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868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调制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胭脂萝卜是重庆市涪陵区域的一大特产,当地人称之为红心萝卜。胭脂萝卜成熟时间比较早,抽苔时间晚,不容易产生糠心;在寒冷、炎热的气候下都可以很好的生存生长,容易储存,能够耐受长距离运输,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比较强;胭脂萝卜较普通萝卜品质好,辣味较普通萝卜小,质地脆嫩,营养全面;而且从内到外都呈现红色,含花青素较多,容易溶于水,非常适宜被用于食品加工。肉质根经过测定:水分占92%、灰分占0.9%、蛋白质占1.6%、脂肪占0.08%。每100g胭脂萝卜肉质根中钙的含量为63.97mg、磷的含量为27.79mg、铁的含量为1.58mg、维生素B1的含量为0.5mg、维生素B2的含量为0.062mg、维生素C的含量为14.60mg,都要比普通萝卜高。除此以外,胭脂萝卜还含有人体所需的淀粉酶和氧化酶等重要成分。

目前胭脂萝卜主要被用来制作泡菜、酱腌菜、胭脂萝卜干等粗加工传统食品为主。但胭脂萝卜的深加工品种很少,特色加工产品品种不多,加工总体利用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没有达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

蔬菜粉作为蔬菜深加工特色产品之一,成为国内以及国外蔬菜深加工的热点。一般新鲜蔬菜的水分含量比较高,高达90%以上,极易腐烂,保藏和运输都不方便,把新鲜蔬菜加工成蔬菜粉,水分含量大大降低,容易保藏,也大大降低了保藏、运输、包装等方面的费用。蔬菜粉的加工在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加工方式是先把蔬菜原料干燥脱水,然后进行破碎,这种方法处理耗时较长,成品也存在干燥不彻底的问题,干燥得到的蔬菜粉颗粒较为粗大,不易进行冲调食用;不仅如此,现有的蔬菜粉中多数没有考虑到营养均衡问题,使制得的蔬菜粉营养欠缺,作为代餐食用没法给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因而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胭脂萝卜资源化利用范围有限,现有蔬菜粉制备方法耗时长、干燥不彻底而导致制得的蔬菜粉颗粒不细腻,且蔬菜粉营养不均衡、萝卜类蔬菜粉末化较困难、单一萝卜蔬菜粉营养不均衡、且特有的萝卜味不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一般蔬菜粉加工后色泽不稳定、需额外添加人工色素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营养全面、滋味丰富、颗粒细腻、制备耗时短的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的制备方法,先将胭脂萝卜和红薯清洗切块后加水打浆得到混合浆液,采用胶体磨对所述混合浆液进行匀浆,添加甜味剂、酸味剂、麦芽糊精和β-环状糊精对匀浆后的混合液进行调配,对调配后的混合浆液均质处理,将均质处理后的混合浆液干燥并磨碎制粉,制得所述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

针对现有技术中蔬菜粉营养成分不均衡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胭脂萝卜和红薯进行复配,通过红薯和胭脂萝卜中氨基酸的配伍,使制得的蔬菜粉中必需氨基酸种类多、含量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弥补了现有蔬菜粉氨基酸种类少且尤其缺乏赖氨酸的不足之处,使制得的蔬菜粉具有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另外,胭脂萝卜和红薯中含有的胭脂萝卜红色素、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更赋予了本发明蔬菜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身体免受自由基伤害的功效、改善夜盲症、改善皮肤粗糙状况,保健功效更佳。并且,本发明采用胭脂萝卜和红薯进行复配,红薯中含有的果胶类物质和淀粉类物质使复配原料打浆更加容易,获得的混合浆液更加顺滑、大颗粒物质相对较少,易于后续进行粉碎处理,并进一步为了使制得的蔬菜粉颗粒更加细腻、冲调效果更好,本发明对浆液进行胶体磨研磨处理,使浆液中颗粒物质破碎地更为彻底,并在研磨处理后还进行均质处理,使浆液中的成分分散更加均匀,进而使制得的蔬菜粉组织结构均匀性更好,能够保证制得颗粒细腻。不仅如此,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还复配了麦芽糊精,使制得的蔬菜粉不易结块,能够快速溶解,冲调性能好,并进一步为了掩盖胭脂萝卜的异味和辣味,复配使用了β-环状糊精,对胭脂萝卜中的辣味进行包埋和掩蔽,使制得的蔬菜粉口味更可口,感官性能更好。

进一步,将胭脂萝卜和红薯按照质量比1:0.4~2.4进行复配。采用这样的复配比,既可以使复配原料打浆得到的浆液顺滑性能好,易于进行研磨和均质处理,又避免了红薯比例过高时造成的掩蔽胭脂萝卜特有香味、口感不太协调的问题。

进一步,向胭脂萝卜和红薯中加入水打浆,得到混合浆液;其中,所述胭脂萝卜和红薯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0.4~0.8mL。采用这样的料水比进行打浆,一方面可以避免得到的浆液过于粘稠而不利于通过胶体磨,进而造成粉碎不彻底,干燥后粉质粗糙的问题,一方面也避免了加水过多不利于后续干燥处理,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作为优化,采用白砂糖、柠檬酸、麦芽糊精和β-环状糊精对研磨后的混合浆液进行调配;其中,白砂糖的添加量为胭脂萝卜和红薯总质量的30~70%,所述柠檬酸的添加量为胭脂萝卜和红薯总质量的0.1~0.25%,所述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为胭脂萝卜和红薯总质量的1~4%,所述β-环状糊精的添加量为红薯和胭脂萝卜总质量的0.2~0.8%。采用这样范围的添加量可以对胭脂萝卜的辣味进行掩蔽和包埋,并有效防止制得的蔬菜粉体结块,这样调配后的蔬菜粉口味不过酸、过甜,也避免了胭脂萝卜红色素被破坏。

作为优化,白砂糖的添加量为胭脂萝卜和红薯总质量的45%,所述柠檬酸的添加量为红薯和胭脂萝卜总质量的0.13%,所述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为红薯和胭脂萝卜总质量的3%,所述β-环状糊精的添加量为红薯和胭脂萝卜总质量的0.4%。采用这样的添加量进行调配,可以使制得的蔬菜粉粉体疏松、不易结块,能够快速溶解,冲调性能好,且对胭脂萝卜中的辣味进行适当的包埋,保持胭脂萝卜和红薯的特有香味不丧失,整体香味协调,口味甜度适中。

作为另一优化,采用胶体磨对所述混合浆液进行研磨处理1~5次。这样,可以使浆液中物料被充分粉碎,制得的蔬菜粉粉质更加细腻,冲调性能更好,感官性能更佳。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对调配后的混合浆液均质处理1~4min,均质转速为11,5000-39,000rpm。这样,可以使浆液中物质的分散均匀性更好,使制得的蔬菜粉组织状态更加均匀、稳定。

作为另一种改进方式,将均质处理后的混合浆液于50~90℃下干燥14~18h。采用这样的干燥条件,保证了合适的干燥速率,避免了干燥时间过长的问题,又避免了干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造成的热敏性风味物质挥发,蔬菜粉风味变淡的问题。

一种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呈均匀一致的淡胭脂红色,呈膨松、均一的粉状,粉质细腻,无任何杂质,具备红薯和胭脂萝卜独有的香气,香味协调,口味甜度适中,无焦糊、酸败味及其他异味,冲调后无结块,均匀一致,而且营养健康,符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

进一步,所述复配蔬菜粉的水分为5~7%,灰分为7~9%。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蔬菜粉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复合国家标准,水分含量相对较低,避免了货架期间的发霉问题,延长了蔬菜粉的保质期。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胭脂萝卜和红薯进行复配制得的蔬菜粉必需氨基酸种类多、含量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弥补了现有蔬菜粉氨基酸种类少且尤其缺乏赖氨酸的不足之处,使制得的蔬菜粉具有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

2、本发明通过胭脂萝卜和红薯复配,并辅以胶体磨研磨和均质方式,使浆液中颗粒物质破碎地更为彻底,浆液中的成分分散更加均匀,进而使制得的蔬菜粉组织结构均匀性更好,能够保证制得颗粒细腻。

3、本发明复配的麦芽糊精和β-环状糊精,使制得的蔬菜粉不易结块,能够快速溶解,冲调性能好,并进一步掩盖胭脂萝卜的异味和辣味,使制得的蔬菜粉口味更可口,感官性能更好。

4、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颜色为均匀一致的淡胭脂红色,呈膨松、均一的粉状,粉质细腻,无任何杂质,具备胭脂萝卜和红薯独有的香气,香味协调,口味甜度适中,无焦糊、酸败味及其他异味,冲调后无结块,均匀一致,而且营养健康,符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

5、本发明制得的蔬菜粉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将本发明蔬菜粉跟谷物类方便食品一同食用,弥补了谷物制品类食品赖氨酸的缺乏,是非常理想的方便辅食。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胭脂萝卜精深加工方法,拓宽了胭脂萝卜的资源化范围,将胭脂萝卜与红薯的复配制成蔬菜粉,不仅使产品滋味更加丰富,也使得营养更加全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说明书附图

图1为胭脂萝卜与红薯的复合料比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2为麦芽糊精添加量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3为β-环状糊精添加量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4为柠檬酸添加量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5为白砂糖添加量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6为料水比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7为过胶体磨次数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8为均质时间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9为干燥温度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图10为干燥时间对复合蔬菜粉感官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以本发明技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现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说明本发明具有创造性,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包括新鲜胭脂萝卜、新鲜红薯、白砂糖、柠檬酸、麦芽糊精和β-环状糊精。

使用的实验仪器如下:

表1实验仪器

一、本发明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的制备工艺流程整体为:

原料挑选→清洗→切块→打浆→研磨→调配→均质→干燥→制粉→成品

1、挑选:没有严重物理伤、没有遭受病虫害、没有腐烂现象的成熟。

2、清洗:将挑选好的胭脂萝卜和红薯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待用。

3、切分:将胭脂萝卜和红薯切成1cm3左右的块。

4、打浆:料理机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将切好的胭脂萝卜块、红薯块放入食品搅拌机中进行打浆。重复打浆2-3次,每次120s。

5、研磨:将胭脂萝卜、红薯复合浆液添加到胶体磨中进行研磨破碎。

6、调配:将麦芽糊精、柠檬酸、β—环状糊精和白砂糖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研磨后的胭脂萝卜、红薯混合浆液中。

7、均质:利用均质机对调配后的胭脂萝卜、红薯混合浆液进行均质,形成均匀、更加细腻的浆液。

8、干燥:利用鼓风干燥机对胭脂萝卜、红薯混合浆液进行彻底干燥。

9、制粉:将干燥脱水后的产品放入微型植物粉碎机机中进行研磨制粉。

二、本实施例对制得果蔬粉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检测的指标主要是感官评定、理化性质检测和微生物检测。

1、感官指标:

成立感官评定小组(由10名食品专业同学组成),按照表2的感官评定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感官得分。

表2胭脂萝卜红薯复合蔬菜粉感官评定表

2、理化指标:

主要对产品的水分、灰分进行检测。

水分的测定:按GB/T 5009.3规定操作。

灰分的测定:按GB/T 5009.4规定操作。

3、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的测定:按GB/T 4789.2-2010规定操作。

大肠菌群的测定:按GB/T 4789.3-2010规定操作。

实施例1复合料比的确定

实验设置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胭脂萝卜和红薯总质量的0.5%,白砂糖添加量为40%,麦芽糊精添加量为2%,柠檬酸添加量为0.15%固定不变,改变胭脂萝卜与红薯的质量比分别为6:14、8:12、1:1、12:8、6:14。制备时将胭脂萝卜和红薯清洗、切分后加水打浆,胭脂萝卜和红薯总质量与水的料水比为1:0.4,打浆时每次120s,重复打浆2~3次,将打浆后的胭脂萝卜、红薯复合浆液添加入胶体磨中进行研磨破碎,过胶体磨的次数控制为2次,向研磨后的胭脂萝卜、红薯混合浆液中加入上述量的麦芽糊精、柠檬酸、β-环状糊精和白砂糖进行调配,将调配后的混合浆液进行均质处理,均质时间为2min,在50℃下对均质后的浆液进行干燥15h,将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粉碎处理,制得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

本实施例主要考察胭脂萝卜与红薯的比例对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评定表见表2,感官得分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当胭脂萝卜与红薯的复合配比为1:1时复配蔬菜粉的得分最高,品质最好。因为红薯中含有的果胶类物质和淀粉类物质使混合浆液更加顺滑,进而再过胶体磨和均质过程中的研磨、均质效果更好,使制得的蔬菜粉粉质更加细腻,冲调性更好。但当红薯比例过高时,会掩盖胭脂萝卜特有的香味,口感不协调,因此综合考虑,较佳的胭脂萝卜与红薯复合比例为1:1。

实施例2麦芽糊精添加量的确定

实验固定白砂糖添加量为40%,复合料比为1:1,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5%,柠檬酸添加量为0.15%,改变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分别设置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为:0、1、2、3、4,制备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主要考察麦芽糊精添加量的变化对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得分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复配蔬菜粉的感官品质随麦芽糊精添加量的增加而有一定的提高,但当添加量超过2%时,得分趋于稳定,到4%时,得分略有下降。麦芽糊精的添加可以使蔬菜粉粉体疏松,不容易结块,快速溶解,冲调性能好,而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麦芽糊精添加过多时,由于麦芽糊精包埋的作用,淡化了胭脂萝卜和红薯特有的香味,影响了产品的风味,综合考虑,麦芽糊精添加量为2%效果较好。

实施例3β-环状糊精添加量的确定

实验设置白砂糖添加量为40%,复合料比为1:1,麦芽糊精添加量为2%,柠檬酸添加量为0.15%固定不变,改变β-环状糊精的添加量(%)分别设置为:0、0.2、0.4、0.6、0.8,制备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主要考察β-环状糊精添加量的改变对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得分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的感官品质随β-环状糊精添加量的提高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当β-环状糊精的添加量为0.4%时,感官得分最高,超过0.4%后,对感官品质的影响不再明显。β-环状糊精对异味有包埋的作用,胭脂萝卜令人不愉悦的辣味被包埋,使口味更加可口,但当添加量超过0.4%时,品质趋于稳定,综合考虑β-环状糊精的较适添加量为0.4%。

实施例4柠檬酸添加量的确定

本实施例设置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4%,复合料比为1:1,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为2%,白砂糖添加量为40%固定不变,改变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设置为:0、0.1、0.15、0.2、0.25,制备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考察柠檬酸添加量的改变对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得分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在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15%时,得分最高,感官品质最佳,这是由于胭脂萝卜红色素在酸性环境下比较稳定,柠檬酸的添加为产品提供了酸性环境,使产品色泽较好;当柠檬酸过量时,使产品过酸,口感不佳。综合考虑,柠檬酸较适添加量为0.15%。

实施例5白砂糖添加量的确定

本实施例设置柠檬酸添加量为0.15%,复合料比为1:1,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为2%,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4%固定不变,改变白砂糖的添加量(%)分别设置为:30、40、50、60、70,制备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考察白砂糖的添加量的改变对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得分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在白砂糖添加量为50%时感官品质最好,白砂糖起到调节口味的作用,适量添加能赋予产品良好的口味,当添加量低于50%时,口味欠佳,高于50%时,口味过于甜腻,所以白砂糖较适添加量为50%,此添加量下甜度适中,口味最易被大家接受。

实施例6配方参数的正交试验

通过实施例1~5单因素试验得出柠檬酸添加量、麦芽糊精添加量、复合料比、β-环状糊精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的因素水平表,如表3。

表3配方因素水平表

表4配方正交试验

表5验证试验

由表4对比各个因素极差的大小可知,各个因素对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影响大小排序依次是:B因素>E因素>A因素>C因素>D因素。从表中分析可知,复合料比的最优水平是第3水平,麦芽糊精添加量的最优水平是第3水平,β-环状糊精添加量的最优水平是第2水平,柠檬酸添加量的最优水平是第2水平,白砂糖添加量的最优水平是第3水平,理论上,最好的组合是A3B3C2D2E3,但是这个组合没有在正交试验列表中,而正交试验列表中得分最高的是A3B4C2D1E3,所以还需要增加一组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见表5。

根据表5可知,A3B4C2D1E3感官得分为94.5,A3B3C2D2E3的感官得分为93,因此最优的组合应该是A3B4C2D1E3,最佳原料配比为复合料比为1:1,麦芽糊精添加量为3%,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4%,柠檬酸添加量为0.13%,白砂糖添加量为45%。

实施例7湿法粉碎工艺中料水比的确定

采用实施例6中最佳原料配方:复合料比为1:1,麦芽糊精添加量为3%,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4%,柠檬酸添加量为0.13%,白砂糖添加量为45%。固定过胶体磨3次,均质时间2min,改变料水比,分别设置料水比为1:0.4、1:0.5、1:0.6、1:0.7、1:0.8,其他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主要改变料水比考察料水比对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得分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料水比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不大,当料水比小于1:0.5时由于浆液过于粘稠不利于浆体通过胶体磨,使粉碎不彻底,干燥后所得成品粉质略粗糙,当料水比达到1:0.5时浆液可以顺利通过胶体磨,所得成品粉质细腻,但是当料水比高于1:0.5时,感官得分趋于稳定,但是加水过多不利于后续的干燥,造成能源的浪费,综合考虑,最适料水应为1:0.5最合适。

实施例8过胶体磨次数的确定

本实施例固定料水比为1:0.5,均质时间为2min,改变过胶体磨次数,分别选取过胶体磨1次、2次、3次、4次、5次,其他条件和制备工艺通过实施例7,检验过胶体磨次数对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得分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过胶体磨次数达到4次时,感官品质达到最佳,过胶体磨次数较少时,由于粉碎不彻底,所得复配蔬菜粉粉质较粗糙,不够细腻,而且冲调性不佳,随着过胶体磨次数的增加,所得成品粉体变细腻,冲调性变好,当过胶体磨次数超过4次时,感官品质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过胶体磨次数为4次较适宜。

实施例9均质时间的确定

本实施例固定料水比为1:0.5,过胶体磨次数为4次,改变均质时间,分别设定均质时间为0min、1min、2min、3min、4min,其他条件和制备工艺通过实施例7,观察均质时间的长短不同对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变化。感官得分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均质时间达到2min后,感官得分较佳,均质时间低于2min时,由于均质不彻底,造成所得蔬菜粉组织状态不均匀,但当均质时间达到2min后,所得成品组织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综合考虑,均质时间为2min为宜。

实施例10干燥温度的确定

本实施例分别设置物料在50℃、60℃、70℃、80℃、90℃温度下进行干燥,观察干燥温度的不同,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变化。感官得分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得分随干燥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干燥温度为60℃时感官得分最高,感官品质最好。干燥温度过低时,干燥速度慢,干燥时间长,温度过高时许多热敏性风味物质挥发,使原有的风味变淡。因此综合考虑,干燥过程最合适的温度是60℃。

实施例11干燥时间的确定

实验设置干燥温度为60℃不改变,设置干燥时间为14h、15h、16h、17h、18h,其他参数及制备工艺同实施例7,考察干燥时间的不同对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感官品质的影响。感官得分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知,复配蔬菜粉的感官得分开始随着干燥时间的增长而升高,但当干燥时间超过16h时,感官得分又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干燥时间为16h感官得分最高,感官品质最好。干燥时间较短时,干燥不彻底,粉体不疏松,没有特有的干香风味,感官品质较差,但当干燥时间过长时,所得成品粉体色泽变黯淡。综合考虑,干燥时间为16h为宜。

综上,通过实验得出最优原料配比为:胭脂萝卜与红薯复合料比为1:1,麦芽糊精添加量为3%,β-环糊精添加量为0.4%,柠檬酸添加量为0.13%,白砂糖添加量为45%;湿法粉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0.5,过胶体磨4次,均质2min;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6h。

实施例12制得的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品质检测

1、感官指标:

颜色:颜色均一,呈淡胭脂红色。

组织状态:呈膨松、均一的粉状,粉质细腻,无任何杂质。

滋味、气味:具有胭脂萝卜和红薯特有的香味,风味协调,甜度适中,无焦糊、酸败味及其他异味。

冲调性:冲调后无结块,均匀一致。

2、理化指标

水分含量:5%,符合农业行业推荐标准。

灰分含量:7%,符合农业行业推荐标准。

3、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cuf/g:685cuf/g,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大肠菌群近似值个/100g:13个/100g,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致病菌:未检出,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按本发明工艺生产的胭脂萝卜复配蔬菜粉呈均匀一致的淡胭脂红色,具备胭脂萝卜和红薯独有的香气,香味协调,口味甜度适中,而且营养健康,符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