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治疗半身不遂药效的保健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957阅读:1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凉茶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能够有效具有治疗半身不遂药效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现代医学认为,偏瘫多因脑血管病变所致,如脑血管破裂、栓塞、痉挛等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发生头晕、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抽搐、瘫痪、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有的患者立即死亡。由于目前西药无法有效具有治疗半身不遂药效,因此人们对快速有效具有治疗半身不遂药效的中药保健凉茶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具有治疗半身不遂药效的保健凉茶,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保健凉茶的制备方法以及所述保健凉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治疗半身不遂药效的保健凉茶,所述保健凉茶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白糖3~5%、槐豆子6~10%、化皮红5~7%、谷子5~8%、松萝茶6~10%。

药理分析:白糖:白糖性平,味甘,润肺生津、补中益气、清热燥湿、化痰止咳、解毒醒酒、降浊怡神;可用于治疗中虚脘痛、脾虚泄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以及脚气、疥疮、盐卤中毒、阴囊湿疹等病症。此外,白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槐豆子:性寒、味苦,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肝热目赤、头晕目眩等病症。化皮红:化痰,理气,健胃,消食。谷子: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松萝茶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抗癌症,抗衰老,助消化,利尿,防辐射,减肥,提神,解渴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保健凉茶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所述保健凉茶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白糖5%、槐豆子10%、化皮红5%、谷子5%、松萝茶10%。

本实施例所述凉茶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白糖、槐豆子、化皮红、谷子、松萝茶按照配比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腾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将第一次过滤后的药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合并两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分为4剂服用。

实施例2

本发明保健凉茶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除含有的各组分的用量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所述保健凉茶中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白糖3%、槐豆子6%、化皮红7%、谷子8%、松萝茶6%。

实施例3

本发明保健凉茶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除含有的各组分的用量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所述保健凉茶中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白糖4%、槐豆子8%、化皮红6%、谷子7%、松萝茶8%。

实施例4本发明保健凉茶的动物毒性试验

取西德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剂量试验组为25m1/kg,正常量为l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二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保健凉茶无不良毒副作用。

实施例5本发明保健凉茶的具有治疗半身不遂药效的效果实验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100例。

2、诊断标准

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口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口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凉茶,给患者服用,每口2次,每次1剂,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4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半身不遂病情得到控制,偏瘫的功能得以恢复,观察半年无复发者。

好转:半身不遂病变症状减轻,患者体征得到改善,病情逐步好转。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