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熏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茶叶熏香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对茶叶包全面,高效地进行熏香操作,致使最终茶叶包熏香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熏香装置,该熏香装置能够对茶叶进行全面熏香操作,熏香过程更为彻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熏香装置,它包括内设有空腔的熏香箱体和用于传输茶叶包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穿过熏香箱体且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分别置于熏香箱体外,所述输送带上设有香味气体进出孔,所述空腔内有香料包以及用于吹散香料包散发出的香味气体致使香味气体弥漫在空腔的风机组。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空腔上设有供香料包放置的敞口放置盒,所述熏香箱体上设有与敞口放置盒竖直贯通的香料包进出孔;所述敞口放置盒的侧部和底部上均设有气孔。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风机组包括设置于敞口放置盒两侧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贯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于空腔侧壁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贯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于空腔底部的第四风机和第五风机,所述第四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三风机的出风口贯通,所述第五风机的进风口与第四风机的出风口贯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于空腔侧壁的第六风机,所述第六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五风机的出风口贯通,所述第六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贯通。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主要结构内设有空腔的熏香箱体和用于传输茶叶包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穿过熏香箱体且输送带的两端分别置于熏香箱体外,空腔内有香料包以及用于吹散香料包散发出的香味气体致使香味气体弥漫在空腔的风机组。正是基于上述的相关结构的设置,能够致使茶叶包在传输过程中,在风机组的协助下,香料包所散发出的气体能够环绕在茶叶包的四周,对茶叶进行全面,高效的熏香操作,最终完成茶叶熏香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熏香箱体,101、空腔,102、香料包进出孔,103、盖板,201、输送带,3、香料包,4、敞口放置盒, 401、气孔,501、第一风机,502、第二风机,503、第三风机,504、第四风机,505、第五风机,6、第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熏香装置,它包括内设有空腔101的熏香箱体1和用于传输茶叶包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201穿过熏香箱体1且所述输送带201的两端分别置于熏香箱体1外,所述输送带201上设有香味气体进出孔(附图中没有展示出来),所述空腔101内有香料包3以及用于吹散香料包3散发出的香味气体致使香味气体弥漫在空腔101的风机组。
所述空腔101上设有供香料包3放置的敞口放置盒4,所述熏香箱体1上设有与敞口放置盒4竖直贯通的香料包进出孔102;所述敞口放置盒4的侧部和底部上均设有气孔401。
所述风机组包括设置于敞口放置盒4两侧的第一风机501和第二风机502,所述第一风机501的出风口与第二风机502的进风口贯通。
所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于空腔101侧壁的第三风机503,所述第三风机503的进风口与第二风机502的出风口贯通。
所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于空腔101底部的第四风机504和第五风机505,所述第四风机504的进风口与第三风机503的出风口贯通,所述第五风机505的进风口与第四风机504的出风口贯通。
所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于空腔101侧壁的第六风机506,所述第六风机506的进风口与第五风机505的出风口贯通,所述第六风机506的出风口与第一风机501的进风口贯通。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