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但只要是制作糯米饭,就普遍存在着配料复杂、制作考究、费时费工的问题,同时这些糯米饭还存在营养成分不够丰富、活性成分不易摄取和利用,食补功能不强的缺陷,且需要添加一定的食品添加剂来改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糯米饭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糯米饭,其原料包括:糯米、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椎子、柿子叶、猪肉以及茶油。

其中,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椎子、柿子叶均为1~2日内新鲜采摘的鲜果鲜叶。

制备时,首先取糯米洗净过滤备用,然后按任意比例取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其中,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的总质量占糯米总质量的5/7;按任意比例取杨桐木叶以及椎子,两者的总质量占糯米总质量的1/7;再取占糯米总质量的1/7的柿子叶;

将上述三者捣碎成汁液,同时过滤并按1∶1的比例兑水,将兑水后的汁液浸泡糯米8个小时;

浸泡完成后,将浸泡的糯米按100质量份糯米添加0.5~2质量份的比例添加食盐,并将猪肉制成肉末与茶油一同拌入糯米中,其中,猪肉的拌入量为100质量份糯米拌入5~15质量份,茶油的拌入量为100质量份糯米拌入2~5质量份的茶油;

将拌好的糯米上蒸笼,大火蒸制30分钟后转为小火蒸制30分钟,出笼即为成品糯米饭。

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糯米饭不油腻、糯香肉酥,口感丰富细腻,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制备方面,同时食品荤素搭配、营养搭配合理,有利于人体健康,适宜各种体质的人士食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原料包括700g糯米、150g枫叶、150g斑鸠占叶、100g十里香、100g乌木叶,100g杨桐木叶,100g柿子叶,其中,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均为前一日采摘。

制备时,先将700g糯米洗净备用,然后将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捣碎成汁液,同时过滤并按1∶1的比例兑水,将兑水后的汁液浸泡糯米8个小时,浸泡完成后,加入7g食盐、70g肉末、18g茶油。将拌好的糯米上蒸笼,大火蒸制30分钟后转为小火蒸制30分钟,出笼即为成品糯米饭。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原料包括350g糯米、100g枫叶、75g斑鸠占叶、75g乌木叶,25g杨桐木叶、25g椎子、50g柿子叶,其中,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均为前一日采摘。

制备时,先将350g糯米洗净备用,然后将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捣碎成汁液,同时过滤并按1∶1的比例兑水,将兑水后的汁液浸泡糯米8个小时,浸泡完成后,加入4g食盐、50g肉末、9g茶油。将拌好的糯米上蒸笼,大火蒸制30分钟后转为小火蒸制30分钟,出笼即为成品糯米饭。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原料包括700g糯米、100g枫叶、100g斑鸠占叶、150g十里香、150g乌木叶、20g杨桐木叶、80g椎子、100g柿子叶,其中,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均为当日清晨采摘。

制备时,先将糯米洗净备用,然后将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捣碎成汁液,同时过滤并按1∶1的比例兑水,将兑水后的汁液浸泡糯米8个小时,浸泡完成后,加入12g食盐、80g肉末、20g茶油。将拌好的糯米上蒸笼,大火蒸制30分钟后转为小火蒸制30分钟,出笼即为成品糯米饭。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原料包括700g糯米、120g枫叶、120g斑鸠占叶、130g十里香、130g乌木叶、50g杨桐木叶、50g椎子、100g柿子叶,其中,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均为当日清晨采摘。

制备时,先将糯米洗净备用,然后将枫叶、斑鸠占叶、十里香、乌木叶,杨桐木叶,柿子叶捣碎成汁液,同时过滤并按1∶1的比例兑水,将兑水后的汁液浸泡糯米8个小时,浸泡完成后,加入7g食盐、90g肉末、28g茶油。将拌好的糯米上蒸笼,大火蒸制30分钟后转为小火蒸制30分钟,出笼即为成品糯米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