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1517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属于餐饮机械领域,所述复合型刀削面面盘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盘和外侧盘,内侧盘转动连接在削面机送面筒端部外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设置有带多个螺旋条的分面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周边通过多个轴向隔离杆按一定间距设置有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削面机驱动轴带动送面辊以及外侧盘、内侧盘一起旋转,削面刀将面盘外周边挤出的面削成面条,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性的削出多根面条,能够提高削面的效率,节约削面人力资源。
【专利说明】
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削面机面盘,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属于餐饮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削面是一种地方特色的食品,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这种餐馆,随着刀削面被各地的认可,餐馆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市场上也开始销售刀削面面条,只靠传统的手工削面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顾客要求,再加上近年来人工费用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开发了机械代替人工的削面机,其速度已经比人工削面提高了很多,但是,在一些大型饭店,由于客人多、一台设备难以满足需要,常常需要设置多台设备进行削面。
[0003]现有的削面机中,20052008264.8中公开了一种盘式刀削面机,在主轴64上固定一个三头螺旋送面辊65,三头螺旋送面辊安装在面筒66内,三头螺旋送面辊65的端头用螺钉69固定一块带有异形孔的圆形板67,在主轴的轴端安有支承块74,支承块里开有方孔,方孔里安有拨面辊73,拨面辊上安有一块随动圆形板68,随动圆形板与支承块74之间的拨面辊73上安有端面轴承71,在三头螺旋送面辊65的侧上方安有压面辊62,带有异形孔的圆形板67与随动圆形板68的直径相等,在两块圆形板67、68的圆周上有削刀70。
[0004]这种盘式刀削面机结构复杂、端部的面盘旋转一周只能生产一根面条,尽管与传统的手工刀削面比较速度要快的多,但是,仍然存在着效率不够快,难以满足消费者或面条销售或餐饮领域刀削面的销售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刀削面机的生产效率是制造厂家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削面机面盘削面时相对效率低,难以满足现有面条加工、面条生产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目的是刀削面的加工速度,满足日益增长的刀削面需求。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包括削面机送面辊、送面辊外部的送面筒,送面筒通过支架设置在面盘外周边的削面刀,所述复合型刀削面面盘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盘和外侧盘,内侧盘转动连接在削面机送面筒端部外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设置有带多个螺旋条的分面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周边通过多个轴向隔离杆按一定间距设置有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削面机驱动轴带动送面辊以及外侧盘、内侧盘一起旋转,削面刀将面盘外周边挤出的面削成面条;
[0007]进一步,所述内侧盘、外侧盘和多个面条隔离环的外径相等;
[0008]进一步,所述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一部分焊接在一法兰盘盘面上,另外一部分分别延伸至内侧盘和外侧盘中间设置的轴向隔离杆对应的面条隔离环内周;
[0009]进一步,所述外侧盘与内侧盘相向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面盘同心的送面辊一端,送面辊另一端设置有径向凹槽,送面辊外周设置有螺旋状圆弧形凹槽,送面辊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周穿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设置有与送面辊径向凹槽相吻合的径向拨销;
[0010]进一步,所述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的周边设置有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内侧盘、外侧盘以及面条隔离环之间的间距利用多个轴向隔离杆上的套管隔离;
[0011]进一步,所述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厚度与内侧盘以及外侧盘间的间距一致,多个螺旋条的数量与多个轴向隔离杆数量相等,每个螺旋条外端部位于一个轴向隔离杆垂直方向的面条隔离环内周;
[0012]进一步,所述削面机驱动轴外周设置有弹簧,弹簧位于送面辊内周和驱动轴外周之间;
[0013]进一步,所述外侧盘上设置有中心孔,削面机驱动轴端部设置有螺纹,削面机驱动轴穿过中心孔,削面机驱动轴端部利用螺母将外侧盘锁紧。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在削面机上设置内侧盘和外侧盘,并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设置有带多个螺旋条的分面器,能够利用分面器将面从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挤出;通过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周边通过多个轴向隔离杆按一定间距设置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能够利用面条隔离环将原来为一体面条分隔成一定宽度的多片面,一次性能够平行削出多根面条;通过将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一部分焊接在一法兰盘盘面上,多个螺旋条另外一部分分别延伸至内侧盘和外侧盘中间设置的隔离杆对应的面条隔离环内周,能够将面盘圆周分割成多个弧长,每个弧长内挤出一片面,削面刀能够在面盘的一周削出多根面条;通过在与内侧盘相向面上的外侧盘上固定连接与面盘同心的送面辊一端,送面辊外周设置有螺旋状圆弧形凹槽,能够利用送面辊外周设置的螺旋状结构将面送至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通过在面辊另一端设置径向凹槽能够与驱动轴上设置的径向拨销相吻合,并能够带动送面辊转动,然后驱动内侧盘和外侧盘旋转;通过在多个轴向隔离杆上设置套管,能够将在轴向隔离杆上按相同的间隔隔离开面条隔离环;通过在削面机驱动轴外周设置弹簧,便于外侧盘的拆下。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性的削出多根面条,能够提高削面的效率,节约削面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0015]图1复合型削面机面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分面器的右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内侧盘的右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内侧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面条隔离环的右视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轴向隔离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现有削面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标号说明:1_内侧盘、2-外侧盘、3-面条隔离环、4-螺旋条、5-法兰盘、6-轴向隔离杆、6a-套筒二、7-轴承、8-驱动轴、9-送面辊、10-径向拨销、11-锁紧螺母、12-弹簧、13-削面刀、14-支架、15-法兰盘固定螺钉、16-送面辊固定螺钉、17-支架固定螺钉、18-送面筒、21-法兰盘固定螺孔、22-分面器中心孔、31-法兰盘设置台阶、32-内侧盘内孔、41-面条隔离环固定孔、51-套管一、62-压辊、64-主轴、65-三头螺旋送面辊、66-面筒、67-圆形板、68-随动圆形板、69-螺钉、70-削刀、71 -端面轴承、73-拨面辊、74-支承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案中,经过和面机和好的面团是从设备的左侧设置的上方的进面口(图中未标出)供给的,面团利用送面辊9从左向右挤压送出,从送面筒18送至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4之间,然后从内侧盘I与外侧盘2之间挤出的,内侧盘I和外侧畔之间设置有面条隔离环3,限定了面条的宽度,面条的宽度取决于套管一 51和套管二 6a的厚度。
[002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图1是复合型削面机面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包括削面机送面辊9、送面辊9外部的送面筒18,送面筒18通过支架14设置在面盘外周边的削面刀13,所述复合型刀削面面盘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盘I和外侧盘2,内侧盘I转动连接在削面机送面筒18端部外周,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设置有带多个螺旋条4的分面器,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周边通过多个轴向隔离杆6按一定间距设置有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3,削面机驱动轴8带动送面辊9以及外侧盘2、内侧盘I一起旋转,削面刀13将面盘外周边挤出的面削成面条。
[0025]所述内侧盘1、外侧盘2和多个面条隔离环3的外径相等,内侧盘利用内侧盘内孔32与送面筒18外周之间设置的轴承7转动连接。
[0026]图2是分面器的右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侧盘的右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内侧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4一部分焊接在一法兰盘5盘面上,法兰盘5上设置有多个法兰盘固定孔21利用法兰盘固定螺钉15将法兰盘5固定在法兰盘固定螺孔33内,所述法兰盘5的厚度与内侧盘I内的法兰盘设置台阶31的厚度相同,多个螺旋条4的另外一部分分别延伸至内侧盘I和外侧盘2中间设置的轴向隔离杆6对应的面条隔离环3内周,所述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4厚度与内侧盘I以及外侧盘2间的内侧间距一致,多个螺旋条4的数量与多个轴向隔离杆6数量相等,每个螺旋条4外端部位于一个轴向隔离杆6垂直方向的面条隔离环3内周,22为分面器中心孔。
[0027]所述与内侧盘I相向面的外侧盘2上固定连接有与面盘同心的送面辊9一端,其中,16为送面辊固定螺钉送面辊9,送面辊9的另一端设置有径向凹槽,送面辊9外周设置有螺旋状圆弧形凹槽,送面辊9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周穿设有驱动轴8,驱动轴8上设置有与送面辊9径向凹槽相吻合的径向拨销10,驱动轴8旋转时,通过驱动轴8上设置的径向拨销10带动送面辊9径向凹槽,使外侧盘2旋转,外侧盘2在通过轴向隔离杆6带动内侧盘I和面条隔离环3旋转。
[0028]图5是面条隔离环的右视端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轴向隔离杆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的周边设置有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3,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之间以及面条隔离环3之间,利用多个轴向隔离杆6上的套管一 51或套管二 6a隔离,其中,41为面条隔离环固定孔,轴向隔离杆6贯穿在面条隔离环固定孔内,内侧盘1、面条隔离环3和外侧盘2三者之间利用可以从轴向隔离杆6上拿出的套管一 51、套管二 6a隔离。
[0029]如果使用多个面条隔离环的话,再在面条隔离环3之间增加相同的套管,每层间隔中的套管厚度需要需一致。
[0030]所述削面机驱动轴8外周设置有弹簧12,弹簧12位于送面辊9内周和驱动轴8外周之间。
[0031]所述外侧盘2上设置有中心孔,削面机驱动轴8端部设置有螺纹,削面机驱动轴8穿过外侧盘2上设置的中心孔,削面机驱动轴8端部利用螺母11将外侧盘2锁紧。
[0032]所述削面刀13固定在支架14上,削面刀13紧贴在内侧盘1、外侧盘2以及面条隔离环3的外周,支架14利用支架固定螺钉17将支架固定在送面筒18的外周上。
[0033]—起旋转的内侧盘1、外侧盘2以及面条隔离环3—边旋转一边通过送面器将面团从三者的缝隙中挤出,然后利用削面刀削成面条,其中,面条的长度为两个轴向隔离杆6之间的弧长,面条的宽度为套管一 51或套管二 6a的厚度,为了保持面条的宽度一致,所述套管一 51或套管二 6a的厚度应保持在相同的厚度上。
[0034]在本实施例中,内侧盘I和外侧盘2设置了一个面条隔离环3,分面器上设置了三个螺旋条4,与此对应的轴向隔离杆6同样也设置了三个,而且是均等地分布在圆周上,根据削面所需长度,可增大或缩小面盘的直径。
[0035]每增加一个面条隔离环3就会在一圈之内增加3根面条。
[003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削面机上设置内侧盘I和外侧盘2,并在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设置有带多个螺旋条4的分面器,能够利用分面器将面从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挤出;通过在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周边通过多个轴向隔离杆6按一定间距设置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3,能够利用面条隔离环3将原来为一体面条分隔成一定宽度的多片面,一次性能够平行削出多根面条;通过将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4 一部分焊接在一法兰盘5盘面上,另外一部分分别延伸至内侧盘I和外侧盘2中间设置的隔离杆对应的面条隔离环3内周,能够将盘面圆周分割成多个弧长,每个弧长内挤出一片面,削面刀能够在面盘的一周削出多根面条;通过在与内侧盘I相向面的外侧盘2上固定连接与面盘同心的送面辊9 一端,送面辊9外周设置有螺旋状圆弧形凹槽,能够利用送面辊9外周设置的螺旋状结构将面送至内侧盘I和外侧盘2之间;通过在面辊另一端设置径向凹槽能够与驱动轴8上设置的径向拨销10相吻合,并能够带动送面辊9转动,然后驱动内侧盘I和外侧盘2旋转;通过在多个轴向隔离杆6上设置套管二 6a或套管一 51,能够将在轴向隔离杆6上按相同的间隔隔离开面条隔离环3;通过在削面机驱动轴8外周设置弹簧12,便于外侧盘2的拆下。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性的削出多根面条,能够提高削面的效率,节约削面人力资源。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包括削面机送面辊、送面辊外部的送面筒,送面筒通过支架设置在面盘外周边的削面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刀削面面盘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盘和外侧盘,内侧盘转动连接在削面机送面筒端部外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设置有带多个螺旋条的分面器,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周边通过多个轴向隔离杆按一定间距设置有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削面机驱动轴带动送面辊以及外侧盘、内侧盘一起旋转,削面刀将面盘外周边挤出的面削成面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盘、外侧盘和多个面条隔离环的外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一部分焊接在一法兰盘盘面上,另外一部分分别延伸至内侧盘和外侧盘中间设置的轴向隔离杆对应的面条隔离环内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盘与内侧盘相向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面盘同心的送面辊一端,送面辊另一端设置有径向凹槽,送面辊外周设置有螺旋状圆弧形凹槽,送面辊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周穿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设置有与送面辊径向凹槽相吻合的径向拨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盘和外侧盘之间的周边设置有多个与面盘平行的面条隔离环,内侧盘、外侧盘以及面条隔离环之间的间距利用多个轴向隔离杆上的套管隔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面器的多个螺旋条厚度与内侧盘以及外侧盘间的间距一致,多个螺旋条的数量与多个轴向隔离杆数量相等,每个螺旋条外端部位于一个轴向隔离杆垂直方向的面条隔离环内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削面机驱动轴外周设置有弹簧,弹簧位于送面辊内周和驱动轴外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削面机面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盘上设置有中心孔,削面机驱动轴端部设置有螺纹,削面机驱动轴穿过中心孔,削面机驱动轴端部利用螺母将外侧盘锁紧。
【文档编号】A21C11/22GK205727841SQ201620681605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日
【发明人】韩金明
【申请人】韩金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