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白茶工艺的后发酵茶树花花茶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3192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茶及其制备工艺,尤其是一种基于白茶工艺的后发酵茶树花花茶及其制备工艺,属于茶制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白茶具有外形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种类;白茶的制作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干(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拣剔工艺是剔除萎调后茶叶中的梗、片、蜡叶、红张、暗张等不合格品茶叶,复火是以文火进行烘干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单芽鲜叶为原料加工的白茶为银针白毫;一芽一二叶鲜叶为原料加工的白茶为贡眉;抽针后的鲜叶加工的白茶为寿眉。

茶树花,两性花,多为白色,少数粉色或黄色,微有芳香。它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每年农历9月后陆续开放;茶树花的大小因品种而异,大的直径达50~55mm,小的在20~25mm之间,由5~9片花瓣组成;花瓣中有200~300个雄蕊,雌蕊位于雄蕊群的中央,成熟的茶树花分泌出的蜜汁芬芳诱人,其芳香物质以酚类为主,酸类次之,烷烃类、醋类、酮类和醇类含量依次减少;茶树花的寿命很短,一般为2~7天,开放后2天没有受精,茶树花便自动脱落;花期却很长,茶树于每年5月开始花芽分化,开花时间因茶树品种和种植地区而异,一般于每年9~12月陆续开放。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为盛花期,我国南部茶区茶树花期则更长,可延续至翌年2~3月,个别地区甚至全年可见茶树花开放;茶树矮小,花朵又受层层叶片遮掩,风和昆虫传媒机会极少,能得到授粉的花朵一般仅有2%~5%。因此,茶树花具有“受命短、花期长、结实少”的特点;茶树花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养生功效;因为茶树花生长期较长,所以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特别是抗氧化物质含量很高,其抗氧化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同时还具有解毒、降脂、降糖、抗衰老、抗癌、抑癌、滋补、壮体、养颜美容等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白茶工艺的后发酵茶树花花茶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制作的茶树花花茶具有汤色金黄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也更好的保持茶树花轻微发酵茶的外形完整,具有更好的观赏性;同时还具有解毒、降脂、降糖、抗衰老、抗癌、抑癌、滋补、壮体、养颜美容等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白茶工艺的后发酵茶树花花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鲜花采摘:每年9~10月在茶园采摘茶树新鲜盛开的茶树花,不要未开或半开的茶树花;采摘茶树花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竹筐贮运;

自然萎凋:采摘茶树花鲜花进萎凋室后,采用带孔的竹筛摊放,摊放均匀不重叠;将摊放茶树花鲜花的竹筛放在萎凋架上,让其自然萎凋,不要翻动;萎凋时间为48~60小时,环境温度控制在15~25℃;达到含水量85%~90%干时,茶树花不贴筛、不相互粘连、花瓣颜色发暗、嗅之有少许花蜜闷香气时,下筛等待烘干;

初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烘焙温度控制在95~135℃范围内,时间为5~15分钟,茶树花烘焙到含水量为75%~85%干,烘焙过程中不能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然后下烘焙机放入摊凉筛内;

摊凉发酵:在环境温度15~25℃条件下,将装茶树花的摊凉筛放置摊凉发酵6~36小时,摊凉发酵过程中不能翻动茶树花,嗅之无花蜜闷香气时,即下筛等待烘干;

再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烘焙温度控制在65~95℃范围内,时间为35~65分钟,茶树花烘焙到含水量15%~9%干,烘焙过程中不能翻动茶树花;嗅之有少许烘香味时,下烘焙机放入竹筐内;

后发酵:在环境温度25~35℃条件下,将装茶树花的摊凉筛放在后发酵室内发酵1~3个月,嗅之无烘香味时,出筛等待烘干;

复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烘焙温度控制在45~65℃范围内,时间为65~125分钟,茶树花烘焙到含水量少于6%干,烘焙过程中不能翻动茶树花;嗅之有少许烘香味时,下烘焙机放入摊凉筛内;

拣剔:将花型受损的茶树花与花瓣剔拣掉;剔拣过程不能受灰尘、杂物污染;

贮藏:剔拣后的茶树花花茶成品趁35~45℃余热时密封包装,避光贮藏,贮藏环境温度低于25℃;

包装:贮藏到6个月后或更长的时间用纸盒、木盒、竹盒或金属盒包装即得茶树花花茶成品。

一种茶树花花茶,如上述的基于白茶工艺的后发酵制备工艺制得。

本发明基于白茶的基本制作工艺(萎凋、烘干、拣剔、复火等工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摊凉发酵与后发酵工序;有效除去茶树花中的花蜜闷香气与制作过程中的烘香味;本发明制作的产品具有汤色金黄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也更好的保持茶树花轻微发酵茶的外形完整,具有更好的观赏性;同时还具有解毒、降脂、降糖、抗衰老、抗癌、抑癌、滋补、壮体、养颜美容等功效;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基于白茶工艺的后发酵茶树花花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鲜花采摘:9月份在茶园采摘茶树新鲜盛开的茶树花,不要未开或半开的茶树花;采摘茶树花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贮运;自然萎凋:采摘茶树花鲜花进萎凋室后,采用带孔的竹筛摊放,摊放均匀不重叠,以免茶树花粘接变色;将摊放茶树花鲜花的竹筛放在萎凋架上,让其自然萎凋,不要翻动;萎凋48小时,环境温度25℃;达到含水量为85%,茶树花不贴筛、不相互粘连、花瓣颜色发暗、嗅之有少许花蜜闷香气时,下筛等待烘干;初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温度控制在95℃,时间为15分钟,茶树花烘焙到含水量为75%,烘焙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然后下烘焙机放入摊凉筛内;摊凉发酵:在环境温度25℃条件下,将装茶树花的摊凉筛放置摊凉发酵36小时,摊凉发酵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嗅之无花蜜闷香气时,即下筛等待烘干;再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温度控制在95℃,时间为35分钟,茶树花烘焙到含水量为15%,烘焙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嗅之有少许烘香味时,下烘焙机放入竹筐内;后发酵:在环境温度35℃条件下,将装茶树花的摊凉筛放在后发酵室内发酵1个月,嗅之无烘香味时,出筛等待烘干;复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根据天气与茶树花的水份温度控制在45℃,时间为125分钟,烘焙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嗅之有少许烘香味时,下烘焙机放入摊凉筛内;拣剔:将花型受损的茶树花与花瓣剔拣掉;剔拣过程注意不要受灰尘、杂物污染;贮藏:剔拣后的茶树花花茶成品趁余热(为35℃)时密封包装,于25℃避光贮藏;包装:贮藏到6个月后根据市场需求用纸盒包装即得茶树花花茶成品。

实施例2:基于白茶工艺的后发酵茶树花花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鲜花采摘:于10月份在茶园采摘茶树新鲜盛开的茶树花,不要未开或半开的茶树花;采摘茶树花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贮运;自然萎凋:采摘茶树花鲜花进萎凋室后,采用带孔的竹筛摊放,摊放均匀不重叠,以免茶树花粘接变色;将摊放茶树花鲜花的竹筛放在萎凋架上,让其自然萎凋,不要翻动;萎凋60小时,环境温度18℃;达到含水量为90%,茶树花不贴筛、不相互粘连、花瓣颜色发暗、嗅之有少许花蜜闷香气时,下筛等待烘干;初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温度控制在135℃,时间为5分钟,茶树花烘焙到含水量为85%,烘焙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然后下烘焙机放入摊凉筛内;摊凉发酵:在环境温度18℃条件下,将装茶树花的摊凉筛放置摊凉发酵6小时,摊凉发酵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嗅之无花蜜闷香气时,即下筛等待烘干;再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温度控制在65℃,时间为65分钟,茶树花烘焙到含水量为9%,烘焙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嗅之有少许烘香味时,下烘焙机放入竹筐内;后发酵:在环境温度25℃条件下,将装茶树花的摊凉筛放在后发酵室内发酵3个月,嗅之无烘香味时,出筛等待烘干;复烘:采用热风烘焙机烘干,根据天气与茶树花的水份温度控制在65℃,时间为65分钟,茶树花含水量为6%;烘焙过程中不翻动茶树花以保持茶树花的完整;嗅之有少许烘香味时,下烘焙机放入摊凉筛内;拣剔:将花型受损的茶树花与花瓣剔拣掉;剔拣过程注意不要受灰尘、杂物污染;贮藏:剔拣后的茶树花花茶成品趁余热(为45℃)时密封包装,于20℃避光贮藏;包装:贮藏到9个月后根据市场需求用木盒和铁盒包装即得茶树花花茶成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