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棘超高压保鲜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905发布日期:2018-07-20 18:14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学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食两用药材的保鲜储藏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鲜沙棘的超高压保鲜技术。

技术背景:

果实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的延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健康和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对果实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果实保鲜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涂膜保鲜剂,采后热处理技术,气调贮藏技术,果实保鲜基因工程、超高压技术等。

超高压技术(ultra-highpressureprocessing,简称uhp),是指用100mpa以上压力,在常温或较低的温度下杀死微生物,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持物料原有质构、味道、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等系列品质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非热灭菌保鲜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的。目前超高压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在高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走在世界前例,1990年4月,高压食品首先在日本诞生。2001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uhp技术可用于果蔬、果汁加工。2004年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usdafsis)批准了uhp技术应用于即食食品,如熟食肉制品。uhp以其“最小化加工”的技术特点,成为应对食品市场新需求变化的热点研究领域,它不但能保证食品在微生物方面的安全,而且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固有的营养品质、风味、色泽和新鲜程度,且具有作用均一、迅速、低能耗、高效、安全等特点,是食品等物料加工领域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之一。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耐旱,抗风沙,是西北高原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植物,也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已对沙棘的药效作了详细记载。沙棘的根、叶、花、果、籽均可入药,特别是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自1977年起,历版药典均有收录。据研究,沙棘含有的16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8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在干燥炮制过程中,这些活性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现代研究表明,鲜药的药理活性比相应的干品强,鲜药中活性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干品。由于鲜药保鲜技术的落后、贮藏和运输成本较高等原因,绝大部分医药公司与药店均无法供应,使鲜药难以在现代临床中广泛使用。另一方面,沙棘果的采收期短,采收过早,风味淡,酸味重,品质差;采收过迟,果实变软,品质不好,不便运输,不耐贮藏。当果实刚好成熟时,采摘最佳,此时果实中vc含量、油脂的含量、果柄的脱落力、黄酮类物质含量均达到最高。但由于沙棘果皮薄,水分多,大量沙棘在采摘后,常温存放非常容易腐烂变质,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生产加工,均得不到最新鲜品质的果实,从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沙棘果实贮藏的条件要求非常严格,现在人们为了能食用或加工新鲜的沙棘,往往等沙棘在树上冷冻结冰后再采摘,采收的果实应尽快送到工厂,同时快速冷却到4-6度或更低,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冷却时采用空气循环冷却,要采用带孔的框子盛放沙棘果,促进果实间的气体循环,以利于散热。如果贮存1-2天以上,就需要冷冻贮存,如果要长时间保存,应单个果实快速冷却后贮存,加工时根据需要进行解冻,冻存后的沙棘果实解冻后会变软,表面皱缩,甚至破碎出汁,而且少了沙棘的天然香气,严重影响食用口感和外观。

沙棘除可入药治病外,还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的优良水果。随着人们对沙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新鲜沙棘需求越来越多。但现在由于缺乏良好的保鲜技术,严重阻碍了新鲜沙棘的产地外销售,即使挨着西北较近北京、天津地区也未见到鲜果销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良好的保鲜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沙棘保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实新鲜饱满;

(2)原料清洗:将新鲜饱满的沙棘,置于流水下轻轻冲洗,沙棘果皮无破损;

(3)原料干燥:将洗净的沙棘晾干除去表面水分;

(4)原料包装:将洗净的沙棘装入容器内,进行抽真空包装;

(5)超高压处理: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进行超高压处理。

其中,

步聚(1)所采用的所述的沙棘,包括完整沙棘果实,还包括带茎和叶的沙棘果实。

步骤(2)所采用的原料清洗方式为小流量流水轻轻冲洗,30-40℃温水洗净表面泥沙等杂物,保证沙棘完好无破损。由于沙棘果具有麝香气味,这种气味在沙棘林里即可闻到,用水清洗可以减少这种气味或改变这种气味,浸泡清洗时,水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定物从10.2±0.349brix降低到8.40±0.245,沙棘果皮的破损及可溶性固形物的流失而造成的沙棘气味的减少。本发明的清洗方式则保证沙棘表皮不破损,保证了口感原汁原味。

步骤(3)所采用的原料干燥方式为阴凉处晾干除去表面水分。

步骤(4)所采用的包装容器为可密封的塑料袋或瓶等各种耐压容器。

步骤(4)所采用的真空包装,真空度为0.1mpa以下的压力,优选真空度为0.1~0.07mpa。

步聚(5)所采用的超高压处理为包括但不限连续式,半连续式,间歇式,本发明超高压属于连续式。

所述超高压介质为水,介质温度为5-35℃,压力为300mpa-500mpa,时间为5-20min。

优选,当压力400-500mpa,保压时间在5-20min,温度5~35℃,

当压力300-400mpa,保压时间在5-20min,温度20~35℃。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一沙棘经超高压处理前后的菌落数及有效成分含量

试验方案:本发明所采用的超高压灭菌技术均可达到同样的灭菌效果,为了便于比较,本实验仅选择实施例一、二、三作为代表,但这并不能成为本申请的限制。按实施例一、例二、例三3种方式高压处理沙棘若干份,处理后在常温下放置6个月,同时准备相应的未高压样品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常温下放置6个月和-20℃下放置6个。分别于第0个月、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将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取出测定菌落总数和霉菌数、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以及进行外观口感的描述。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超高压设备(天津华泰森淼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hpp.l1-500/10),恒温培养箱(常州首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hsp-8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1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hach,dr5000),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al204)。

1.2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基)和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霉菌培养基)购自天津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芦丁对照品和异鼠李素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超纯水。

1.3菌落总数和霉菌数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测定按照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法(gb/t4789.2-2010)进行。霉菌数测定按照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法(gb/t4789.15-2010)进行。

(1)称取25g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或放入盛有225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依此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和吸头。

(2)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3)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4)培养: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h±2h,测定菌落总数。

霉菌数测定步骤相同,培养基为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8℃±1℃,培养时间为5天。

1.4总黄酮测定方法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401)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ml含芦丁0.2mg)。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暈取对照品溶液lml、2ml、3ml、4ml、5ml、6ml,分别置25ml容量瓶中,各加30%乙醇至6.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混匀,放置6分钟,再加10%硝酸铝溶液1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再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50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取本品粗粉约2g,精密称定,加60%乙醇3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残渣再分别加60%乙醇25ml,加热回流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置100ml量瓶中,残渣用60%乙醇洗涤,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用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3ml,置25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6ml,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亚硝酸钠溶液l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同时取供试品溶液3ml,除不加氢氧化钠试液外,其余同上操作,作为空白,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芦丁的重量(mg),计算,即得。

1.5异鼠李素测定方法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异鼠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盐酸3.5ml,在75度水浴中加热水解1小时,立即冷却,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适量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人同一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各l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1.6外观和口感评价方法

对高压处理和未处理样品在不同保存条件下不同时间取出观察,对外观、口感和风味进行描述。

2结果

2.1处理组与未处理组菌落总数和霉菌测定结果。

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表1,超高压处理前后0个月菌落总数和霉菌数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表2,超高压处理前后1个月菌落总数和霉菌数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表3,超高压处理前后3个月菌落总数和霉菌数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表4,超高压处理前后6个月菌落总数和霉菌数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结论:经本发明处理的沙棘药材,菌落总数和霉菌数较未处理样品显著性降低,菌落总数基本能达到10cfu/g以下,霉菌完全被杀灭;在常温保存6个月,处理组药材菌落总数和霉菌数与0个月时无显著性变化。

2.2保存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测定结果

结果见表5,表6,表7,表8。

表5,超高压处理前后0个月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表6,超高压处理前后1个月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表7,超高压处理前后3个月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表8,超高压处理前后6个月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结果(n=3)

*p<0.05,**p<0.01,与未超高压处理样品比较

结论:沙棘果经本发明(300mpa、20min,400mpa、15min,500mpa、10min)处理后,总黄酮和异鼠李素与未高压的样品组比较,有显著性提高;在常温下保存6个月时,处理组的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基本不变,而未处理组常温放置的在逐渐下降,-20℃放置6个月时,沙棘果是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变化较小,但均低于处理组。

2.3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外观和口感上评价结果

表9,超高压处理前后0个月外观和口感评价结果

表10,超高压处理前后1个月外观和口感评价结果

表11,超高压处理前后3个月外观和口感评价结果

表12,超高压处理前后6个月外观和口感评价结果

结论:沙棘果经本发明(300mpa、20min,400mpa、15min,500mpa、5min)处理后,在常温下保存6个月时,处理组的外观和口感和风味基本与新鲜保持一致;而未处理的常温组外观、口感和风味均随时间延长而变差,最后几乎不可食用,未处理的-20℃对照组,其外观、口感和风味能维持较长时间,但到第六个月时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发酵的酒味,外观上也出现果实皱缩、出汁现象,严重影响食用性。

见图1,本申请的沙棘经超高压技术灭菌处理后的图片

实验二不同种药材及药食两用药材采用超高压技术灭菌效果比较

本申请采用超高压灭菌技术对沙棘进行灭菌保鲜处理也是经过了大量的筛选才得出的。本申请对多种中药材均进行过超高压技术的灭菌实验,包括枸杞、金银花、黄精、百合、铁皮石斛等。

处理前:取枸杞、金银花、黄精、百合、铁皮石斛等抽真空;

处理后:枸杞、金银花、黄精、百合、铁皮石斛等抽真空后再超高压处理;

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中药品种均可采用超高压技术进行灭菌处理。

1、枸杞

见图2,枸杞经超高压技术灭菌处理后的图片(左为处理前,右为处理后)

表13,枸杞采用超高压灭菌技术处理前后的比较

注:采用的样品为宁夏枸杞鲜品,匀浆研磨,含量检测方法为2010版药典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为gb/t4789.2-2010。

结论:从数据可以看出,枸杞超高压前后多糖含量、甜菜碱含量无明显变化,但从灭菌效果看,菌落总数不能降到10cfu/g以下,不能达到灭菌目的。

2、金银花

见图3,金银花超高压处理前后照片(左侧为处理前、右侧为处理后)

表14,金银花采用超高压灭菌技术处理前后的比较

注:采用的样品为金银花鲜品,研磨匀浆,绿原酸检测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为gb/t4789.2-2010。

结论:超高压后,发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显著下降,且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3、黄精

见图4,黄精超高压处理前后照片(左侧为处理前、右侧为处理后)

表15,黄精采用超高压灭菌技术处理前后的比较

注:采用的样品为黄精鲜品,烘干研磨,检测方法为2010版药典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为gb/t4789.2-2010。

结论:黄精样品经超高压处理后,多糖含量有所增加,但菌落总数仍在100cfu/g以上,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因此也不适用于超高压技术的灭菌保鲜。

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百合、铁皮石斛等药材,均不能达到灭菌目的,因此不适用于超高压技术的灭菌保鲜。

实验三超高压处理参数的筛选

本申请所保护的超高压灭菌技术的参数也均是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得出的。

1、不同压力和时间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在压媒介质为水,温度为20℃条件下,选择不同压力和时间对沙棘样品进行高压处理,考察处理后的灭菌效果和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同时选取未高压处理的样品作对照。

表16,不同压力和时间的灭菌效果和含量变化

结论:沙棘样品在低于300mpa处理后,菌落总数仍在100cfu/g以上,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在300~400mpa、10~20min,400mpa~500mpa范围内,5~20min时间内均可达到良好灭菌效果。另外,沙棘样品经高压处理后,总黄酮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均比未高压的有较大提高。

2、温度影响的考察

选取不同压力和时间,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高压处理,考察温度对高压灭菌效果和含量的影响。

表17,不同温度时的灭菌效果和含量变化

结论:表17结果显示,300~400mpa、介质温度20~35℃,400~500mpa、介质温度5~35℃时,沙棘的灭菌效果均较好,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与20℃时差异不大。

综合以上参数的考察,沙棘药材样品经过400-500mpa,保压时间在5-20min,温度5~35℃,或300-400mpa,保压时间在5-20min,温度20~35℃,均能达到良好的灭菌保鲜效果。因此,用超高压技术对沙棘样品进行灭菌保鲜处理时,用常温即可。

总之,沙棘经本发明处理后常温下保存6个月,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均优于同样放置的未处理组(常温对照组)和-20℃放置的未处理组(-20℃对照组)。

一、沙棘经本发明处理后常温下放置6个月,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g,霉菌完全被杀灭,而未处理组无论是常温还是-20℃放置,菌落总数和霉菌数均超过100cfu/g;

二、沙棘经本发明处理后常温下放置6个月,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提高,且常温下保存6个月保持不变,而未处理组无论是常温还是-20℃放置,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含量较低,随保存时间变长而逐渐下降;

三、沙棘经本发明处理后常温下放置6个月,外观和口感上保持与新鲜一致,而未处理组无论是常温还是-20℃放置,外观上沙棘均出现皱缩,甚至破碎出汁,口感变差,有发酵的酒精味和腐烂气味。

四、现有技术文献主要报道了各类果蔬汁的超高压灭菌技术,而关于药材,并不是所有的品种均可采用超高压技术进行灭菌保鲜。目前仅仅报道了人参这类这种比较偏硬的品种,而本申请保护的沙棘品种,是类似于葡萄、枸杞一样的浆果,较软,极易发霉腐烂,通常手段难以长时间保鲜。本申请通过对木质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的各种食材或药材如枸杞、金银花、黄精、百合、铁皮石斛等的超高压处理后,均不能达到灭菌目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药材或食材都能用于超高压技术的灭菌保鲜。

同时本发明沙棘的超高压是经过了大量的试验筛选,才最终得出的可以采用超高压技术及参数进行灭菌保鲜的结论。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的沙棘经超高压技术灭菌处理后的图片

图2,枸杞经超高压技术灭菌处理后的图片(左为处理前,右为处理后)

图3,金银花超高压处理前后照片(左侧为处理前、右侧为处理后)

图4,黄精超高压处理前后照片(左侧为处理前、右侧为处理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300mpa,20min,以水为压媒介质,介质温度为常温。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2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400mpa,15min,以水为压媒介质,介质温度为常温。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3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500mpa,5min,以水为压媒介质,介质温度为常温。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4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300mpa,20min,以水为压媒介质,调节介质温度为35℃。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5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400mpa,15min,以水为压媒介质,调节介质温度为5℃。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6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400mpa,15min,以水为压媒介质,调节介质温度为35℃。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7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400mpa,20min,以水为压媒介质,调节介质温度为20℃。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8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500mpa,5min,以水为压媒介质,调节介质温度为20℃。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实施例9

选择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的沙棘果,果实新鲜饱满,置于流水下,小流量轻轻冲洗,洗掉表面泥沙。注意小心冲洗,不要有破损,晾干表面水分。将洗净的沙棘果装入加厚pe塑料袋中,每袋500g,0.1mpa进行抽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装好的沙棘放入超高压设备中,以水为介质,进行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500mpa,10min,以水为压媒介质,调节介质温度为5℃。将超高压过的沙棘果真空包装放入硬质纸箱中,勿堆放,即得成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