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滚筒炒松机。
背景技术:
炒松机是一种可以对肉制品进行翻炒、烘干加工的机器,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肉制品翻炒的同时进行拌料,使肉制品具有各种不同的口味。
目前,市场上公开号为CN20142060674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炒松机,其主要包括机架、筒体、定位块、容置槽、带通孔的防护盖;定位块上有凸块,内胆设有相应的凹槽,定位块与凹槽通过磁性材料吸附连接。定位块设有容置槽和防护盖,防护盖上有通孔。工作时,定位块随内胆做圆周运动产生离心力使得容置槽内调料被甩出通孔外。但是,炒松机长期工作在几百摄氏度的高温下,而定位块与内胆是通过磁性材料吸附,磁性材料长期在高温下会逐渐退磁,致使吸附力减而引起定位块脱落,同时定位块防护板上通孔设置于定位块凸块对侧使得通孔朝向与离心力方向相向,因此在内胆做滚转运动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会将调料压在容置腔底部,无法通过通孔甩出实现肉制品的拌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翻炒过程中对肉制品进行拌料的滚筒炒松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滚筒炒松机,包括机架、驱动装置、圆筒及套在圆筒外表的外壳、位于圆筒与外壳夹层之间的加热装置,圆筒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其转动,外壳两侧铰接在机架上,所述圆筒内部设有调料架,所述调料架包括为空心管的架体、与架体连通的散料管和把架体固定在圆筒内的固定单元,所述散料管上设有出料孔,所述架体与固定单元可拆卸连接。
如此设置,圆筒转动时,待加工肉制品会被不停地翻炒,同时调料架会随着圆筒转动产生离心力把散料管内的调料通过通孔甩出与待加工肉制品均匀搅拌,而调料架架体设为空心管,方便在加工过程中不同时段分次加入不同的调料,满足不同口感肉制品加工需要。
进一步设置:所述散料管设置为螺旋管,所述出料孔均匀排布在螺旋管上。
如此设置,增加散料管与肉制品接触面积,同时螺旋管状随圆筒转动时还具有一定的搅拌作用,使散料管内调料通过出料孔与肉制品混合的更加充分。散料管也可以设置成其它能增大接触面积的形状。
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筒底面内壁中心设有用于给架体定位的凹槽,所述架体位于圆筒轴线上,且一端抵在凹槽内,另一端设有开口,且架体设有开口端的颈部与固定单元连接。
如此设置,架体在轴心线上能够与四周的待加工肉制品均匀、充分的接触,拌料达到最佳效果,架体一端通过固定单元被固定了,另一端抵在凹槽内就被限制了活动,不会在工作时由于和肉制品碰撞挤压而偏离脱落。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单元为设有通孔的长杆,所述长杆两端与圆筒可拆卸连接,通孔与架体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架体与长杆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圆筒内,结构简单,易操作,方便清洁。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筒的开口外边缘上设有搭扣锁,所述长杆两端设有扣槽,扣槽与搭扣锁相匹配。
如此设置,把长杆固定在圆筒口,防止架体位置移动偏移,使其在拌料过程安全、稳定、有效的进行,同时有了扣槽与搭扣锁相配合,防止固定的长杆在随着圆筒转动过程中会因为离心力被抽离。
进一步设置:所述架体由多个空心管首尾螺纹连接构成,也可以设置只有一根空心管。
如此设置,方便安装、拆卸和清洗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不同的散料管,调整散料管数量以达到最佳拌料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环绕于圆筒外壁的蒸汽管道以及设置与圆筒中心轴线上且与蒸汽管道相通的进气管和排气管。
如此设置,使圆筒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局部高温,进一步确保肉制品肉质纤维机理的质量和肉制品口感,同时蒸汽加热与传统的煤、液化气设备加热相比,具有卫生、节能、环保等优点。
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筒内设有炒板,炒板数量和形状以及在圆筒内排布的角度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如此设置,在圆筒内设置炒板,能够加快肉制品在圆筒内的搅拌,使其能够与调料混合更加均匀、充分。
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筒开口位置设有装料台,所述装料台台面设有用于装料的容纳腔及台面边缘用于装料的漏斗和工具槽。
如此设置,能够满足一些工序的需要,方便对待加工肉制品加工前后的进料和收集,同时在收集后通过漏斗进行装料包装,还方便快速移动装料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螺纹与长杆连接的调料架被固定在圆筒轴线位置且架体为空心管与散料管连通,在圆筒自转下散料管内调料不断的通过散料管上的通孔被甩出,还将散料管设置为螺旋管,使得待加工肉制品能够更加充分、均匀的混合搅拌,同时圆筒内还有炒板参与配合调料,完成拌料过程。而搭扣锁把长杆固定在圆筒口上,保障这个拌料过程安全有效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滚筒炒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种滚筒炒松机轴向上的竖直截面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2、圆筒;3、外壳;4、驱动装置;5、加热装置;51、蒸汽管道;52、进气管;53、排气管; 6、调料架;61、固定单元;611、长杆;612、通孔;613、扣槽; 62、架体;63、散料管;631、出料孔;7、搭扣锁;8、炒板;9、凹槽 ;10、装料台;101、漏斗;102、工具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一种滚筒炒松机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滚筒炒松机,一种滚筒炒松机,包括机架1、圆筒2及圆筒外具有固定和保温作用的外壳3、带减速器的驱动装置4、加热装置5。驱动装置4可以为电机、蒸汽机或内燃机;加热装置5可以为电磁式加热、燃气式加热、蒸汽式加热等常用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采用蒸汽式加热。加热装置5设在圆筒2和外壳3夹层之间,其包括环绕于圆筒2外壁的蒸汽管道51以及设置与圆筒2中心轴线上且与蒸汽管道51相通的进气管52和排气管53,蒸汽管道51并排环绕于圆筒2外壁上且与圆筒2有之间有空隙,蒸汽管道51与外壳3之间可以设有保温隔热的填充物,例如石棉条。圆筒2置于外壳3内,外壳3两侧铰接在机架1上,机架1内部有电机与铰链传动轴相连,驱动装置4固定在外壳3的加强架上,圆筒2内壁上设有炒板8,圆筒2内还设有调料架6。炒板8与圆筒2轴线的投影线呈夹角,使炒板8既具有翻炒功能也具有类似螺旋叶片的推送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调料架6包括固定单元61、架体62和散料管63,散料管63上设有出料孔631,散料管63设为螺旋管,螺旋管与架体62通过螺纹连接,出料孔631均匀分布在螺旋管上。架体62位于圆筒2轴线上,架体62一端颈部与固定单元61连接,另一端抵在圆筒2底面中心用于给架体62定位的凹槽9上。固定单元61为中间设有通孔612的长杆611,长杆611两端与圆筒2可拆卸连接,通孔612与架体62螺纹连接。长杆611两端设有扣槽613,圆筒2口外边缘出设有与之相应的搭扣锁7,长杆611通过搭扣锁与圆筒2连接,长杆611与圆筒2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如铰接、卡接、螺纹连接等。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把圆筒2和外壳3平卧,将调料架6组装好,架体62底端抵在圆筒2底面凹槽9内固定住,用搭扣锁7把固定单元61固定住,再旋转架体62,由于架体62和长杆611上通孔612通过螺纹连接的,在旋转架体62的时候架体62会被旋紧死死抵住圆筒2底面凹槽9达到固定效果。然后在用装料台10把待加工肉制品运到圆筒2内,装入肉制品完毕后,转动机架1上的圆筒2和外壳3使其倾斜或垂直后锁定。再启动驱动装置4的同时通过进气管52给蒸汽管道51接入蒸汽,由排气管53排出废气,驱动装置4可以为电机、蒸汽机、内燃机。进入翻炒过程,根据肉制品调味流程的需要,在不同时段都可以通过架体62上开口端往散料管63内浇灌调料,。或者是在启动驱动装置4前,通过架体62开口端往散料管63中灌入经冷藏处理过后的胶状调料。调料架6固定在圆筒2上跟随圆筒2做自转运动,散料管63内调料由于离心力作用会被甩出出料孔631与被加工肉制品混合实现拌料过程,拌料完成后继续进行翻炒知道完成工序,关闭驱动装置4和蒸汽加热装置5,用装料台10盛装出料,再用漏斗101把肉制品装入包装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