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提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5666阅读:53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提香方法,属于红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遵义红红茶的加工步骤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现有工艺存在以下问题:一、现有的干燥工艺在干燥过程中易产生茶叶碎末,同时芽茶芽尖的断碎率较高,从而影响芽茶的完整性和品质;二、采用机炒辉锅干燥时茶叶的外形和色泽会受到较大影响、且在干燥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易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带来较大影响,提香后茶叶品质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提香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升红茶的完整性、品质和口感。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红茶提香方法,包括鲜叶摊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三次摊凉提香以及精选步骤,所述三次摊凉提香是依次进行摊凉提香工艺并重复三次,其摊凉提香工艺是将干燥后的红茶摊凉至常温,而后投入提香机中,提香温度110-135℃,时间15-30min。

萎凋是将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老叶厚摊,摊叶厚度15-20cm,摊叶时,抖散摊平茶叶呈蓬松状,保持厚度一致,并进行鼓风,鼓风气流温度28-32℃,空气相对湿度(70±5)%,萎凋槽前后温度保持相对一致,鼓风机气流温度随萎凋进程逐渐降低,下叶前10-30min停止鼓热风,改为鼓冷风或停止鼓风,1.5-2h翻抖一次,萎凋时间5-8h,至萎凋叶含水率(62±1)%,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叶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

发酵是将揉捻好的茶叶解块放入发酵框或发酵盘内发酵,摊放均匀。厚度8-12cm,室内温度24-28℃,湿度≥95%,以喷雾或洒水调节,保持空气流通,或用设备定时增氧,保持叶温26-33℃,时间3-5h,发酵时青草气消失,出现花果香味;

精选的工艺条件为:筛去撩头,割脚碎末,拣剔黄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采用三次摊凉提香的方式来降低红茶中的水分,提高其香味品质,采用三次摊凉提香的茶叶相对高温干燥的茶叶品质更优,经对比测算,三次摊凉提香后的红茶香味比常规提香的红茶香味高出4-6个百分点,可由人体感官直接嗅出其差异,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红茶的品质与口感。同时,还可减少茶叶在加工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茶叶碎、末及芽茶芽尖的断碎率,提高芽茶的完整性。节约能源30%左右,降低加工成本25%左右,完全避免了干燥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造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红茶制作方法,包括:鲜叶摊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三次摊凉提香以及精选步骤。

鲜叶摊青:鲜叶验收进厂后,按品种、等级、产地、晴雨叶、上下午叶等分别摊放于专用的竹簸箕内,厚度3-5厘米,竹簸箕放在摊放室内,摊放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室温12-18℃,避免阳光直射,摊放时间7-9小时。

萎凋:将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老叶厚摊,摊叶厚度15-20cm,摊叶时,抖散摊平茶叶呈蓬松状,保持厚度一致,并进行鼓风,鼓风气流温度28-32℃,空气相对湿度(70±5)%,萎凋槽前后温度保持相对一致,鼓风机气流温度随萎凋进程逐渐降低,下叶前10-30min停止鼓热风,改为鼓冷风或停止鼓风,1.5-2h翻抖一次,萎凋时间5-8h,至萎凋叶含水率(62±1)%,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叶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

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解块放入发酵框或发酵盘内发酵,摊放均匀。厚度8-12cm,室内温度24-28℃,湿度≥95%,以喷雾或洒水调节,保持空气流通,或用设备定时增氧,保持叶温26-33℃,时间3-5h,发酵时青草气消失,出现花果香味,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三次摊凉提香是依次进行摊凉提香工艺并重复三次,其摊凉提香工艺是将干燥后的红茶摊凉至常温,而后投入提香机中,提香温度110-135℃,时间15-30min。

精选:以筛去撩头,割脚碎末,拣剔黄片,干样送检,经质量审评,符合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验收装箱密封,入库保鲜、出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